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48岁的黄先生确诊鼻咽癌1年,进行过多程放化疗。近3个月,黄先生开始出现进行性张口困难,近期更是觉得张口受限、说话构音不清,还有吞咽困难症状,于是来到广东省中医院放疗科门诊就诊,医生考虑是由颞颌关节及咀嚼肌放疗后纤维化造成的,药物治疗难以凑效。黄先生每天主要依赖静脉补液营养支持。
在放疗科医生的建议下,黄先生来到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经过脾胃科医生的评估,建议黄先生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医生细致地跟黄先生及其家属解释道:“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是一项微创技术,医生在胃镜帮助下在患者腹部打开一个小孔并放入营养管道,通过这根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置管后您可以在家自我喂食并正常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黄先生随后住进脾胃病科病房,排除手术禁忌后,内镜医师给黄先生做了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禁食24小时后,黄先生就开始通过造瘘管道注入半流食物和营养液了。经过医护团队的悉心照顾,黄先生很快出院,营养状态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北平说】
什么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痿术(PEG)的出现,给长期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带来了福音,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从而达到给予患者营养的目的,同时还能为胃肠梗阻的病人进行胃肠减压。PEG是一项微创技术,医生在胃镜帮助下在患者腹部打开一个25px左右的小孔,并放入营养管道,通过这根管道可以为患者提供营养。患者置管后可以在家“自我喂食”并正常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有哪些优点?
相比传统鼻胃管,PEG不会引起鼻咽不适、糜烂、出血、狭窄等症状;可长期留置。
相比外科开腹胃造瘘术,PEG对病人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快捷;术后便于护理、方便给养,且术后患者短期内营养状态即可得到明显改善。
PEG明显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位于腹壁的造瘘管可以完全被衣服遮盖,外观与常人无异,保留了患者的外表尊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适合症和禁忌症?
PEG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无法经口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但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
其适应症包括:
各种原因导致的进食困难者,如外伤、食管肿瘤;
口腔、颜面、咽、喉大手术,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
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较长时间丧失吞咽功能,不能经口或鼻鼻饲营养;
全身性疾病导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
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或各种良、恶性肿瘤导致食管梗阻者;
长期输液,反复感染者;或严重胆外瘘,需将胆汁引回胃肠道者。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慎重考虑PEG手术:存在大量腹水、腹膜炎者;食管或者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无法从上腹部穿刺到胃者;肠梗阻患者;胃轻瘫或胃流出道梗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门脉高压综合症患者等。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操作复杂吗?
PEG的操作并不复杂,在普通病房和局部麻醉下就可以完成,要求术者有一定的消化内镜基础。在胃镜光源指引下,从腹部皮肤穿刺到胃,然后置入导丝,由胃镜达到口腔,再连接造瘘管并且腹部牵拉导丝,让造瘘管经过口腔、食管、胃,从腹壁造瘘口拉出,最后在胃镜辅助下固定造瘘管。多数PEG采用“牵引法”或“拉出法”。术前必须明确患者是否需要PEG ,有没有禁忌证,还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前患者空腹6小时以上。
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1、管饲时取坐位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 30-45度,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并在管饲结束后保持此卧位至少半小时以上。
2、经造瘘管注入食物时温度要适宜,温度为38- 40℃,过冷可能导致胃痉挛或腹泻,而过热则可能出现瘘管老化或变硬。
3、每次经造瘘管注入食物前后需要给予温水冲洗造瘘管,前后各冲洗20-40ml温开水,避免造瘘管的侧孔发生堵塞,造成食物无法经造瘘管再次注入。管饲的量4次/天,200-300ml/次为宜,具体要以患者耐受为宜,食物和药物分开注入并前后冲管,以免堵管。
4、胃残余量的测量,每次输注前应常规测量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150ml,应减慢灌注速度;若残留量大于200ml应暂停灌注。
5、注入速度匀速、缓慢,食物浓度适宜,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且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引起患者出现胃部痉挛、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6、长期置管的患者,若管道出现渗漏、老化或严重堵塞,应予以及时更换造瘘管。根据造瘘管的类型、材质和患者的需要等因素,决定更换造瘘管的时间。
【专家简介】
张北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叶振昊、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北平说 | 这种类型的胃淋巴瘤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北平说 | 秋季——养脾胃的黄金期,顺天时而养,让你的脾胃动力十足!
北平说 | 假期出游在外,胃肠“闹情绪”怎么办?
北平说 | 这种类型的胃淋巴瘤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北平说 | 秋季——养脾胃的黄金期,顺天时而养,让你的脾胃动力十足!
北平说 | 假期出游在外,胃肠“闹情绪”怎么办?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刘嘉彬、田霞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