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教你撬白茶饼,操作简单,不费力气,产生的碎茶还少

2023-10-09     小陈茶事

原标题:内行人教你撬白茶饼,操作简单,不费力气,产生的碎茶还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假期里,逛到某个直播间。

大概是为了应时应景,直播间布置得很喜庆,红彤彤的,氛围也很热闹。

当观众数量达到四位数时,主播非常慷慨地拿出一块白茶饼。

接下来,开启了“自卖自夸式”的介绍。

“大家看,这块白茶饼压得很松,优点是好取茶,不费劲,用手直接掰成两半都没问题!”

话音未落,只见她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挤压。

一块原本完整的白茶饼,眨眼间,变成了两半。

又因为受力不均,一半大,一半小,桌子周围飘落了很多碎茶。

村姑陈能猜到,这位主播的言下之意是,这块茶饼喝起来不麻烦,有手就行。

然而,看到这般暴力开茶饼的方式,还是心疼了。

其实,如果换一种方式,就能少产生一些碎茶,口感也能更好一些,降低损耗和浪费。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新茶友遇到白茶饼,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那我们就借着这次机会,来说一下撬饼吧。

关于如何使用工具撬饼,如何掌握手法,以及撬出来的碎茶该怎么处理,一一解答。

《2》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代剑客侠士和高手武将,能够名噪一时,大多离不开一把得心应手的武器。

关云长靠着青龙偃月刀,千里走单骑;

秦叔宝手拿双铜锏,打遍隋唐乱世;

还有金庸笔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寒光闪烁不定的冷月宝刀……

由此可见,只要手上的工具硬气,所有的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哲学家说过,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因此,现代的工具,能解决90%的问题。

说回正题,撬饼要用什么工具呢?

那自然是专门的茶刀或者茶针。

茶刀和茶针都是撬茶之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茶刀比较扁平,受力均匀,适合压得松紧适宜的白茶饼。

而茶针的硬度更高,受力主要在顶端,可以用来撬压得很紧实的茶砖。

由于村姑陈平时喝得比较多的是白茶饼,而且是出自老S之手的高山白茶饼,压得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

用茶刀刚刚好,能满足日常撬茶的需求。

茶针则容易用力过猛,对于没什么经验的新茶友来说,不太友好。

想要在市面上选购到一把好用的茶刀,其实很简单,只要材质安全过关,没有异味即可。

确保用茶刀撬茶时,它的涂料不会脱落,进而掉入茶叶中,与茶汤融合,被我们喝进肚子里。

还得确保,茶刀没有杂味,没有特殊的异味,不干扰茶叶的原汁原味。

至于什么款式,什么价格,都是按需购买的。

对于新手而言,基础款的不锈钢茶刀就完全够用了,性价比高,还很耐造,作为入门款非常合适。

《3》

撬茶饼的正确手法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把茶桌上多余的东西,尽量清空,留下足够的位置来撬饼。

如果空间太小,桌子太杂乱,会施展不开,影响水平。

将白茶饼取出来以后,平放在桌面上,小心地打开白绵纸,尽量不要破坏。

保留原来的折痕,还能方便各位后续按原样包装回去,防止受潮跑气。

准备工序做完以后,接下来要考虑从正面下刀,还是从背面下刀呢?

如果从正面开始撬,会破坏白茶饼的完整性,而背面又有饼窝,压得非常紧实,很难撬开。

问题似乎进入了死胡同,从哪里开始都不合适。

实际上,我们可以转化一下思路,从侧面入刀。

从白茶饼的侧面看过去,能发现层层叠叠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是一块千层饼。

特别是寿眉饼,因为有叶片和茶梗的参与,缝隙更加明显。

所以,也就更好撬。

正式开始撬饼时,一只手固定好饼身,一只手持茶刀,从侧面平行插入白茶饼的内部。

根据杠杆原理,茶刀要尽量进得深一点,大概2-3厘米,再往上抬起。

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表面一层完全分离。

反之,如果入刀不够深,抬起来的时候,大概率是碎茶比较多,不够完整。

到了冲泡的时候,就直接影响了喝茶口感。

另外,撬饼的时候,最好是顺着堆叠的纹理,撬出薄薄的犹如土豆片状的薄片。

薄片更有利于后续冲泡,物质均匀浸出,让白茶在快出水下就能呈现出饱满醇厚的口感。

倘若撬得太厚,则茶味物质难以充分释放,闷泡又破坏了循序渐进的喝茶体验。

为了保证茶汤的口感浓淡适宜,在撬饼的阶段,就要考虑到这些细节。

(再次提醒,以上过程,请在确保自身安全下进行)

《4》

不小心撬碎的茶叶,该怎么处理才不会浪费?

由于品质合格的白茶,干燥度达标,非常脆弱。

ps:年份越是老的白茶,越是易碎,因为长时间处于密封干燥的环境,纤维老化,轻轻一碰就会断裂,无法避免。

而这些剩余的碎茶,必然是不舍得直接丢掉的。

毕竟,曾经它们也是完整的一部分,只是因为不可抗力,才变成了所谓的“边角料”。

喝碎茶之前,先观察形态。

如果还保留有相对完整的叶片状,那么可以照旧用功夫茶泡法,用盖碗冲泡。

不同之处在于,出汤之前,要在公道杯上架一个茶滤

茶滤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阻止那些碎叶掉进公道杯里,影响喝茶时的口感。

如此一来,即便是泡很碎的茶,也不必担心喝茶时满嘴碎茶了。

而如果茶叶已经非常碎,接近茶末状态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茶包

植物纤维或者无纺布的茶包,前提是,一定要确保有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能买三无产品。

入口的东西,安全排在第一位。

买回来以后,就可以把碎茶装在茶包里。

由于茶叶变碎以后,物质释放速度比较快,为了避免苦涩,不用太多,适量就好。

泡在玻璃杯、马克杯里,平时上班的时候喝,非常方便。

或者出门旅游、出差,还可以泡在随行杯里。

假如是老白茶的碎末,甚至还可以拿去煮,总之不要浪费就好。

茶包很适合“手残党”们为了挽救自己的过失,不浪费好茶,采取后续补救。

《5》

撬完以后,剩下的白茶饼,请继续密封回去。

及时封好,防止茶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太长,吸收水汽,导致自身受潮跑气。

在此,也给大家提供两种思路。

短期内能保证喝完的,就用牛皮纸饼袋保存。

打算长期存的,还是放回三层包装法里,确保安全。

千万不要全部撬散了存,或者暴露在茶叶罐里进行所谓的“醒茶”。

这些多余的步骤,不仅没有办法提升白茶饼的风味,反而是多此一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693746588a8c47cac28d410ed34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