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辞职回老家宿迁工作,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工作也慢慢地稳定了下来,偶尔也会想起当初在大城市的那些日子,但是无论在哪里都无法两全其美,大城市虽然有大城市的好,发展机会也多,可是大城市也没有老家来的安逸,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多陪陪家人。
不久之前,我收到前同事的信息,说是要来宿迁出差,顺便来见我一面,我给他回复信息“到了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要好好的招待你”。这位同事之前在公司的时候与我关系很好,当初要辞职离开广州的时候,他也挽留过,说实话当初还真的有点不太想离职,因为在公司都已经工作多年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突然之间要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再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有点不太习惯的。
可是我也有我的追求,最后还是辞职回到了老家工作,所以我和他之间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偶尔会有一些联系,不过也是偶尔的时候聊几句而已。这次他要来宿迁出差,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之间也能够好好的见一下面。所以我早早就挑好了吃饭的地方,当地一家特别有名的餐厅,难得他来一趟,好不容易有一次见面的机会,我想着那就好好的招待他。
见面那天,由于公司还有点事,我还没有处理完,就先告诉他,让他先到约定好的餐厅等我,谁知道等到我去到之后,现场除了他发现现场,还有好几个我不认识的人。
同事看到我来了,连忙说“这些都是我的同事,我就顺便带他们一起来吃个饭,你不介意吧?”,即便多叫几个朋友也没什么,我说“客气什么?你的朋友也都是我的朋友。”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实在让我有点难以接受,他们在点菜的时候专挑贵的点,鲍参翅肚什么都来一遍,不仅如此,还点了名贵的酒,现场才5个人而已,就已经点了15个菜。
可谓真的是不贵的不点,而且在吃饭的过程之中,他们也是各自说各自的,几乎都没怎么搭理我。我很是生气,觉得联络感情是假的,拿着这个名义来占便宜才是真的,快到结账的时候,我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或许是看到我去上厕所好久没回来,于是连忙打电话给我,我跟他说我今天有事先走了,今天的账你先买一下吧,下次我再请你吃饭,随即挂了电话。
回去之后我跟身边的朋友说了这件事,他们的意见有褒有贬的,你说我做得对吗?
一顿饭认清了一个人很划算
仅仅通过一顿饭就升起了一个人很划算,倘若这位同事真的为你考虑,那么在他们点菜的时候就不会故意的专点贵的菜,而且点了那么多菜也吃不完,完全是浪费,这种行为就是在占便宜。
作为客人应该主动告诉主人会来多少个人?要让请客的人知道并且做好准备,而不是到了现场再告诉请客的人,我带了多少个人过来,这样的做法也有失礼貌。
有人说,既然当初你们都是关系很好的同事,那这顿饭就当请他们吃不就好了吗?自己礼仪也做足了,格局也有了。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有人愿意吃亏,有的人不愿意吃亏,而且即便吃亏也应该是吃得心里舒服,而不是自己便宜被别人占了,到头来,自己还落得一肚子气。所以说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没有关系。
话题:如果是你遇上了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呢?大部分职场人都有职场拖延症,应如何去克服?
老板分配了一项工作任务给小张,让小张去做,但是老板在吩咐工作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完成。小张想着老板没说什么时候要,那自己不妨有空的时候再完成就好了。结果这一拖就是5天,到了第5天的时候,老板来找小张,问其工作进度,对此小张支支吾吾,硬是回答不上,最后被领导批评了。
小张的这种心理很正常,几乎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有这种拖延的心理,结果一拖就是好久。
《终结拖延症》一书中说:“待会儿再做”的心态,就像一张借据。它相当于预支“现在就玩”的特权,以后再为现在买单。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会发现利息的高昂。
在职场中,拖延的例子很多,比如某个同事说“这项工作,需要跨部门合作,我需要等对方回复我之后才能够开始”、“我得准备更多的资料“等等。这些都是职场上常见的拖延症。
等会儿再开始做
通常的情况下,总会有某事妨碍着你去做某事比如像上面,提到的那样“这项工作,需要跨部门合作,所以我想等对方回复我之后才开始做“、“我现在还没有灵感,等到我有灵感了,我才开始做”。
拖延的时候,看起来总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妨碍着,你去做某事,又或者基于拖延的心理,自己就会开始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试图说服自己“等一会再开始做“,你不会考虑到这个理由是否合理。
如何解决我们的拖延症?
拖延症的危害很大,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我们的拖延症?在此分享2种方法。
立马开始做
每一个有拖延症的人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比如“等忙完这件事,就开始”,“等我有灵感了就开始”。发现了没有?在拖延症的背后逻辑是“只要我完成某事,就去做某事“有个先决条件。
但是抛开这些先决条件,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开始去做某事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说“等其他部门的同事回复我,我马上去做某事”但是这个项目,除了需要同事协作的那一项,在这个项目里面,难道其他部分自己不可以先开始?我们完全可以先完成其他部分,等到同事回复之后再继续完善另外一部分。
所以对于解决拖延症的方法而言,最好方式就是立马去做,不要拖延,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因为一旦有了借口,我们就会开始拖延、懒惰。
而等自己开始行动起来了,工作也会很快就完成了,也不用再一遍纠结什么时候再开始去完成工作。
不要把任务复杂化
通常的情况下,人都有懒惰的心理,并且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心里总会想着“要完成它,一定很困难”在还没有行动之前,就已经给自己的心理上加重了极大的负担,导致自己迟迟不肯开始行动。
不要把任务复杂化,在开始行动之前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很简单”,“我只需要花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够去完成它。
通过这种心理暗示自己的方式,来告诉自己“这件事很容易完成,只要自己开始行动就好。这样自己也会快速地开始完成任务,而不是抱着一种拖延的心理。
每一个职场人都有拖延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马上行动“、”不要把任务复杂化“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拖延症,尽早行动起来。为什么退休后,最好不要与原同事有所来往?他们说出了心里话
有句话叫“人走茶凉”,而这句话无论放在哪里都适用,特别是在职场上。即便曾经那些与你相处得很好的同事,但是只要某一方离开了这间公司,原本一段好的关系便顷刻间烟消云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许多人在退休之后,也根本不愿意与一些同事有所来往,这种现象实在是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在我们的一生之中,起码有1/3的时间是与同事一起度过的,那既然大家都相处了那么久,又那么熟悉,为何那么多人在退休之后不愿意与同事来往?
职位不同,退休之后又何必再像当初那样?
对于不少人而言,原本在公司的时候,对方的职位就与自己的职位不一样,对方的职位高出自己一个等级,然后自己日常听从对方的派遣和吩咐。在公司的时候,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上司,对对方毕恭毕敬的很正常,那么退休之后呢?
对方也不再是自己的上司了,也没有必要再对对方毕恭毕敬的,再说自己与对方也没有什么能谈得来的地方,所以没有来往也很正常。
本来就是同事关系,退休了大家就半点儿关系都没了
本来大家就是同事关系,因为在同一间公司工作的原因,才让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彼此有了联系,那么大家在退休了之后,就半点关系都没有了。
这也没什么可惋惜的,即便当初大家的关系有多好都一样,可是只要离开这间公司了,大家也没有了共同的话题。
当初因为工作的关系而产生了联系,后来又因为工作的关系而没了联系,这样也实属正常。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彼此之间的圈子不同,也不必强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建立在相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相同的看法之上,可是如果彼此之间的圈子不同,强融进去,又有什么用?只会让彼此尴尬而已。
对于职场人而言,即便当初你们在公司里的关系有多么好,可是只要其中的一方离开了这间公司,大家很快也会因为没有了共同的话题而变得日渐疏远,这属于再正常不过的发展了。
自己也要心里有点数,只要离开了这间公司,你就已经彻底地和过去告别了,那自己也必须要看清这一点。
跳槽去新的公司之后,因为离职之前我并没有把所有的资料都一一保存好,有所遗漏,我拜托前同事帮忙发给我一份,没想到前同事却说“这属于公司的机密”,很抱歉地跟我说了一声“不好意思,发不了给我”,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无论曾经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好,那都是建立在同一间公司的基础上。
而如果你离开了这家公司,那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千万别把职场上的友谊当友谊,因为工作而产生的友谊,都是虚幻的,离开了工作,你们之间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