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道眼观察世俗,一切无常只是无常。
一、
世间万物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有区别的只是我们看待这一件事物的眼光,根源是在于自己的心。
当你以世俗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时候,荣辱贫贱,富贵穷达都是完全不同的呈现,但是站在大道的角度,用“道眼”去观察这一切,一切无常只是无常。
《菜根谭》说: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欲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天地之间各种事物,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世间的各种纷纭,用繁俗的眼光去看,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用超越世俗的眼光去看,样样皆属平常,有什么必要去区别,又有什么必要去取舍呢?
世间万物本来都是相同,无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我们所理解的三六九等,即便是草木枯荣,也不过是一种形态,没有所谓的好和坏,又如人生成败得失,屈辱荣耀这些无常状态时,更不应该存在太多的区别心。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征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自以为聪明的人只会被外物所役使,精神健全的人才能顺应外物而得到验证,自以为聪明的人早就不如精神健全的人,而愚昧的人,还依凭自己的偏见陷入人为的事情中,因为外物而耗费精力,这不是一种可悲吗。
有一天庄子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隆重的葬礼为送庄子上路。
庄子这个时候就说:“我以天地为棺,以太阳月亮为陪葬,以星辰为玉珠,把天地万物当做陪葬的物品,这样的葬礼还不够隆重吗,为什么你们要准备那些东西呢?”
弟子们说:“我们担心老鹰啄食您的遗体啊。”
庄子又说:“我葬的浅了一些,被乌鸦和老鹰啄食,葬的深了一些,就被蝼蚁啄食,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的嘴里抢出来送给蝼蚁,这不是偏心吗?”
用不公平的方法来达到公平,这种公平还是不公平的,用不能验证的东西来验证,这种验证的结果还是未能验证。
如同世俗观念,我们拿着自以为的结果去化解问题,但是这本身仍然是一种问题。
我们自以为是的去追求一个结果,换一种角度来看,也是被这个结果所奴役;执念于某一件事情之中,以为自己掌控了某一件事物,从道眼来看,自己只是被这件事物掌控而已,最后,一生的精神都消耗在这件事物之上,这不是一种可悲吗。
世间万物本无不同,当我们的心将这些事物区别为好和坏时,便会产生过度趋向于好,而又过度排斥于坏的状态,而人生的痛苦和灾祸根源皆源于此。
当我们把好当成了好,就会过度的趋向于好,排斥于坏,一旦好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沮丧和失落,当人生出现坏事,又会产生百般痛苦和折磨。
当我们用道眼去观察这一切,用平常心去面对这无常世界时,才会多一份坦然。
二、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那些因为外物而产生情绪上的困扰问题并不在于外物,而是自己的执念,自己没有看透这一切虚妄。
有一个高僧叫南隐禅师,他境界很高,经常用只言片语就能点拨一个人。
有一天,一个将军前去拜访他,跟他请教:“何为天堂,何为地狱?”
南隐禅师面露鄙视之色,打量了他之后就问他:“你是何人?”
这个将军说:“在下是一名武将。”
南隐禅师听了哈哈大笑,非常刁钻刻薄的嘲笑着说:“就你这副样子还武将,真是笑话人。”
这个将军勃然大怒,立刻命令旁边的下人杖打禅师,禅师当下就跑到佛像后面,露出头来对将军说:“你不是让我告诉你地狱吗,这就是地狱。”
将军顿时明白了,心生愧疚,就跟南隐禅师道歉,
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这就是天堂。”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当你没有看透虚妄的时候,就会受虚妄的禁锢和折磨,看透了,一切不过是虚妄,此时也破了内心的执念。
真正让你痛苦的是你自己,而不是事情本身。
所以换一种角度和心态来观察世间的一切,不要以你以为的心思去区分世间的任何事物,你才也会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0j8VXIBiuFnsJQVfteS.html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