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人》是哪种戏剧?
恐怕是一种在开场时,无论你如何百无聊赖或打着哈欠,也很快就会被拖入剧情中,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直到最后在一种巨大的唏嘘中沉默不已的戏剧。更何况鼓楼西9月上海这版主演还是王子川。
当英国剧作鬼才麦克多纳与中国演员鬼才王子川相遇,大鬼小鬼同时出牌,结果只可能是王炸。
此前在《丽南山的美人,丽南山的禁闭》和《分别已经表达过自己对麦克多纳和王子川的喜爱,当得知鼓楼西这版《枕头人》竟然是两者相乘的时候,早就期待不已。
生活中,巨大的期待常常面临落空,然而这一次的舞台却彻底的满足了期待,2022年9月16日走出中国大戏院时,在街头久久不能平静。
追溯马丁·麦克多纳的身平,他出生于一个底层家庭,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是清洁工。父母几乎没有时间养育他,16岁时就辍学,一边领取失业救济金,一边从事写作。这样的经历折射在他的创作之中,无论是《丽南山的美人》还是电影《三块广告牌》,都能展现马丁对底层人的深刻洞察和同情。同时,底层人的残酷生活也成了马丁·麦克多纳创作的基本土壤。只是,他从来不是老老实实地去描摹苦难,反而是带着诡谲的创作手法,将生活中再俗套不过的意象和符号全部打碎重组,重新创造出一种寓言式的解读,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
《枕头人》尤其是这样,如同一个拼贴高手,麦克多纳把他自己曾经创作的那些黑暗童话,穿插在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审讯”故事之中,童话和犯罪,两种完全南辕北辙的东西,却在《枕头人》中天衣无缝的结合,浑然天成的创造出另一个意象无比绚烂丰富的故事。
被称为“英国戏剧界的坏小子”的麦克多纳被归属于“直面戏剧”作家之列。
这种戏剧类型的特质是充满冒犯、挑衅、攻击,它所要讲述的东西总是以一种“劈头盖脸”,让人无法回避的方式“扑面”而来。并且,在直面戏剧的剧作家手里,传统的戏剧结构都将被肢解,但又不是被完全抛弃,在糅合了符号象征之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
《枕头人》无疑便是直面戏剧的典型代表。
整个故事是剧中剧的结构,不同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剧中剧,后者是某一个情节段落的推进方式,而《枕头人》是通篇如此。传统的审讯悬疑剧被切割成几个大的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是《河边的故事》《苹果人》《小基督》《枕头人》《小绿猪》等暗黑童话作为串联。
这些童话除了串联大文本,成为剧情发展的动力外,也各自单独成篇,成为“审讯”大文本之下的一个个独立小文本。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枕头人》的观看之中,观众仿佛同时身处两个世界,一个是主角卡图兰正身处的残酷的现实(大文本),另一个是卡图兰一手创造出的童话世界(小文本)。观众无可避免的同时看到了卡图兰的外在和精神,也无可避免地对他理解至深。正是这种理解,才为结尾深刻的同情做足了准备。
在这种结构方式之中,大文本是典型的悬疑剧,承担起了强叙事功能,让观众一环接一环的去追随剧情发展,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小文本序列,则极大地拓宽了剧作的边界和意象,更加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和底蕴。
两者结合之后,“政治压迫、儿童虐待、作家的创作影响”等纷繁复杂的社会议题都明确地凸显出来。此时,在故事、意象、议题三重夹击之下,观众的震撼之感就像是已经被作者死死按在座椅上,只能听凭他的操控而心甘情愿地无法动弹。
有如此的剧作托底,鼓楼西本身就已经站上了巨人的肩膀;并且通过对麦丁·麦克多纳多部戏剧的排演,鼓楼西对这位剧作家的风格捻熟于心。
纵使如此,作为鼓楼西当年剧场创始时的首部大戏,《枕头人》仍然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还未观看过其他版本,但这一版由王子川扮演的卡图兰,几乎是直接从剧本走上了舞台。
王子川的表演风格一向被评价为外松内紧,“身体看似松弛,肢体的行动时常展现着一种漫不经心,然而又有一股紧绷的力量一直凝聚在他身上”,这种方式应用在卡图兰身上更是相得益彰。完全是一个现实中拥有着过人才华,却一直在暗无天日的屠宰场工作的落魄作家应有的样子,更何况这个作家身上还背负着沉重得让人窒息的往事,写着古怪无比的故事。
故事的前半截,王子川的身体未曾笔直,所有的动作仿佛都是由上半身牵引着下半身,唯唯诺诺,踉踉跄跄,让人鄙夷,这不过就是个屠夫,一个小人物罢了。
直到当听闻了哥哥米哈尔的惨叫,卡图兰的真容才展现出来。
他以有效的方式进行了抗争,随着剧情深入,卡图兰聪慧的头脑、坚韧的精神、过人的才华铺陈开来,王子川细腻的表演让观众重新确证了卡图兰内心所呵护和认同的真正的身份:一个作家。
小人物的一面渐渐被忘记,作家的一面对人产生深深吸引——在那五彩斑斓的黑暗童话世界里,主人公总是迷惘而悲伤,绚丽和惊悚齐发——观众不由得去挖掘,到底什么样的过往才生成了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仿佛抽丝剥茧,王子川借由精确而层次分明的表演,把这个同时拥有“谋杀犯”、“屠夫”、“满心希望的作家”、“柔情的弟弟”四重身份的一一诠释出来,浑然地融为一体——从此之后,想起卡图兰,就是必然是想起王子川了。
当然,其他三个角色的表演也同样让人称赞。让人稍有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关系,哥哥的演员临时替换,从形象上与哥哥米哈尔相距甚远,不过其精湛的演技仍然让人信服,和卡图兰的对手戏也连连让人想要拍手叫好。
同时,好警察的自命不凡,坏警察的强悍和脆弱,给得都是恰到好处。
回到人物,讽刺的是,四个角色里,看似有三个“谋杀犯”和一个“清白”的“好警察”。然而故事发展到最后,观众却会发现,看似清白的警察,才是其中最坏的一个——道貌岸然、言而无信、充满伪善。他自诩为“智慧老人”,以一副救世主的心态来看待审讯的犯人,然而本质上他根本不关心他人的死活,对他而言,无论嫌疑犯或是受害者,不过都是他用以证明他“智慧”的棋子,当棋局走向超出了他的预测之时,他以最大的“惩罚”——烧毁卡图兰以哥哥和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作品底稿——来发泄他的愤怒。
这让人不禁思考,世界的表象与它的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沟壑。在《枕头人》这个核心故事里,也展现着同样的命题:枕头人是给孩子们提前带去死亡的人,然而他却又是真正为孩子们提供慰藉,给予他们温柔的人。
想成为枕头人,成了智力受损的哥哥米哈尔残杀小孩的动机,也最终成了卡图兰的自我预言。在爱与悲悯之中,卡图兰以当年对父母作案时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枕头道具,亲手结束了米哈尔的性命,再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是残酷至极的故事。然而,相较《丽南山的美人》的彻底绝望,《枕头人》的故事内核却是透着暖意的:米哈尔深深信任着自己的弟弟,弟弟为了保护哥哥也可以放弃一切,“坏”警察最终违抗了司法系统的规训,留下了卡图兰的手稿。2003年的马丁·麦克多纳,已是戏剧界明亮的星星,虽然笔下的世界仍然残酷,却流露出了真正的爱,于是黑暗世界里有了些许暖意。
卡图兰以命换取的手稿,那么脆弱,一根火柴就可以让它们彻底覆灭。又那么强大,足以让全世界每一个看过此剧的人都久久难以平息。这就是创作的力量,让无知者杀人,让自省者觉醒。
-剧终-
浮七
以前叫Qiana,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故事人
本文落笔于
写于9月16日中国大戏院观演后
配图为剧照
均为2016年演出版本
来源剧组,经授权使用
本次上海站卡司为
王子川 饰 作家卡图兰
何雨繁 饰 警官图波斯基
鞠帛展 饰 警官 埃里尔
王昊辰 饰 哥哥米哈尔
朱启凤 饰 绿色小猪
视频为2022年9月17日中国大戏院演出谢幕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令你愤怒的,不该是李雪莲的存在
直面戏剧|看完本文还不懂,那就打飞的去北京!
直面戏剧|了解这仨,你就入门了
评·音乐剧《赵氏孤儿》|从坟墓中唱响的命运之歌
纪念古天农先生 | 2010年,他在上海的一次讲演稿
聊·韩版《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成功,能否在今夏的上海复制
众人谈·进剧场 | 今年开春,你买的第一张演出票还记得吗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 林怀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蒋瑞征 | 黄俊达
沈伟 | 杜邦 | 冯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 张晋浩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倾城之恋》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乌镇戏剧节
亚洲大厦| 进念二十面体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