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周群
“零食店、折扣店遍地开花,加速冲击本地市场,经销商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业态?又该如何应对?折扣零售能否给经销商带来新的生意机会?又能给经销商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小店生意下滑20%~30%
折扣“低价”加速冲击本地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集中性地拜访了一些山东和安徽的经销商,聊了一下关于零食店和折扣店对当地的冲击,普遍反应影响很大。
零食店和折扣店,虽然不是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商贸代理生意,但对下游门店的影响是很直观的。一些经销商反馈的数据,当地的小店生意大概下滑20~30%,而那些500-1000平的大店和更大规模的商超卖场,从客流到销量各方面影响都更大。
硬折扣店对于传统零售店的冲击毋庸置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低价打动消费者进行引流。事实上,折扣店现在很多大牌的零售价格都低于厂家,比如乐事和亿滋的市场价格都比厂价低十几、二十个点,水饮类目的大品牌更不用说,价格更低。
这种大牌低价带来的冲击,对传统零售店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本身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的小店更是首当其冲。
山东某休食经销商分享了一个直观的案例,原本一条商业街,周边便利店和小店都活得还不错,去年上半年开了一家零食店,刚开业那会单店日销近4万,抢走了很大一部分生意。下半年更恐怖,直接一条街开了4家零食店,周边的几家小店都快倒闭了,靠着烟草证才勉强保留了部分客流。
徐州金通食品贾总在之前的硬折扣大会也分享过一个案例,对于徐州丰县而言,硬折扣对当地商贸生意的影响目前还不算大,但对零售生意带来的冲击非常剧烈,本地虽然目前只有5家100多平的好想来零食店,但在23年中秋之后,周边传统零售门店的生意基本都出现了20%以上的下滑。
当然,整个市场感受最深的还是大卖场。可以看到23年商超整体都比较低迷,包括盒马、永辉等许多连锁系统都在开始做一些折扣化的变革,一些区域连锁商超门店更加简单粗暴,直接将主流产品价格直接对标零食店,比如农夫山泉矿泉水直接13.8元12瓶,单瓶价不到1.2元,70g的乐事4.9元一袋等等。
甚至一些区域性的商超,开始向市场妥协,主动放弃部分前台的毛利,甚至改变结算方式,以此来应对冲击。
毋容置疑,这一业态长期发展下去,下游零售门店生意的持续下滑一定会波及商贸生意。
经销商做的是线下零售门店的生意,当下很多地方的零食店还没有达到遍地开花的状态,影响就已经很明显了,一旦更多的折扣连锁系统进入本地市场,生意只会雪上加霜,对经销商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尽管行业里面有很多分析在说,折扣业态目前不是一个良性的运转,会逐渐回归良性,价格不会一直低下去。
但是经销商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有多少门店能扛过这些零食店、折扣店一年的冲击,可能当它回归良性的时候,有些周边的门店已经撑不下去了。
渠道在变化,经销商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适者生存一直是这个行业的法则。面对硬折扣的冲击,对抗没用,因为趋势不可逆,只有对冲,适应市场才能活着。
越难的时候
越要专注自己的生意
今天难明天更难。
经销商的生意经历过暴利时代,只要有人有车有产品就赚钱。那个时候渠道相对单一,商品的流通主要还是靠经销商,但随着渠道的分化,这门生意逐渐进入微利时代。
商品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式越来越多,渠道的内卷,使得经销商的价值在被稀释,经销商面临的冲击也会更多。
类似这次硬折扣的低价冲击,对经销商来说,其实已经经历过很多次。早些年的传统电商崛起、互联网平台B2B、社区团购混战等等,最开始野蛮扩张的时候都是以低价快速冲击市场。
几乎每个新模式的崛起,对经销商的影响都很大。但也正是这些新模式的出现,倒逼了经销商群体的进化,从“搬货”到“运营”再到“精细化的运营”。
所以越是难的时候,越是要专注自己的生意,深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会。
对于经销商而言,其本质就是卖货的,什么好卖卖什么,什么赚钱卖什么,所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渠道。
重庆万和食品郭总在中国快消品硬折扣大会上就分享过一个感受:过去经销商需要主动去拥抱品牌,但如今,只要在当地拥有较强的渠道能力,品牌会主动过来和经销商谈合作。换句话说,经销商只有掌握渠道话语权,才能在整个的商贸生意中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在这种折扣低价的冲击之下,如何把渠道做稳、做深、做透,是经销商要对冲折扣业态的关键。
“新经销”在过去半年和很多区域优秀大商交流过这个问题,将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总结分享给大家。
第一、拓品类,抢同行的销量,提高在终端的覆盖和销售,以此实现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传统零售小店的货架就那么几节,一般容纳的SKU数也就1000多个,你能为门店提供的好产品越多,你在货架上可以抢占的位置就越多。“新经销”一直提倡经销商做B2b,把生意平台化,原因就在这,多品类的销售,是比纯粹的代理生意更能抵抗风险。
过去很多经销商代理了一些大品牌,觉得自己是正规军,倒货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是现在这种意识其实在慢慢改变,代理的品牌说到底并不是经销商的品牌,其价值再大,也不是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
“新经销”在之前文章中就提到过一个观点,不要太把品牌当回事。要想在供应链效率上实现突破,首先要在商品建立优势,能不能给门店供货,能不能给门店供更多的货。
第二、对现有门店进行梳理,把好门店做的更好,把差门店该切掉就切掉。
洛阳合财在去年中国快消品硬折扣大会上关于门店分级管理的分享,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第一类客户生意大幅下滑,影响账期。门店账期通常在60天左右,但部分客户存在账期拖欠问题,从去年8月起,这类客户陆续停止合作。
第二类客户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选择改变交易条款与平台进行深度合作。这类客户从以前只采购休食,到现在进行多品类采购,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增长。
第三类客户盈利状况不错,但这类客户的门店大部分在郊区,偏离交通。对此类客户,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继续加强服务,稳固客情。
第三、拓渠道,过去没有覆盖的门店,扩大覆盖,过去看不上的渠道,只要不亏钱就捡起来。
渠道虽然分化,但是线下渠道的生意还有很多,比如乡镇门店、企事业单位食堂、校园、生鲜店等特渠,还有闪电仓等新兴业态,只要不亏钱就捡起来。先把规模做大,把销量做大,利润可以从厂家的费用中来。
区域小而美的经销商未来会越来越少,存量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残酷的,当行业趋势不可逆,区域市场的竞争必然是从竞争对手上抢销量,卷死同行做大自己。
写到最后
在走访市场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经销商比较迷茫。
有的经销商将希望寄托在厂家身上,希望厂家去管控市场、管控价格。
这种想法只能说是理想状态,中国的批发市场和物流太发达了,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远非几句话的事情。而且厂家要增长、大区要增长、片区要增长,在存量市场下,这种重压必然会导致货的无序流动。
也有经销商想尝试入局折扣店,既然对抗不了,就加入。
一些已经开店的经销商反馈情况,零售端的生意内卷更严重,可能你开第一个店是赚钱的,但随后各大零食连锁系统进场,以50米为距离,店都开起来,很快大家都会不挣钱。
经销商要躬身入局这个赛道,还是要谨慎。如果确定要入局,专业的事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经销商的专业还是在渠道上,把渠道这个生意做好,开店就交给专业的人合伙去干。
因文章有限,不能一一为经销商答疑解惑,如果你还在踌躇不前,迷茫彷徨;如果你还处于内卷中无法脱身;如果你还陷在当前的生意模式中看不到方向和未来,那就在3月14日-16日,来第九届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现场,和全国数千名快消品品牌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变革者、产业服务者一起相约成都,持续烧脑,共同探讨供应链革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变革与出路。
我们将在3月16日,举办第二届中国快消品经销商大会,届时,将汇聚全国各地优秀经销商,从企业增长路径,挑战和机遇,运营实践等,全方位解读经销商生意,助力经销商在供应链革命方向上走进下一个十年!
在这场供应链革命时代下,将会诞生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希望每一位参会者在这场浪潮下仍将有一席之地,相信这将是一场不虚此行的会议!
大会商务合作、票务咨询,私信咨询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