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之窗 | 发生这种疾病后,救治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024-08-06     广东省中医院

开 栏 语

守护生命绿洲,用心呵护健康。《重症之窗》专栏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办的科普栏目,定期为您推送急危重症知识,揭开重症医学的神秘面纱。

谭女士,年近九旬,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巨石压住般疼痛,伴随着大汗淋漓和强烈的恐惧感。

家人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到了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生建议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植入支架。但谭女士及家人对立即接受手术持怀疑态度,并多方咨询亲朋好友,认为吃药就好,而且年纪大了,没必要放支架,希望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并“治愈”。

不幸的是,这种犹豫和拖延导致她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随着病情的进展,谭女士心脏缺血指标持续上升,呼吸越来越促,血压越发不稳定。虽经全力抢救,但心脏功能已受到不可逆的损害,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

这一过程不仅伴随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乃至猝死。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心梗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使之成为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最重要的是再灌注治疗,即打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

开通速度越快,用时越短,挽救的心肌越多,效果越好。反之时间耽搁越久,则心肌坏死越多,病人的情况越危险。

再灌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介入和溶栓。

在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情况,部分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因对疾病的恐惧、对医疗决策的不信任或是对手术风险的担忧,而选择多方咨询、犹豫不决,导致宝贵的救治时间被浪费,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是时间敏感性疾病,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的心肌就越多,预后也就越好。因此,当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PCI治疗:生命的绿色通道

原理与技术特点

PCI,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在冠状动脉内对阻塞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以恢复心肌血流的微创治疗方法。

其核心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病变部位、球囊扩张以扩张狭窄段、以及支架植入以支撑并维持血管通畅。

技术特点

微创:通过穿刺血管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高效:迅速开通闭塞血管,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精准:结合影像学技术,是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最精准的方式,确保治疗准确性。

PCI手术的必要性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早进行PCI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首选方法。

心脏支架的疑虑与误解

心脏支架作为PCI治疗的关键工具之一,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其仍存在诸多疑虑和误解,如担心支架会脱落、引发血栓、需要终身服药等。

正确认识

稳定性:现代心脏支架采用高质量的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释放在血管时需要大压力贴在血管壁,不会因运动、受到冲击等脱落。

血栓形成:支架表面常覆盖有药物涂层,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术后需服用一段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后,需遵循医生的医嘱,长期、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服药物或漏服药物;如服药期间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后进行调整。

中医药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中,中医药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认为心梗属“胸痹心痛”范畴,多由气滞血瘀、痰浊痹阻所致。因此,治疗上常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痰通络为法。

常用药物与疗法

中药汤剂:如丹参饮、血府逐瘀汤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内关、膻中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康复调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节、适度运动等。

PCI手术疑问解答

问题1: PCI手术会不会很疼?

PCI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会进行局部麻醉,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疼痛感。术后可能会有轻微的胸痛或不适,但可通过药物控制。

问题2: 支架植入后还能做剧烈运动吗?

支架植入后,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恢复体力活动。初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但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心脏功能的恢复,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问题3: 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有作用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需要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这通常依赖于现代医疗技术如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等。

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等方式,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在紧急救治阶段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在面对这一突发疾病时,患者应保持冷静,迅速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挑战,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重症之窗 | ICU的疼痛烦躁与镇痛镇静

重症之窗 | 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竟然是……

重症之窗 | 45岁阿姨呼吸道长了“霉”?医生提醒,除了用药,这件事情也很重要

作者介绍:

孔勇杰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重症患者器官维护与支持、体外辅助循环支持、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冠脉介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指导专家:

郭力恒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史载祥教授学术弟子,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委托,起草并发布《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篇,其中SCI文章12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10项;出版专著5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5部。2020年获“中国民主同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079041a047b40d8d91c42d8c15f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