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净清洁著称的日本,公共厕所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2023-02-07     松果生活

原标题:以干净清洁著称的日本,公共厕所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题图来源:Satoshi Nagare

艺术家、建筑师能为公共厕所带来什么新面貌?后疫情时代,如何再利用核酸检测亭?草间弥生的艺术装置与世界各地标性建筑又有什么新玩法?荷兰艺术家组合DRIFT为纽约市芭蕾舞团带来什么新作品?本周“城市黑板报”带你了解基本公共设施的创意更新、艺术家介入城市的最新创作。

文|邵一雪

编辑|王菲宇

/ 在街头 /

在公共厕所里,

人人平等?

在东京的广尾东公园内,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只见一个照明板上浮动着不断变化的光点,仿佛夜间飞舞的萤火虫。往里走推开门,这间公共厕所才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这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后智仁(Tomohito Ushiro)为“东京公厕计划(Tokyo Toilet Project,简称TTT)”最新设计的项目。他将原本的红砖建筑改造成为混凝土结构的厕所,在外部设立一个玻璃后墙,再附上光板。背面的光板可以呈现79亿种不同的发光图案,这些变化的光点对应着设计时的世界人口总数,意味着“所有人都很相似,但又皆不同”。后智仁希望在打造安全、干净的公共厕所之上,为公众带来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后智仁设计的背面光板可以呈现79亿种不同的发光图案

Satoshi Nagare

“东京公厕计划”始于2020年。虽然日本的干净整洁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但在一般日本民众眼中,路边的公共厕所仍然和“黑咕隆咚”、“臭烘烘的”脱不开关系。与此同时,近年来日本一直强调社群的多样性,申办及筹备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一再强调“待客之心”(おもてなし),公厕也被视作尊重多样性的载体之一。面向大众的公厕,是否真的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呢?“东京公厕计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项目的发起人为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的董事柳井康治。他将目光投向了东京涩谷区。在涩谷这样的“不夜城”,日常往来的人口大于100万,公共厕所的需求需求远远大于已有的数量,脏乱差的公厕不在少数。作为主要出资方,柳井康治找到私人非营利慈善基金会日本财团(The Nippon Foundation)提供额外资金支持和日常运营,联合涩谷区政府,共同发起了“东京公厕计划”。

“东京公厕计划”计划建成17间公共厕所,目前剩3间待开放

Tokyo Toilet

厕所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场所,其演变也见证了社会文明和公共卫生的进步。即使在日本这样以干净、清洁著名的国家,公厕系统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从19世纪开始,在明治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卫生”的概念传到日本,1871年,横滨开始出现日本第一批公共厕所,这些厕所非常简易,地上放着碗来收集排泄物,四周用木板围起来。二战后,日本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公厕仍受冷落。

1964年东京奥运会是日本公厕系统被提上改善日程的重要时间点。为了迎接奥运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高速公路、体育场、新干线等逐一落成。然而城市内只有20%的地方被下水道系统覆盖,坑坑洼洼的厕所位于城市的各处,需要各处巡逻的卡车搜集排泄物,再运到别处进行统一处理。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将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建成为主要的卫生系统。同时期,马桶制造商TOTO推出了智能马桶。象征着卫生与清洁的智能马桶覆盖了日本大量的公共厕所,也成为了日本软实力和“先进国家”身份的标志之一。2016年,日本约有40%的公共厕所为蹲位,一些热门目的地的公共厕所在政府资助下统一改为坐式厕所。据日本观光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至2019财年期间,共有332个厕所被翻新。

安藤忠雄设计的厕所让人们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风和光

Satoshi Nagare

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诞生于2020年的“东京公厕计划”并不仅仅满足于公共设施的改造。项目邀请安藤忠雄、隈研吾、坂茂、藤本壮介、槙文彦等著名建筑师,以及广告创意人佐藤可士和、时尚主理人NIGO等16人设计17座公厕,希望通过设计出所有人都能舒适利用的公厕,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呼唤社会的多样性。

2020年8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坂茂设计的两处“透明厕所” 最早投入使用。在无人使用时,电流会调整玻璃隔板中的晶体,人们在外面可以清晰见到厕所里的内景,使用者进入厕所后锁门,有色玻璃会瞬间雾化,使得外面看不见里面的状况。坂茂的设计让公共厕所的卫生问题和内部状况一览无余,又挑战了人的隐私感,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而在公厕内部,设有换尿布台和可以处理人工肛门排泄物的“无障碍男女通用厕所”,夜晚,透明公厕的灯会亮起,成为路灯,有助于遏制公园内的犯罪行为。

坂茂设计的透明公厕会在夜晚亮起

Satoshi Nagare

在位于东京涩谷区通往代代木八幡宫的台阶底部,另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伊东丰雄打造了三个蘑菇状的公共厕所。他希望创作一个有包裹感、安全感的私人空间,并能让人感到置身于大自然中。在三个柱形建筑呈现底部深色到顶部白色的渐变,好像建筑从土壤中获得能量,往上越变越柔软,与空气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伊东丰雄表示:“这个公厕并不显眼,希望能够给女性带来安全感,晚上使用也感到安心。”

伊东丰雄设计的蘑菇状厕所具有包裹感和安全感

Satoshi Nagare

隈研吾在东京锅岛松涛公园设计了名为“林中漫步”的公共厕所。他将公共厕所分为五间独立的空间,彼此以森林小道联结起来,他希望创造一条流动的路径, 厕所外立面四周都以吉野杉板覆盖,长短大小不一的木材充满跳跃感,与公园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五间厕所都有不同用处,其中包括一个专门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以及可供更衣梳妆的卫生间。这些多功能的设置更体现了设计的包容度。

隈研吾设计的“林中漫步”厕所与公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Satoshi Nagare

除了设施更新之外,日常维护也是“东京公厕计划”的重要部分。除了每天三次的日常清扫,每月还有厕所诊断师实地检查,使用特殊溶剂进行深度清洁。对于已建成的公厕,每年都会对外墙、照明设备、换气扇等进行彻底的保养、维护。KENZO品牌的主理人NIGO为公厕清洁员专门设计了工作服。同时,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清洁队来清理厕所,从小学习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佐藤和雄设计的非接触式厕所通过语音发动指令

Satoshi Nagare

计划中的17个公共厕所目前已经建成14个,对于公共厕所艺术化的阐释还在延伸。2022年,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受邀执导一部关于东京公共厕所的电影,故事将发生在“东京公厕计划”其中的一个地点,主角是关于一名厕所清洁员,由日本男星役所广司担任主演。

文德斯说,“东京公厕计划”有一些很日本的概念,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乌托邦的想法:“在厕所里,每个人都一样,不分富人和穷人,不分 老人和年轻人,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部分。”

/ 在街头 /

后疫情时代,

核酸亭的未来

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后,曾经的核酸检测亭该何去何从?今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苏州市的核酸检测亭被改造成各种便民服务设施。苏州火车站的一些核酸采样亭变身成就职咨询点,为来苏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劳动咨询服务;另一些核酸采样亭变成了环卫工作驿站,方便环卫工人在工作间隙吃饭和休息。苏州沧浪街道的30个核酸采样亭成为了新春市集的摊位,售卖苏式糕点等传统美食。姑苏区某社区的核酸采样亭则被改造成了便民服务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理发、磨刀、修雨伞、写福字、写春联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除此之外,核酸采样亭还被被改造成了旅游咨询点、移动书屋、微型消防站、快递收发站等不同用途,作为社区的连接站点,满足城市内的生活需求。

一些核酸采样亭变成环卫工作驿站,方便环卫工人吃饭和休息

苏州新闻

一些核酸采样亭变成便民服务点,为居民看病配药

苏州新闻

一些核酸采样亭变成暖“新”驿站,为外卖骑手和快递员免费提供暖心补给品

苏州新闻

/ 在街头 /

城市地标作为画布,

呈现草间弥生的

想象世界

继与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合作的裸眼3D广告登陆东京新宿车站后,路易威登与图像分享App Snapchat又合作推出全新AR(增强现实)Landmark镜头,将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彩色圆点布满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自由女神像、伦敦塔桥等世界地标建筑物上。用户可使用Snapchat应用程序,进入路易威登页面,用彩色波点在屏幕上叠加出的不同效果。

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彩色圆点布满世界地标建筑物上

Snap Inc.

在东京市内,有6个地标都成为了此次AR合作的画布,只要举起手机,AR就能自动解锁生动的动画,呈现草间弥生的想象世界。东京芝公园(Shiba Park)被“布置”了金属球雕塑和南瓜大型热气球;东京塔(Tokyo Tower)在镜头里布满了彩色波点的小彩灯;东京站(Tokyo Station)前“安置”了鱼型移动餐车和一个玻璃箱艺术装置。东京塔脚下的东京增上寺(Zojoji Temple)则被“安放”了一座布满波点的路易威登logo装置。

东京市内的6个地标布置了草间弥生的艺术装置

Louis Vuitton, Daici Ano

/ 在剧院 /

一开一合,

机械花朵绽放于

林肯中心

荷兰跨学科艺术团体DRIFT近期为纽约市芭蕾舞团带来了机械装置“花之绽放(Shylight)”。在大卫·科赫剧院的大厅内,数朵白色花朵从空中降落,逐渐绽放,随后花慢慢升起,缓缓收拢花瓣,花的律动感好似芭蕾舞者的优雅身姿。夜晚,这些装置会变成漂浮在空中的花灯。DRIFT创作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的“感夜运动”,即在一定周期内,叶片或花朵的开合运动。艺术家利用机械装置模仿自然界中生命变化,激发观众产生与自然、舞蹈的联结。

数朵白色花朵在大卫·科赫剧院的大厅内绽放闭合

Ossip van Duivenbode

该艺术项目源于纽约市芭蕾团的艺术系列计划。每年,纽约市芭蕾舞团会邀请一位当代艺术家基于剧院的历史、舞者,或者经典剧目在林肯中心创作特定的艺术作品,并在冬季演出季进行为期6周的展示。之前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JR、伊娃·勒维特(Eva LeWitt)、劳伦·雷德尼斯(Lauren Redniss)、吉汉·曾西尔里(Jihan Zencirli)。

伊娃·勒维特为芭蕾舞剧《Partita》设计的布景

Erin Baiano

该装置将在1月27日、2月3日和2月9日的三场纽约市芭蕾舞团艺术系列特别演出中展出。

装置:花之绽放(Shylight)

地点:纽约林肯中心 大卫·科赫剧院

时间:2023年1月至2月

排版|俞冰如

审核|王菲宇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8312fc6fce0f653118807b75debca44.html




















百老汇在纽约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