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降水增多,空气中湿度比较高,使得湿气更易侵体。而且除了外湿之外,不正确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还会加重内湿,导致脏腑功能更为失调,严重影响健康。
在中医看来,湿气是“万恶之邪”,它会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甚至新冠肺炎也被专家认为与湿气相关。那么都有哪些饮食、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内湿?祛湿,又有什么好方法呢?
头发爱出油、早上睡不醒、口中黏腻、胸闷乏力、面色发黄、身体发沉等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如果你也有,那下面这4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1.含糖多的食物
中医上讲“甘助湿”,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应该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
除了蛋糕、泡芙等甜点之外,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像葡萄、柿子、香蕉、榴莲等,也应尽量少吃。
2.肥腻的食物
油炸食品、烧烤、火锅、以及肝、脑、肠、肥肉等都含有高热量、高胆固醇,而且不易消化,吃多了会加重脾胃负担,促进湿气生成。
3.生冷的食物
随着气温升高,生鱼片、凉茶、冰可乐、冰啤酒、冰淇淋等食物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但“寒凉伤脾”,这类食物吃得过多会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影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从而形成痰湿。
小贴士
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常吃沙拉、凉拌菜等也易使脾胃受凉。特别是老年朋友,蔬菜尽量煮熟吃,凉拌菜也最好用热水焯一下再拌。
4.辛辣的食物
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有吃辣祛湿的习惯。但是,辛辣吃得太多会生内热,当热邪与湿邪一起“狼狈为奸”,那人就更容易生病。特别是湿热、阴虚体质的人,以及患有肠胃疾病、口腔溃疡、喉咙痛的人,更不宜吃辛辣食物。
但寒湿、阳虚体质的人,倒是可以适当吃些辣椒、大蒜、葱、姜、咖喱等辛辣食物,来温中散寒,缓解不适。
阳虚寒湿体质的表现:四肢冰冷,怕寒,体力差,耐力差,舌苔发白、有齿痕等。
除了饮食之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加重体内湿气。
1.缺乏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而运动少的人,体内气血运行容易受到影响,体内多余水分沉积在体内,从而加重湿气,甚至导致水肿。
2.熬夜睡得少
熬夜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长期熬夜会导致器官得不到休息,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湿气也就不能及时排出。
3.酗酒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加重体内的湿度,因而中医上有“酒助湿邪”的说法。
4.不注意保暖
猛吹空调、洗头后不及时吹干、洗澡水太凉等行为也容易加重体内湿气。
说到健脾祛湿,常看养生文章的人肯定会想起红豆薏米汤。红豆补血、祛湿、利水、消肿,薏米健脾胃、清肺热、利水渗湿,搭配在一起堪称“祛湿神器”。
不过之前也说过,湿气可分为寒湿和湿热,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调整,否则反而会伤害身体。
寒湿
除了四肢乏力、头脑昏沉、困倦、没有食欲、大便擦不净等湿邪共有症状之外,还伴有胃凉、胸闷、口淡不渴、易腹痛泄泻等表现。
湿热
除了共有症状外,还伴有口干、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
除湿根本在于健脾
人体其实有一个自我调节功能,湿气能侵入机体,但机体也能排出湿气,关键在于脾胃的水湿运化功能好不好。
因此,要祛湿,关键还是得健脾,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祛寒能力就运转起来了。
百陈汤是在著名的祛痰湿方:二陈汤的基础上改良的。
二陈汤:橘皮、茯苓、甘草、半夏
根据现代人用脑多、熬夜多、久坐不动,百陈汤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葛根、百合和姜替代二陈汤中辛散温燥的半夏(半夏有毒,请勿擅自使用)
化痰祛湿:陈皮
“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泊宅编》
陈皮是公认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最好的食物。湿热的广东,家家必备陈皮,喝茶的时候加一些,煲汤的时候加一些,做甜点的时候加一些。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陈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陈皮温燥,能够把痰湿化掉,而且它理气行气,会推着痰往外走。用来泡水,很多人会有很多痰出来。
陈皮还能理气消食,让胃气降下去,脾气升上去人就有胃口想吃东西了,身体胃肠的垃圾也会跟着从下面排出去。
喜欢自己养生煲汤、制作甜品的人也可以单独买些陈皮使用,陈皮单独泡水也可以去痰湿。
利水化痰:茯苓
茯苓这个药很神奇,行水能力特别强,既可以向上,推动多余的水液从皮肤出去,还能让水往下走,通过小便排出去。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
痰湿是体内运化不掉的水。而茯苓健脾益气,帮助脾运化体内的水。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利水渗湿的品,并非都能化痰,而茯苓可以,这是它特殊的地方。
茯苓还能帮助肾调理身体内的水液,能够调理一切水液异常、痰湿、水肿的问题,对于水肿尿少,身体水液代谢问题明显的人有显著疗效。
也能化痰安神,帮助睡眠。安神的同时,帮助脾胃吸收化生更多气血,心神得气血濡养人就睡得安稳。
现代研究茯苓有镇静安神、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免疫的功能,还能护肝,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陈皮加茯苓不仅能化掉身体的大部分痰湿,还能健运脾胃帮助身体运化水液,减少痰湿的生成。
夏天最养人:姜
生姜本身就能温化痰湿。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性温,夏天阳气、热量集中在体表,毛孔张开容易出汗,体内却是虚寒的,偏弱的。
自立夏起,每早一片温热的生姜,可以温补脾胃,祛湿化痰,平衡身体阴阳分布不均的偏差,最适合现在吃了。
辅佐调补:甘草
甘草可以调和诸品发挥最大功效,也能甘补脾胃,祛湿化痰。
阴阳制约:葛根+百合
陈皮、茯苓和干姜都是偏温或偏燥的,单用容易上火,所以在用甘草柔和的同时还加入了葛根+百合滋补阴液,防止方子干燥让人上火,比起原方效果更温和。
多种食材,遵循中医配方思路定制配伍,从产地优选道地茶料。食用也很方便,都是单独包装,一盒10袋。
茶包一打开就能闻到一股自然清爽的香气,感觉气机都通畅不少。如果你是痰湿体质,或者脾胃虚寒、湿气重的人建议每天早上都喝一袋,轻松化解身体的湿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