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读《西游记》,读完就往西边游

2019-11-17     小新知识堂

人生就像西游记,而我们一直在打怪

有人说:

人生就是一部西游记,

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

老沙的发型,唐僧的磨叽

关键是:离西天越来越近……

这话说的,一幅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调调。

孙悟空老师除了在五指山下的时候有点压力外,其他还真看不出来啥时候有压力了。

明明

在水帘洞天,没心没肺地快活

在天上宫阙,没羞没臊地胡闹

在取经路上,没日没夜地打怪

在佛祖面前,没大没小地调侃

……

石猴出世一开始,“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

学武练功的时候,“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大闹天宫的时候,“将身一纵,踏一朵席云,径上西边台上坐下。”

吹牛的时候,“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饿时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两三颗;渴时把玉帝的酒,轻轻呼了六七锺。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

说师傅,“我那师父是个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里桠槎”……

这样的孙悟空有压力,鬼才信。

不过我们也知道,路上的妖怪基本上都是孙老师一个人打的,或者孙老师一个人请人来打的,打怪水平还是顶尖级别的。

《西游记》的开篇就写: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意思就是: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佛教把佛和众生分为十类,佛为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佛。众生是六凡,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都因前世前缘,该有这些姻眷。”

“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担头春色,幽然四序融融;身外闲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于随分过,有何荣辱暂关山?”

“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花新。”

“千思万虑终成妄。”

“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全二册)

同学们get到了重点没有?

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

除了人生真谛,有人问,西游记,为什么不是东游记?

因为

西边有敦煌啊!

敦煌有莫高窟啊!

莫高窟有佛祖啊!

可是师徒四人,到了敦煌才发现:

“古殿香灯冷,虚廊叶扫风。凌云千尺塔,养性几株松。满地落花无客过,檐前蛛网任攀笼。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像朦。讲座幽然僧不见,禅堂静矣鸟常逢。凄凉堪叹息,寂寞苦无穷。佛前虽有香炉设,灰冷花残事事空。”

失落之余,看看四周,也还不错:

一看敦煌,它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的交汇处,也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

从内部环境看,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它位居亚洲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远远低于蒸发量。但南倚祁连山,山上丰富的雪水为它带来了勃勃生机。

祁连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又被称为南山。

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达4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

其冰川的大部分分布于北坡。春夏时节,冰雪消融,雪水流出山,灌溉了山前的土地,汇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并缘河形成了几片肥沃的绿洲。

美丽的敦煌城,就静静地横陈于这高山、沙漠、戈壁环绕中的疏勒河流域的小绿洲上,演绎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为敦煌大地雕刻了大漠中的一对绝美双璧——鸣沙山和月牙泉。

由流沙堆积而成的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敦煌鸣沙山

沙粒呈现出红、黄、绿、白、黑五种色彩,晶莹透亮,一尘不染。人们又名之为“五色沙”。

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

山形弯环,沙峰起伏,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十分壮丽。

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各沙山向外延伸出几条沙垄。每两条沙垄之间,都有一个弧形滑动面,沙在其坡度较陡处下滑,碰撞出沙鸣之声。

唐代以前,鸣沙山就是敦煌的著名自然景观。

骚客们描述:“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

此山此沙,世界所仅见。

鸣沙山的怀中,还流淌着一弯月牙儿,她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牙晓彻”。

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的环抱中,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月牙泉,梦一般的泉,谜一般的泉。

泉水与流沙之间仅隔数十米,千百年来却永远碧波荡漾,水声潺潺。

泉在流沙中,不被流沙所掩没;泉在戈壁里,泉水却不浊不涸。

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

月牙泉还有四奇:

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遗憾的是,对于当代人来说,这些传说,的确都成为传说了。

幸运的是,今天依然能看到这自然界中原本相克的一沙一水,千百年来共生互映,联袂成为沙漠胜景。

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天下奇观,也为敦煌所独有。

据说一个月后,师徒四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敦煌,这里也有了一座雷音寺。
正是:

“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

“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劫任西东。”

-END-
作者 | 云游虾
责编丨观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9rQiG4BMH2_cNUg_X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