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习支架的搭建

2024-06-2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什么习作需要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在教学时“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新课标将习作教学统整进“表达与交流”板块,落实到小学习作教学层面,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及实际需求出发,勾连习作学习、社会生活与真实经验之间的关系,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下”或“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下”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写作,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的习作大多只有题目和写作要求,这不仅考验着教师如何利用好教材,对于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感觉作文难、无从下笔是很多三年级学生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提取生活素材并梳理清晰明确的习作思路,再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书面化表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习作卡点。

笔者尝试在深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编创“习作操作单”,借助综合性支架突破学生写作卡点。“习作操作单”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深度参与口头输出或笔头输出,如品析、仿写、填写、缩写、扩写、改写、创作等。一份优质的“习作操作单”应当包括习作情境、习作任务、习作要求、综合性支架以及评价标准几个部分。

“支架”是教师为学生习作提供帮助、指导的合理干预方式。在习作教学中搭建综合性支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相关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在工具性、互动性相交融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以及能力。

借助情境支架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写作类型在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学习任务群写作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要求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会写日记、观察手记等等”。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和观察获取并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对象,清楚得体表达,传递有效信息,满足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交流与沟通需要?笔者依据该任务群,注重紧扣“实用性”并结合真实情境进行“实用性习作”教学,指导三年级学生“为中国航天人写一封信”。

依据核心目标,设计大情境。本次“实用性习作”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的实际表现为评价依据,学习“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体悟中国航天人精神、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依据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在班内投票推选最想了解的一位航天员,学生阐述理由激发对话航天人的兴趣,创设“给邓清明叔叔写一封信”的大情境。

为了使课程更有抓手,笔者设计了操作性强的“习作操作单”,并制作成“任务手册”。

借助大情境,设计任务群。创设真实任务大情境——“给邓清明叔叔写一封信”,有效突破了学生对“实用性习作”的心理障碍。教师巧妙在大情境中嵌入子任务群,学生自觉将写作任务转化为写作需求,并不断产生语言表达的冲动,给予自己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不断从写作兴趣中汲取能量,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子任务一:借助范文,掌握书信正确格式,了解书信要求。借助范文支架让学生明确书信格式和写作要求。范文支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范文的基础上掌握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从而减轻学生写作难度,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子任务二:阅读绘本《爸爸的秘密》。借助绘本支架扩展学生学习“实用性文体”的阅读空间,通过充分阅读调动学生强烈的分享欲望,在生生互动的阅读分享中,关于“邓清明叔叔”的人物事迹渐渐清晰、人物形象渐渐明朗,在此过程中学生还积累了丰富的写信素材。

子任务三:结合材料为邓清明叔叔写一封信。语言范例支架是指学习手册中提供的“邓清明叔叔”语录以及新闻中对他的简报及评价。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表、有感可抒。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发表感受,让学生积极吸纳他人的意见、想法,逐渐清晰自己要写什么,最想写的是什么。

综合性写作支架有效扩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也让学生在丰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情感交融中学会写信,并激发学生持续写信的愿望。

借助表达支架提升写作能力

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比较陈旧,教学手段形式化,常常套用陈旧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写作能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为此,笔者尝试设计多种表达支架,以“单向输入—单向输出—多向输入—输出调整”为路径,通过小组伴学、小组伴写以及分享和修订习作环节,打开生生互学的空间,切实提升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表达支架是指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方法的案例,旨在学生信息输出之前充分获得信息输入,积累适合于本次习作内容的表达范例。如四字成语、修辞用语等提升学生语言的优美度;梳理陈述性、描述性、说明性语言风格表达特点,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多样度,以及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心句+材料、点面结合等可操作性较强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本次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观察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是激发学生留心观察与习作的兴趣、提升观察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时,笔者借助丰富的表达支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视、听、闻、触,获得最为具体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和知识。

在核心素养时代语境下,学习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当学生面临无从下笔的困境时,笔者以“定—理—升”这一框架性表达支架教会学生在习作中先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定观察对象”,再依据思路性表达支架“梳理观察思路”,不同的观察对象对应不同的思路支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创作空间。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世界万物的美妙,“升华情感”并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察感受或思考。同时,为了突破学生写作困境,有目的地向学生投放语言表达的范例,帮助其拓宽视野、延展思维,促进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11版

作者:杨 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d1b1de6f21c43dfce6a610bed9d4b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