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据观察,武夷山有很多销路卖得不错的岩茶,都有这样的共性。
即,香气很出色。
几个茶农围在一起试喝点评新茶。
席间,碰到一泡蜜桃香格外清甜的中足火肉桂,旁人都会露出艳羡神情。
“有了这么清晰的茶香,肯定不愁卖。”
说起岩茶香型,能追溯出很多关联话题。
武夷岩茶的香气分类,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庞杂。
茶树品种香、做青发酵香、山场地域香、焙茶火功香、产茶年份香、树龄香、嫩采香……
五花八门的香型归类,让人应接不暇。
碰到同时在场喝好几泡小品种时,光是品种香的讨论,就有够热闹的。
前些天下午露营时,喝了泡正岩黄玫瑰。
在场有位老朋友,愣是不敢相信,这是品种茶能达到的香醇质感。
“黄玫瑰这样的茶,不该像105那样,香气发冲,又香又刺激么?”
不不不,大可不必这么想。
正岩山场的茶,享受着先天更清幽舒适的小气候滋养,不会出现香高水薄的毛病,茶香沉稳,花香深邃,香气与茶汤交融合一,才是正常操作。
《2》
不过,每次出门喝岩茶。
一旦聊到关于“香”的话题,时常会碰到抬杠。
“岩茶只不过是树叶,为什么能做出花香、果香、奶香,桂皮香?有的茶闻起来还香得让人差点上头,浓香熏人,这究竟是不是加了大量香精?!”
做茶人或者茶农遭此一问,直脾气的人会无比激动与愤慨,感觉自己的清白受到了侮辱,为此着急上火,十分恼火。
但着急到语无伦次也没有任何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需要平复心情,梳理思路,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先回答前一个问题,岩茶(包括其它茶也如此)只是树叶子,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香?
其实前人已经给出过解答,茶叶是神奇的东方树叶嘛,拥有令人沉迷的茶香与风味。
岩茶当中的各色茶香,说白了,只是类花香,类果香,类桂皮香。
以一泡蜜桃香肉桂为例,你在喝茶时,不论揭盖闻,还是仔细闻汤面与杯底香,以及啜茶时细品汤中的落水香,都能清楚感受到蜜桃香的存在。
但岩茶肉桂本质是茶,不是蜜桃本桃,所以这股香气,只是类似香,并非本体。
《3》
至于后一个香精茶的话题,很多老茶客压根没将它放在心上。
在岩茶圈,只有特别劣质的茶,才需要混到加香精提香的地步。
但这是一个昏招。
加了香精的茶叶,马脚多多。
好比一个人花了大浓妆,贴着扇子式的假睫毛,画上闪瞎眼的亮色眼影,对外要是说成纯素颜,有谁会愿意相信?
加了香精的茶,最大的毛病是不持久。
拿起几根干茶在手指上搓捏一番,指腹也能留下香气。
这些外来添加的香气,只是附着在表面,一撮就掉,并不牢固。
同时,开汤之后,盖香与茶汤里,前三冲蜜桃香、花香之类的浓香异常明显。
夸张点说,隔着八百米开外,差点都能闻得到。
坐在大厅里泡茶,外面进来的人,哪怕隔着门缝,都能闻到从中透出来的香气。
但泡了3、4冲之后,这些附着在浅表层的香气,断崖式下跌。
大家需谨记,在一泡茶身上动手脚,添入不属于茶叶自身的物质去提升香气,很难深入肌理。
只能停留在前表层,沾上一层,越泡到后面,越容易暴露。
《4》
这股怪异不和谐的浓香,好比喝甜味饮料。
喝完之后,口腔唇舌好似覆盖了一层塑料布,哪哪都是不清爽的香气,甩也甩不掉。
半点没有天然茶香的轻盈、柔和、美妙!
常年喝惯茶的老茶客,碰到一杯加糖、加奶、加食用香精的奶茶饮品时,多数人的直观试喝感受是喝不下。
喝了第一口,就知道味不对。
正常喝岩茶,茶香天然舒服的岩茶,哪怕花香、果香、蜜桃香等香型丰富,但茶汤入口,清甜、微苦、甘润、鲜醇、饱满等滋味,都是自然流露的状态。
喝下一杯,犹如山间溪流般清澈,带着凉意,在喉间缓缓流淌,带来清甜与生津。
要是真有一泡加了料的茶,香气闻着腻人就算了,茶味还很齁,喝下两杯,舌面立马出现被人工香精、人工甜味剂黏腻包围的感觉。
这么糟糕的茶,宜当场弃之,敬而远之!
、
《5》
前段评价过,岩茶里加香精提香是昏招。
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做岩茶纯茶生意的,没必要加香精去提香。
毕竟,放着这么多天然高香小品种不用。
转而去人为加香精增香,既拉低档次,又容易暴露,两头不讨好。
喝岩茶,要想喝香气足,花香浓,闻着就特别香,茶香效果堪比茉莉花茶的话,选轻火高香品种准没错。
很多茶科所新培育出来的品种,包括春兰、瑞香、黄玫瑰、黄观音、金观音、悦茗香等,它们的共性是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商业价值高,茶香足够有特色。
所以,在组合拼配大红袍,调整拼配方子时,这些品种茶是提供茶香的“主料”。
通过合理搭配,能做到香气馥郁持久,天然茶香魅力格外突出的岩茶。
再加入食用香精,反倒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除了拉低整体档次,没有任何实际用途。
《6》
前两天翻留言时,看到一段话。
“所谓蜜桃香肉桂、奶油香肉桂都是假的,真正的岩茶其实越香越廉价!”
初看时,有些想不明白。
蜜桃香肉桂之类的茶,如果断言成“都是假的”?那究竟假在何处?
是品种造假?还是山场不真?
还是说,岩茶肉桂不应该出现这种香型?
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喝过一泡茶香特征清晰,蜜桃香清雅持久的正岩肉桂后,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再说,岩茶也不是越香越廉价,太香的岩茶就登不上台面。
香清甘活作为武夷岩茶基础评价指标,“香”是明确评茶内容。
在不少审评场合,关于茶香的评比,能占到总分的30%。
喝岩茶,要警惕“无香论”,将那些茶香寡淡沉闷的陈年茶、病火茶高捧成好茶。
只要确保茶香天然舒适、不刺激、久闻不腻,茶香清晰。
茶香落水,杯底留香,回甘留香。
茶香清雅不腻,就是一泡香气具有高级感的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