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中职”办“高职”!官方明确表示,医学生必须得是精英教育

2023-03-21     青湖已

原标题:停“中职”办“高职”!官方明确表示,医学生必须得是精英教育

很多老一辈家长对于孩子职,也期待莫过于三种——公务员、编制教师和医生。公务员与编制教师是铁饭碗,整体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很不错。医生纵然不是铁饭碗,可它在社会上的吃香程度也超高。

不过,相比于普通公务员和编制教师,医学生成医之路更加艰难和辛苦。如果学生想要在三甲医院上班,还得努力考好学校的硕士甚至博士。

学医苦学医难,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学医

关于医学类专业,网上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由此可见,医学类专业学习难度,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地狱级”难度。可即便如此,近几年来学医的学生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知道学医难,却仍选择医学专业,背后原因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热爱这个专业,一种是想要在这个竞争压力极大的就业形势,之下杀出重围。正是因为医学难学,所以那些熬过来的学生,大多都能收获工资地位不差的工作。

学医的难点在于两点,一个是学历要求,一个是学习内容的难度。医学生学习年数比其他普通本科生要多一年,临床部分专业更是长达8年。当别的学生已经事业稳定,考虑结婚时,同一批次入学的医学生可能还没毕业。

其次,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学习重点”,有的还有“考试重点”。医学生绝对不能有“重点”,毕竟病人不会按照重点来生病。于是,医学生必须全部知识都沾点儿,之后精通一个方向。

停“中职”办“高职”!官方明确表示,医学必须得是精英教育

教育部再次下发文件,明确指出医学教育本质就是精英教育。今后,不仅要提升医学专业整体生源的质量,还要逐步提升医学群体的层次。

为实现医学精英教育,后期医学教育发展策略有三个部分。一个是“停中职,控高职”,第二个是把,职业医师资格证作为医学人才的评价标准,第三个是丰富医学类型、对技术要求更高精尖。

从以上几个方面能看出来,未来医学生群体整体质量比较高。根据“停中职,控高职”的要求,后期将下调高职招收医学生的规模,把主要招收对象定位成一本的学生,同时扩大研究生学历医学生招生规模。

其次,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后,如果有学校学生参加持证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在50%以下,那么该校就会被下调招生规模。再者,在临床、儿科,等方向上高精尖技术与医学类型会更多、更丰富,职业门槛也更高。

在以往,那些想学医但学历不足的同学,或许还能通过中职高职等渠道来踏上学医的路程。但教育部明确医学就是“精英教育”后,这些渠道也会变得更坎坷。三甲或是市医院本就难进,顶级高校学生也要为此抢破头。

所以,那些学历不足,甚至未达本科的同学,最好先观望观望、下定决心、做足心理准备再去选择医学院。当然,学历不足不代表毫无可能,如果能先行提升学历,或去乡镇、农村医院寻找机会,也可以一试。

大部分考公务员、编制老师的同学,都不是喜欢这份工作或各个领域,而是因为这些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不错。医学也是如此,许多同学看重了,其薪资和社会地区,忽略了背后的高压和难度。

这里建议,选择医学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对这个专业有兴趣,最起码不能排斥,尤其不能对医院、护理部门有打心底里的厌恶和抵触,否则只会越学越痛苦,最后浪费精力又白费时间。

有些同学心理素质一般,遇到问题容易自我怀疑,从而想着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这个干这个,由此生出转行、跑路的想法。这种心态放在其他普通行业还说得过去,放在医学专业,真的痛苦无比。

无论学生是否对医学类专业感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学习的基础。未来学生要面临高压的学业、多一年甚至几年的学习生涯、更高的学历要求,若无过硬的心理素质,怕是很难熬过去。

医学精英化是必然之势,这个领域既有铁饭碗的稳定,也有金饭碗的薪资待遇,所以学习过程和门槛要求,也比普通专业高。所以,学历或学习能力一般的,还是要慎选。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医学专业逐渐往精英化发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e14af985e684ca6caeb1e3184d6f2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