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之美点亮思政之光

2024-06-26     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大思政背景下,把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美术教师要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涵育学科素养的同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育人为根本,以美润德,让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都得以丰富和延伸。

立足国家教材,挖掘思政“宝藏”。美术教材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宝藏,既有《我们戴上红领巾》《环保小屋》《我的老师》这样的显性思政教育元素,也有《雨中情》《自己做玩具》等隐性的思政教育素材。此外,雕刻、面塑、皮影、泥塑、脸谱、版画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华传统艺术的精髓,美术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育德于美,深入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和思政要素,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提升美术素养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三年级“设计生活标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把设计主题与校园生活相融合,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调查发现校园里的方位指引问题、安全隐患、不文明行为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去设计制作标志并放置在校园最需要的地方。这既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和创新思维,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建设美丽校园的责任感。

创设思政情境,实现润物无声。一是以美术为切入点,创设包含思政元素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服务于集体、他人和社会,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在二年级“挂饰”一课中,教师邀请班主任走进美术课堂,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挂饰,为元旦联欢做准备”的驱动性学习任务,学生因地制宜、分工合作,为装饰自己的班级而努力。这种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二是以美术馆、博物馆为“思政场域”,融艺术经典于思政教育。美术馆、博物馆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在视觉、听觉、触觉的共同作用下,艺术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思政教育也变得更有吸引力。比如,在六年级“皮影艺术”单元学习中,通过到京西皮影非遗园去参观学习、观看皮影戏、制作和表演皮影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乐趣。

关注国家大事,对接美术学习。美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时事,将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学习目标与美术教材对接,结合美术学科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科学与幻想”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依托特色课程,开展“思政”内涵主题创作。以学校的儿童创意美术课程“变废为美”为例,教师意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创意,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综合材料开展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创意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红色主题、毕业主题等学生美术作品展览,融思政内涵于美术创作之中。比如,学校开展“扬七彩风帆,做红色接班人”六年级毕业画展,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巧妙创意,有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有的表达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思政主题的融入让美术作品更加饱含情感,美术创作也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

生活中的自然美、环境美、心灵美、语言美、行动美……用心挖掘都能够成为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案例。因此,美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锚定根本任务,发挥美育价值引领、品格塑造的积极作用,让审美素养与思想品行共同提升,在美术课堂以艺术之美点亮思政之光。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9版

作者:牛胜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047c750d8fd815eecc8cbbe40a110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