好管理激发生命成长

2024-06-26     中国教育新闻网

生命成长的内涵是:心灵维度不断提升,内心更加强大,思维方式更加科学;行动能力不断增强,实践更具实效。学校管理实践中,需要正确处理五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德智体美劳是支撑学生生命成长的五个维度,各有其特点和教育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比如,德育并不是单纯抽象地给学生讲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有机融合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当中。学校要让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能从不同角度承载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合理整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切勿顾此失彼、相互割裂。

正确处理学生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成长是量的积累,是渐变的隐性过程;发展是在关键节点上的质变,是显性的成果。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处于量的积累状态,教育者必须耐心等待,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不要急于求成;当量变到一定程度并处于质变的关键节点时,就要抓住契机,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思想飞跃,实现质变。

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教学一体、教学相长。教只有转化为学,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途径——自主学习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高级形式,探究学习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学习,切不可将三者割裂开来。

正确处理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反之亦然。教师如果心中无道,如何传道;业不精湛,如何授业;不明事理,如何解惑。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确处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是系统的正面教育,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是碎片化的是非掺杂的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他们的鉴别力,让学生在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做到去伪存真、去恶存善、去丑存美,保持内心的定力。同时,学校要有效整合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还需要从五个途径积极探索,更好地激发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在体验中成长。成长的路径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心灵体认—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学生总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感觉,由感觉到感受,由感受到感知,由感知到感悟,由感悟到感动,由感动到行动……因此,教育者必须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条件和机会,而不能空讲道理,只有充分体验才能实现生命成长。

在学习中成长。学习的路径是:学—疑—思—悟—用。通过学习获得初步感知,掌握知识点;通过疑问,找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疑问并形成知识结构;通过感悟,获得对真理的体认;通过应用,把真理付诸行动。因此,教育者必须遵循学习规律,让学生通过“学、疑、思、悟、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生命成长。

在建构中成长。建构,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者不但要教会学生建构的方法,还要为学生自我建构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建构中成长。

在自律中成长。自律,就是思想和行动必须符合规律与良知。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规律是:知—情—意—行。知,知道是非、善恶、美丑;情,能够对正确的东西产生共情;意,拥有良好的行动意志力;行,具备良好的行动力。教育者要遵循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自主管理。

在反思中成长。反思,就是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必须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怨天尤人。一切外部条件都是外因,自身才是成与败的内因。依靠外因的成功都是暂时的,只有依靠自身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反思,帮助且促进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总之,只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生命成长中的五个关系,才能把握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找到生命成长的有效路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5版

作者:任永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2742f1403214b3eb65d09e4902c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