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随着东芝存储器(TMC)宣布改名为铠侠,日本终于失去了最后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按照2019年的销售额,东芝存储达到87.97亿美元,是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之一。这也是继2012年尔必达被美光收购后,日本企业退出芯片市场的重大举措,尔必达曾经是日本硕果仅存的DRAM生产企业,是由日立,NEC,三菱电机三大半导体巨头的业务合并后的产物。
而在30年前,日立,东芝,NEC正是全球最大的三家半导体企业,而30年后,日本企业几乎是集体退出了半导体产业,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企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般认为,日本企业是在韩国,美国企业的激烈竞争面前,节节败退,失去了竞争力,最终不得已退出了市场。不过非常奇怪的是,美国存储芯片企业(美光)都可以生产下来,为什么日本企业却做不到?难道日本的经营成本比美国还高,这样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就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程度而言,日本比美国,韩国都要好,芯片材料中成本最高的硅片,日本两大企业信越化学,胜高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它包括光刻胶,光掩膜在内的几十种晶圆制造及封装材料中,日本企业占据绝对优势,有些甚至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
联想到去年日本对韩国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事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日本放弃半导体成品市场,并不是因为失去竞争力,而是刻意为之。通过策略性地退出竞争激烈的下游产业,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上游原材料及生产设备领域,既能避免激烈的竞争,同时还能利用技术优势,控制下游的生产环节。
这种观念事实上在很多日本企业中都有,曾经有位日本企业家说,大家都抢着做的,我们就不要去做了。做别人不能,不愿做的领域,是很多日本企业共同的生存准则。我们知道日本的百年企业数量高居世界第一,这些企业之所以能生存到现在,靠的不是在红海中生存的技能。这些企业往往会选择别人不愿涉足的领域,不断摸索,几十年如一日,在行业内逐渐树立很深的技术壁垒。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优势恐怕正源于此。
这一点与韩国企业有非常大不同,韩国三星电子以凶猛的价格竞争和反周期投资而著称,越是不景气,就越是加大投资规模,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今天日本已经没有真正的半导体巨头,不过就产业影响力来说,谁占据上风还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