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守好自己的本位,人生才不会出现祸患。
一、
人要知道自己有资格拥有什么,而不是自己总想去得到什么,当你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就要承担这个东西给自己带来的灾祸。
人生不要妄想去得到任何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就摆在眼前。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堵塞嗜欲的孔门,关闭欲望的心门,终身没有劳烦之事;开启嗜欲的孔门,增添纷杂的事物,终身都不可以救治。
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一个人身处世俗被欲望蒙蔽双眼时,很难看清自身的问题,更看不清自身的处境,此时必然任由欲望驱使,去追逐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外物,这就是祸患的开始。
康熙年间,北京一个书铺的店堂里,有一个书生站在离柜台不远处看书,此时一个顾客付账时,不小心掉落一枚铜钱,书生看了一下四周,就偷偷的把铜钱踩在自己脚底下,等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他把铜钱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
谁知道这一幕被店堂的一个老者看到了,老者走到书生旁边和书生聊天,书生就跟老者说:“自己叫范晓杰,父亲在国子监任助教,自己也在国子监读书很多年了。”
老者和范晓杰聊了一会之后,就离开了。
后来范晓杰走上仕途,被派到江苏任县尉官职,到南京的第二天,他去衙门投帖,希望见上司一面,江苏巡抚看了他的帖子之后却没有见他,范晓杰在驿站等了十来天。
过了半个月之后,他也没有见到巡抚,却等到了自己被撤职的消息,罪名是贪污。
这个时候他十分疑惑,因为他还未上任,哪来的贪污之举呢?
他就向巡抚衙门的人打听,后来衙门的人传达了巡抚大人的原话:“范晓杰,你可记得当初在书铺捡到的那一枚铜钱。”
范晓杰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老者就是巡抚大人汤斌。
人生中,一个人得到不属于自己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是天道平衡万物的法则。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以及无缘无故的收获,如果这两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钓饵,就是人们故意设下的陷阱,这个时候若是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格局,很少有人不落入圈套。
而一个人的智慧就是从世俗走入得道,用“道眼”观世界,目的就是看到世俗之中的圈套,防止落入圈套之中。
二、
秦朝二世时期,项梁带领项羽开始起兵谋反,此时的江东已经平定,项羽就领八千人渡江向西出发,他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了东阳,就派使者想要和陈婴联合西进。
陈婴这人本是东阳令史,一向诚实谨慎,人们都以忠厚来称呼他,而东阳的青年杀死县令之后,聚集众人几千,想要选一个首领,就打算请陈婴来担任。
陈婴这时推辞说不能胜任,大家还强行让他当首领,并且打算推举陈婴为王。
这个时候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到你们陈家当儿媳妇之后,未曾听说你的前辈有高官贵爵,现在你突然得到很大的名声,并不是好兆头,倒不如放弃这个名声,当事情成功了你就也能得到封赏,如果事情失败了,你作为平民也容易逃脱。”
陈婴听了之后遵循了母亲的话,不敢为王,让众人直接投奔项羽的叔父项梁,再后来,定陶之战中,项梁战死。
陈婴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她知道“突然而来的名声并不是好兆头,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以过分贪图”,即便这些东西极具诱惑力,也不可贪功,因为在你贪得的同时,也为自己争来了祸患。
明朝皇帝朱元璋跟手下说过这样一句话: “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以用之不尽。”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守着一口井过日子,虽然井水不满,但足够每天饮用,但是你如果贪图大海的波涛时,反而会冲垮自己的人生。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天地万物生,便有了名位,名为既已制定,就要明白各自的限度,知道各自的限度,所以,守好本位,就不会有危险。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