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连杰
整理丨新经销
折扣化不是单纯把货卖便宜
一个品类供应链的改造,基本上是两个点,一个是更低的价格,第二个是更丰富的商品。
以来伊份为例,为应对量贩零售店的竞争,用降价的方法尝试折扣化改造。但在降价过后,发现还是差点意思,问题出在哪儿?
来伊份诞生在中国零食需求品质高速上升的阶段,但在当时产能未跟上。因此来伊份的店型较小,大概两三百个SKU,仅能支持一部分人在那时竞争环境下对品质零食的需求。
时代发生变化,竞争格局同时也发生变化。在这个时代,中国变成了一个产能相对过剩,同时老百姓消费能力下滑的阶段。目前我们发现零食折扣店店型,200平方的店面,1000个SKU,通过白牌平价的方式售卖。
相较于超市休食区、夫妻店休食区,SKU大到两三倍,价格却低20%。再回过头看来伊份,在改造过程中,店型面积小,不足以支撑它的SKU数能达到与其竞争对手去匹敌的程度。
在折扣化改造的道路上,不是单纯地把货卖便宜这么简单,它的底层逻辑是另一个模样。
推动硬折扣发展的养料是什么?
做折扣赛道的玩家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养料来源于什么地方?是什么在推动行业前进?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东施效颦,照着国外模型copy,在中国是十分危险的。中国的情况和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
硬折扣,它所指向的目标就是相同的质和量,实现更低的成本,是一个供给侧的改革。
那到底是什么在推动供给侧的改革?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谈零售行业或叫流通行业的三大红利。
商品从生产到交予顾客手里一共三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
第一,生产环节。
在此环节中国现有两个问题:杂牌质量过差、大牌溢价过高。强调品质白牌的概念,其实就是用白牌去替代品牌的品牌溢价。
过去的品牌溢价主要在于大量的广告费,而现在,只需把商品品质做好,交予能售卖白牌的场景即可。今天能售卖白牌的场景有哪些?
1.直播;主播可以替代以往广告,用五分钟的时间去跟一万个顾客说清楚,这个商品有什么优点,因此直播是今天白牌最大的一个销售场景。
2.社区团购;中国现有上百万的社区团购团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以及能力触达消费者,与用户建立深度沟通,他们具备白牌销售能力。
3.硬折扣店;依靠顾客对其品牌的信任度,让顾客在此停留更长的时间了解及购买。
今天为什么说白牌是红利?原因就是目前上游的白牌产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作为下游,无论是流通侧还是零售侧,只要具备白牌售卖能力,就会随着白牌产能增加,业绩自然增长。
第二,流通环节。
中国零售行业两大问题:
1.卖场成本过高。中国整个卖场建设思路是跟着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的,因此现在的卖场装修越来越豪华,促销员越来越多,管理层越来越多,导致整个卖场的成本非常高。
2.库存周转天数偏高。今天中国实体零售企业周转天数达到四十多天,到下沉市场平均周转天数超五十天。每一天都会产生货值0.5%左右的成本。
目前的解决方案:
1.砍成本,硬折扣店的门店装修成本相较于以前豪华超市要低很多。
2.预售机制,在互联网上进行预售快消品,是中国独有的优势,预售此动作可把零售侧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四十多天降到一天,这样的形式大量地节约了运营成本。
在今天,预售是推动中国零售成本下降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过去一年里,能做预售的场景,基本上是增长的。现在,在上游支持预售的供应链越来越多,只要你的场景能做预售,你的业绩就会自然增长,我们称之为预售红利。
第三,销售环节。
具体到一个零售企业来讲,假设他每天到店一万人,他做了另一个动作,把所有到店客户拉到微信群里,拉了一个五万人的群。此时他的生意的上限就从每天一万单变为六万单,当他有六万单的订单后,很多商品他就可以向产地整车进货,整车从产地直接进入到零售环节,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整车红利。
上游支持整车交付的供应链越来越成熟,对于下游能够整车售货的零售商而言,会随着上游整车交付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业绩自然增长。
关于这三大红利,过去一两年中取得所有增长的零售企业都是受益于此。
传统零售
如何做硬折扣化改造
传统零售如何做硬折扣化改造,实际上是怎样去实现商品的性价比高于其他商家,在此有两个词:清除积弊、拥抱红利。
中国零供关系积弊非常深重。作者拍脑袋说一个数字,中国由于零供博弈造成的没有必要的流通成本大概有5个点。
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一般只有两三个点的利润。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有几个店,且零供关系是理顺的,即使没有享受零售行业的三大红利,同样也可以过得好。
零售企业如何理顺零供关系?一是缩短账期;二是狭义上的理顺关系;三要特别注意从局部到整体的这个过程。
假设某零售企业,把进店费条码费全部砍掉,去跟供应商谈低价供货,同样谈不下来。因为供应商受制于厂家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厂家不会放弃他们的既得利益。如何谈下来?就需要发挥自身的斗争技巧,引入鲶鱼的供应链,并具备白牌售卖能力等。
对于一个零售企业而言,怎么样能够实现自身的白牌红利?大家走进自家卖场看一下,目前卖的基本上都是大牌或者不需要品牌的生鲜,因此卖场不赚钱。卖场商品从大牌过渡到白牌,其中核心的逻辑就是——在线下建立品类优势。
当竞争对手的白酒有100个SKU,但我们有300个,且价格低于竞争对手,顾客对此场景就会产生深深地信任以及长时间的滞留,这样才会产生动销。
金佰佰在此走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路。在线下建立品类优势,在线上运营顾客社群,实现在线上与顾客进行深度沟通的能力。
预售红利,目前来讲,实体零售企业还是现售为主,如何才能实现以预售为主?
第一学会对接预售供应链,跟预售供应链打交道的节奏与跟现售供应链打交道节奏完全不同,现有采购体系是很难去融合的。
第二学会建立用户社群,基础逻辑同样是在线上能够跟顾客进行深度沟通。
做完以上这些动作,会发现整车品越来越多,要及时地对这些品进行整理,实现产地直接采购,绕过一批二批的环节。一般来说,整车叫做摘果子,它不是原因,而是一个结果。
硬折扣店核心就是形成了品类优势,SKU数是别人的三倍,价格是别人的七折,通过现售卖白牌。做社区团购,基础逻辑就是预售加白牌。传统零售转型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动作,第一是学会卖白牌,第二学会做预售。但这两样东西不建议同时去学,建议是先学会开硬折扣店、卖白牌、做品类优势,再去学会预售,结合起来。
路径:
第一阶段,叫引入鲶鱼供应链,在部分门店形成强品类优势,带动团队内部的思想转变,带动供应商群体的思想转变。由点及面一步一步来走。
第二阶段,强化品类优势,形成该品类采卖白牌的能力,调整零供关系。
零供关系核心:1. 作为零售企业一定要管终端售价,确保价格比竞争对手低;2. 在此基础上充分、高度地发挥供应商的能力。要相信供应商能力要比我们的采购强。
先优化好一个品类,学会如何优化之后再去优化第二个品类,把优化好的这些品类去移植到其他门店。
第三阶段,建立用户社群,对接线上白牌供应链。此阶段就开始有预售了。
第四阶段,即使整理销量可以支持整车的品,并整车化采购。
不要把过多精力花在生鲜上,要关注优化空间比较大的品。比如说酒、茶,成本极低溢价却很高。酒就是粮食兑水,茶就是树叶脱水。
新经销硬折扣研究顾问,《第三种零售》作者连杰先生作为嘉宾出席,面对1000+行业人士,做了以《实体零售折扣化改造》为主题的重磅演讲。“新经销”特将连杰先生演讲整理成文,以飨读者。(部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