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不许转载!
文 | 白妹子
01
今早起来的时候,天气尤其晴朗,阳光透过纱帘,光影映照在房门上。
仿佛将空气中的慵懒,用明媚的光,全部驱散~
这时候,冲泡一杯香远益清的新白茶,阳光下,能够看见水汽袅袅升起。
明朗的阳光,搭配明艳的花香,此情此景,仍是谁都会觉得美好。
“我太太每天早晨,都给我来上这么一杯苦苦麻麻的白茶,说是养生,但也太难受了,和喝药一样。”有茶友说。
怎么会,苦苦麻麻与白茶的滋味,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好么!
除非是……
02
除非是白茶的品质不行,触犯了产区不好,工艺不好的中的任意一环,都有可能会令汤水的滋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是产区不好,但也是相对而言。
与太姥山高山产区的白茶相比,平地的白茶,自然会稍差一些。
平地茶园没有云雾常年的保护,同品类等级的白茶,平地茶的白毫要稍微稀疏一些。
直射光的直接照射下,平地白茶树当中的茶多酚含量更多,涩味要更明显一些。
平地的昼夜温差,不如高山明显,茶树经历的锻炼更少,内质的丰厚度也不如高山茶。
白毫不够多,汤水不够鲜爽清甜,内质不够丰厚,白茶中各类呈现美好滋味的物质,数量不足。
平地白茶与高山白茶之间的区别,可谓是高下立现。
当然,平地茶与高山茶的区别,并不仅限于此,但由此可见,茶友与小白口中,完全不同的两种白茶滋味,是由于品质的不同所导致的。
滋味是甘润清甜,还是苦苦麻麻,与选择的白茶,有很大关系。
03
产区决定茶青品质的好坏,而工艺不好,同样会对成茶品质造成影响。
茶青在采摘下来之后,萎凋不够及时,走水不够顺畅,部分苦涩的内质,便会淤积在茶叶当中。
茶叶做好之后,苦涩的滋味自然也就浸出在了汤水里,会令茶汤的滋味,含有较为强烈的苦涩感。
“即使茶树好,茶青好,做茶也一样要认真。否则白茶未来知名度越来越高,品质跟不上,就会被市场淘汰。”这是老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就老白目前的制茶手艺,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拍他马屁,就为了能够买到我们家的茶,可他还能够这么谦虚,像是听不懂夸奖一样。
换做小白,怕是做不到呢。
04
冲泡的白茶过于苦涩,也可能是冲泡方式所导致的。
早晨一杯蜂蜜水,用玻璃杯冲泡,蜂蜜与水的充分融合,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可要是依法炮制,用同种方式来冲泡白茶,则要注意,玻璃杯冲泡白茶的投茶比例。
1~1.5克的干茶,搭配200毫升的水, 在汤色发生变化之后,就要尽快饮用啦。
玻璃杯冲泡时,茶叶与水长时间接触,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叶内质的浸出物也在不断增加。
一杯茶,明明3分钟后饮用,是最佳赏味期。
可硬是赖到了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之后才饮用……这样怎么能怪白茶不好喝,明明是冲泡的问题嘛。
05
小白了解到,有很多的茶友想要接触白茶,是因为听闻白茶是一种不苦不涩,喝起来适口的茶。
既然十分厌弃苦涩感,那小白建议茶友们:可以从白露茶开始接触白茶。
“要好喝,秋白露”的俗语,并非谣传,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白露节气前后,阳光明媚,初秋的昼夜温差明显,早晨与傍晚云雾渐起,偶尔还有秋雨在夜晚降临,滋润山林。
白茶生长,最喜欢“三晴两雨”的气候。在秋季,有时候一天之内,就占全了晴天与雨天,对茶树生长,自然大有好处。
节气前后,茶树积累丰厚内质,香气高扬明朗,汤水醇厚稠滑。
白露茶较为粗长的茶梗,宽阔的叶片,大叶片上的蜡质层里,都含有令茶汤内质变丰厚的物质。
重重优势,层层堆积,白露茶想要不香、不稠、不甜、不润,也是困难的很。
于是它便又香、又稠、又甜、又润,讨喜的很。
新茶友想喝甜润而不苦涩的茶,认准白露茶就是了!
欢迎关注【白茶家族】,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