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常道不失,条件便决定了因果

2020-07-18     国学书舍

原标题:《孙子兵法》:常道不失,条件便决定了因果

一、

有一句话叫: 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辞,是失败者的借口

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成功的时候,他总会谦虚的说:“因为我运气好”,你问一个人为什么失败的时候,他也会说:“因为我运气不好。”

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而这个现象恰巧也说明了“运势”在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运气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物体,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人都认可运气对人生的作用。

但是,如果一个人盲目的相信运气,将自己的人生完全寄托在运气这个虚无的状态上,那么他的一生都难以有好的运气。

真正有好的运气的人,是能将精力放在看得见的条件上,更看重因果, 因为运气是跟着“条件”存在的

《围炉夜话》之中说: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命运虽有定数,但君子只求所做的事情合理,运数也不会违背理数;凡事应该防止意外,守常道,只要常道不失,再多的变化也能防御。

“运势”虚无缥缈,但是只要自己做的事情合乎常道,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条件,那么运势自然也就出现了。

世间之事都是依理而行,只不过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隐晦不明,存在于不易察觉的层面,而智者,正是因为看透了世人看不透的这一面。

在《了凡四训》之中,了凡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凡是向上天祈祷能安身立命的人,都必须以没有妄念之心来感应。

“天”在人的心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都认为自己敬畏的神佛存在于天上,“天”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说:“向‘天’去祈福”。

祈福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祈福并不能改变事情的根本,如果简单的祈福就能达到目的,那人也不用做事了,直接去祈福,所以除了祈福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心无妄念,行为符合正道,这才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方式。

有这样一句话,叫: 心诚则灵

为什么说心诚则灵,因为当你心诚的时候,你由心所出发的念头,包括你所做的所有举止,都是在向着这一个目标去出发的,当心念空灵,言行举止纯粹的时候,又怎么能不达到目的呢。

所以,运气是存在的,但是也是虚无的,“虚无”就是因为它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中,而“存在”,就是因为它有根,这个根就是“道”。

而内心纯粹,能够充分塑造条件,这就符合了道。

二、

《孙子兵法》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 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做到事先了解敌情,不能用占卜的迷信鬼神的方法取得,不能靠对同类事物的类比推理来获得,不能用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做验证,而一定要取之于人,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能直接主导命运、运气的层面,但是他却可以从“人”的条件尽可能的去努力。

就像作战一样,在古代很多人过度迷信鬼神,甚至把一个国家或者一场战争的命运都寄托在关于鬼神的占卜上,而孙武就告诫说: 不要过度迷信鬼神,不可‘象于事’,不要执着于以往的死板教条,更不要受狭隘经验的束缚,是客观的审视条件。

因为像命运、运气之类的物体,看似虚无实则存在,也是以“道”为根所存在的状态,而“道”就是客观条件,当你能够将眼光放在看得见的条件上,注重因果的时候,运气自然就存在了。

“常道”的力量,在 道家思想中起源于无为,而在儒家思想中起源于中庸,在佛家思想中起源于空心。

就像 《道德经》之中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玄德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呀,和万物一起复归于道的质朴,才能及大地顺乎自然。

当你遵循大道,做到敦厚朴实,让所有的行为都符合道的准则时,那么你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就出现了。

所以,运气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东西,那些合乎道的行为和信念,才是塑造运气的根源。

我们可以用三个人来比喻这件事情:第一个是你,第二个人叫“条件”,也就是过程的意思,第三个人叫“结果”。

“运气”这个东西被“条件”这个人揣在身上了,你只要找到“条件”这个人,把他伺候舒服了,他就会把运气给你,这样就可以找到结果。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在抱怨:“我就是怀才不遇,如果有贵人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能飞黄腾达了。”

这个概念其实也是错的,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找到贵人之后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而是因为你具备了才能之后,机会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所以万事由条件决定因果,使自己常道不失,运气自然存在。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naOYXMBd4Bm1__YrT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