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农历七月的清晨,夏深秋浅时节,江南一年之中最美之一季。
当明媚的天光洒满一湖碧水,淡淡熏风过处,微澜乍起,波光潋滟。
此时,莲花花期正盛,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翠叶圆润如盖,红莲雅美如霞。
两叶兰舟正从南北方向相对而来。
在南面之舟上,是几个俊朗的男青年,他们大约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船上已装满了荷叶与莲子,这满池丰盈的莲,在他们眼中,似乎已经飘荡出黄昏时分,阿妈荷叶饭与莲子羹的扑鼻香气……
北面之舟上是几个美丽的女青年,她们正在十六七岁的芳龄,手中拿着刚刚采撷的莲花与莲藕,未来这一年的敷面的莲花香粉与软糯的藕粉粥,都将在今天的收获里……
长蒿起落,二舟轻轻交错而过,眼波流动宛若水波,男青年笑意盈盈,女青年羞涩低头……
一个男青年鼓起勇气,向对面说道:
阿妹们,你要抓紧时间啊,我阿爸说,莲的花期很短,再过几天,花期将近,就无可采撷了,这一错过,可就是一年的光阴。
一个女青年低声答道:
晓得了,晓得了,谢谢这位阿哥,花期不待人,你也要快些……
汉代的江南,这一幕采莲的清新画面,被心思细腻的乐府诗人记录下来,它也开启了千百年以降,莲花,在中华文明中非常鲜明而独特的意向——
她是李白笔下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是杜甫笔下的“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她是柳宗元笔下的“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她是白居易笔下的“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她是卢照邻笔下的“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杨万里笔下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她是李清照笔下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是温庭筠笔下的“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她更是周敦颐笔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佛家说佛祖出生七步而行步步生莲,道家则将“莲花贯”作为至上修为的标志,而对普通的亿万生民百姓来讲,男士爱莲之高洁,女士爱莲之雅致,而青年男女都爱并蒂之莲所代表的浪漫与缱绻……
似乎是被笑声所惊动,湖中无数悠然的锦鲤也欢快地跃动起来,它们在莲叶间快速的游动穿梭,偶尔甚至蹦出水面,然后再消失于水中,金色的鳞片在波光的映射下闪现出夺目的光彩。
收获满满的男青年们引吭吟唱——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女青年也轻声唱答——
鱼戏莲叶间,
男女青年继续相对唱和——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此时,已是午后时分,一天的采摘即将结束。
桨声欸乃,水音哗然,歌声渐行渐远,慢慢消散在曼妙的藕花深处,只留一抹余韵,在一碧万顷的天空下悠悠回荡。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入夜,当睡莲轻卧,这一切,尽在采莲人的梦里……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END-
作者 | 杜宇峰,资深传媒人。多年从事文化历史方向的研究与写作。新浪、凤凰等平台撰稿人。知名自媒体账号“一点读书”“《读者》读书会”“历史大学堂”“历史教师王汉周”“风月史官”等签约作者或首席作者,曾发表各类文字作品百万字以上。
责编丨杜 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