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文化盛行的韩国,为什么人均GDP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2022-03-07   瀚舟观察

原标题:制造文化盛行的韩国,为什么人均GDP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韩国是亚洲仅有的4个发达国家之一,与其它三个国家相比,韩国的人均GDP为3.15万美元(去年的数据),比日本和以色列低了一万美元左右,比新加坡低了接近3万美元。众所周知,人均GDP三万美元是国际公认的发达国家门槛,西方国家中一些主要的经济体,人均GDP都已经达到四万美元以上,像英国,德国等,美国更是超过六万美元。

对于韩国来说,赶上日本,整体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是多年以来的目标。从人均GDP两万美元到三万美元,韩国差不多用了11年时间。那么从三万美元到四万美元,韩国会用多少年?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但是一个已知的事实是,从2017年首次突破三万美元至今,韩国人均GDP的数据一直徘徊在3.1万美元左右。

虽然过去几年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人均GDP四万美元必定是一个新的门槛,一个新的高度。韩国是一个制造文化盛行的国家,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LG,SK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都以制造业为主导,韩国的年轻人都以能进入这些世界级的企业为荣。数据显示,韩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而在服务业方面,韩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仅为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家知道,服务业比重高是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发达经济体服务业的比重都在70%以上。很多人会以为服务业是低端产业,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服务不仅指的是金融和商业服务,它还包括了软件,IT等高科技产业,美国的服务业占比高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个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

很少有国家像韩国对制造业那么重视。上世纪70,80年代,韩国以举国之力建立了钢铁,造船,炼油,汽车等重化工业体系,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各个领域,韩国最少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企业,这些都是韩国苦心经营的结果。进入本世纪,韩国将半导体,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等产业作为主要目标,为提高韩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惜将实力较弱的现代集团,LG集团旗下的半导体部门合并,组建了海力士,经过一番努力,韩国逐渐确立了在DRAM领域的垄断优势。

当然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未必是坏事,问题是韩国在制造强国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从韩国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来看,包括有新一代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造船,无人机等产业。仔细分析这些产业,你会发现这些产业大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或者重点发展的产业。

比如无人机就少不了要和大疆竞争,车载电池和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竞争已经成定势,在造船领域同样也是如此。那么除了这些产业外,韩国就没有别的选择吗?有,晶圆代工就是很大一个产业,三星电子已经布局多年,不过始终无法超越台积电。除此之外,在关键材料,电子零部件和设备方面,韩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产业链大都为日本及欧美企业所控制。

大部分产业面临中国企业的竞争,而高端产业迟迟未能取得突破,产业转型不顺利,加上制造文化根深蒂固,那么未来韩国还能在人均GDP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