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识钦
伴随着量贩零食的发展如火如荼,周期提前开始触发。在之前文章里笔者曾有过判断,认为不到一年时间,量贩零食行业的兼并整合就会形成初步的结构。事实上,自8月9日爱零食打响第一枪,零食行业的战国时代很可能加速到来。
战国时代同之前竞争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往的竞争是一种市场无意识淘汰的行为,但战国时代,是以头部玩家为中心发起的一系列经营动作,背后是以战略为底层逻辑的驱动。
笔者认为,是否存在无意识和自驱力是量贩零食是否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而战国时代的背后,是量贩零食跨过经销商直接对接厂家合作的事实。
那么,零食经销商的好日子到头了吗?接下来笔者同大家来探讨一下。
火热的量贩零食
这两年量贩零食的玩家不可谓不多,目前主要的玩家有赵一鸣、零食很忙、零食有鸣、爱零食、老婆大人、零食优选等。其中在门店数量上,老婆大人约有1000家、零食优选约有800家、零食很忙有2000家以上 、零食有鸣有1000家以上、赵一鸣有1200家以上,爱零食则是1000余家。它们的模式都是选择的休食SKU,并且做好动销,通过融资的方式来快速拓展店铺数量。
笔者观察到一个特点,爱零食的全国化动作依旧属于粗中有细,首先开放加盟的区域仍是选择与之前的省份毗邻,这样对供应链来说压力不大,并且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而量贩零食店或者叫零食集合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从一代进化到了四代。一代店比较基础,只存在休食的贩售;二代店开始逐渐地引入了品牌形象管理;三代店更大,SKU更多,装修也更为统一;四代店则是开始在门店内加入像唐吉诃德一样的游乐元素,儿童区,增加家庭的黏性。
其实非要说的话,零食集合店的大店模型基本上已无限靠近KA商超大卖场。单从一个大字着手,显然无法管中窥豹,除了大以外,零食集合店的功能之全面,演变之迅速,都是行业内从来不曾有过的。
目前商超大卖场乃至便利店所拥有的困境都非常相似。第一就是同质化严重,笔者不止一次提过,别看SKU那么多,真的能赚钱的SKU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和知名白牌。有人说,开在零食店旁边的便利店休食售卖要下降20%,而这才只是个开始。
关于资本的进入情况,笔者来简单的罗列一下,目前零食很忙A轮融资2.4亿,赵一鸣融资1.5亿,零食有鸣大概融了一个亿多点,爱零食融资千万美元,零食很忙融资2.4亿,并且刚刚战略投资恰货铺子。
此举实现了零食集合店对渠道的反包围,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零食集合店的业务模型,基本就是砍掉以往的中转环节,经销商环节,直接跟厂家谈,就像投资恰货铺子一样,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经销商的生意是一定受影响的。笔者跟一个做可乐的大商聊过,即使他们已经做到了一年过亿的销售额,零食集合店仍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虽然现阶段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大到动摇根基的地步,但溢出效应已经基本显现。
对此,中小商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零食集合店越过经销商跟品牌谈直采直供的行为已经越来越频繁。例如,零食集合店已成为盐津铺子的主要生意,为盐津铺子贡献了2.11亿元的营收,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7.31%,一举超过了沃尔玛和步步高两大传统商超,因此厂商已经在跟零食集合店共同研发特别供应的包装了。
有了特殊的包装,就不是只解决渠道问题这么简单了。特殊包装会重构用户心智,甚至可以说就是在用户脑子里重新构建了一次产品,这就非常可怕了。一旦崭新的品类在用户心中构建出新的大厦,过去的老包装将会轰然崩塌。
这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消费者会改变购买的终端,转向零食集合店。
量贩零食未来发展的演进分析
竞争是根本不可避免的,零食集合店作为确定性机会已经阐明了未来休食进化方向,2022年的1.3万家店已经把明牌打出来了,因此谁能在最后存活,谁就将拥有刚刚经过升级的市场,就好比一群人烧柴,你最终享受温暖。
目前在资本的助推下,也有一定地域性的原因,但基本行业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各大零食集合品牌,根据融资多少各自占有了市场,市场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
零食集合店的战役实际上已经打响了,笔者此前提示过让大家一定要优先关注四川湖南的创业者,并不是随口乱说的。四川作为休食消费大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何况还有各大产业链的沉积。爱零食控股恐龙和泰迪就是极看重四川市场的一个体现,此前恐龙和泰迪曾深耕成都市场300余家店。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22年,四川省食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555亿元,居全国第三;实现利润总额1154.8亿元,占全国的20.1%。为什么糖酒会一定要在成都开?就是这个原因。
从体感来说,成都几乎拥有世界500强的60%以上企业落户,并且还有众多全国知名休食商店,拿下成都约等于拿下大西南,这也是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在成都布局大仓的原因之一。
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认为,四川市场能够开3000家,容纳三个零食集合店品牌,一人一千家。
从这个话来看,爱零食突然冲入了原本由零食有鸣和零食很忙构建好的区域里,是早有准备的。新玩家的到来势必会分一杯羹,甚至会改变上述零食有鸣、零食很忙的部署,说得再玄幻一点,甚至能够直接威胁体量相对不够大的主流本土玩家零食有鸣。
但零食集合店盲目拓店却是不可取的,要有的放矢,实行区域密集战略,换算到核心竞争力上,是供应链优化整合,将优质产能编组,其实就是为组货提供空间。
在选品上,通过数据反馈,人流测算,动线分布等高科技数字化,选出优秀SKU,并围绕来部署自有品牌,形成独特的组合价盘。
这样才能真正的控住价格,掌握渠道,零食集合店一定是渠道为王。量贩是一种价格战,也是机动营销的一种方法,在实际零食集合店中的运用则是将某种休食搭配,形成局部价格优势。
从厂商到门店终端,唯独跨过了经销商这个以往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中转环节。品牌包装零食,普遍比其他渠道便宜15-20%左右;而品牌水饮普遍比其他渠道便宜20-40%左右,很难说便宜的不是经销商的利润。
对于便利店来说,其影响虽还没到致命的地步,但也逐渐有所显现。
城市里便利店的优势仍然是位置好和卖烟,购物这个环节缩越短越好,更“懒”的用户会直接使用闪电仓,直接发直接到。
真正需要用到零食店的,是没闪电仓又没高端便利店的,或者是需要有一些更高端的,更独特的SKU需求的消费者。所以零食店进城,重点就是做高端SKU,但是又保持极致性价比;下乡,是做中低端SKU,但是保证量大,便宜。
实际上,对大卖场来说,零食集合店几乎已经到了能影响生死存亡的时候。卖力不断萎缩伴随会员店等差异化高端业态崛起,同时还迎头遇上了武装到牙齿的零食集合店。
可以说,现在已经不是收不收渠道费,条码费的时候了,而是即使免费,也难以吸引高端SKU进场,坪效太低,跟零食集合店根本就没办法比。
而经销商往往成为直接承压人,不管是在大卖场场景中,亦或者是在便利店场景中,影响生意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据笔者了解,在极大的内卷速度下,一部分贴近相关品类的中小经销商已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活下去”也成了当下更加现实的目标。
对大商而言,虽然手里SKU硬,但同样受到波及,供货总量一定会受到零食集合店的限制。而通过空间来换时间的做法,只适合拥有数千个SKU的经销商,对于专精品类的,其影响不言而喻。
零食经销商在这一轮新的时代大潮面前,应该如何把握趋势,又如何去找到自己最佳的打法呢?
在2023年10月10日,将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快消品】大会现场开设【零食与折扣】论坛,届时,将围绕零食与折扣赛道,品牌商,经销商三个维度深度探讨三大核心议题!
对零食经销商带来的启示
今天,是变革的时代,零食经销商应该抛弃过去20年形成的固有思维和习惯,快速的规模化,把自己分散的产能协同到一起。在供应链方面,通过快速的供应链化,积极调用资源,形成合作机制,单打独斗是很难与新兴业态抗衡的,客观来说,大商都显得吃力,何况更多中小商家。
同时,应该提升效率,做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商,尽可能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多功能零食经销商,在产链中,寻求一定的话语权,而并非只拿货。
过去的货物为王的思想要改改了,如今更应该加上渠道为王,通路为王。
向上游和下游不断进行延伸的同时,仍然需要拥有自己独特竞争力的产品。不能别人卖什么,我也卖什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供应链特征的产品进行售卖,例如如果拥有更多运力,则积极探索新品类,用多出来的运力,完成新品的铺货,也是一种对市场的试探。
零供模式是注定被打破的,但从经销商的角度而言,仅仅等待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等大卖场取消掉进场费,等市场环境变好,靠侥幸心理来做生意,时间不一定站在自己这边。
对于零食经销商的品类经营来说,深化也是一个合理的选项,在SKU中优中选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产品组合。就像以前看《冰与火之歌》一样,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徽,上了战场之后更好识别。比如水饮搭配休食,组合售卖,类似唐吉诃德的“情热产品”等,都是可以学习的目标。
优化产品组合的核心就围绕一个“活”展开,灵活的选品,灵活的组合,应该会成为零食经销商的必修课。
可以这么说,同质化商品的竞争比得就是谁更有钱,谁的资源更多,谁的渠道成本更低,谁的品牌任务更好达标。但大商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满足这些条件,普通经销商的日子也得过。差异化,需要深深的烙印在新时代经销商的脑海中。
关于腰部经销商最重要的一件事,以前网络上有个梗叫“打不过就加入”。以前写过,代理白牌和给大牌做代工一点也不丢人。零食经销商在构建自己仓储体系的时候,可以积极与量贩零食品牌对接,因为全国化并非像想象的一样简单,有些经销商的优势目前仍未被代替。
笔者认为,经销商在量贩零食领域依旧存在结构性机会,全国化一定会需要大量的仓储空间,自建和共同组建中心仓会是未来的玩法,但也确实会淘汰掉一些经销商。
不想给大家一些无用的安慰,竞争已经展开,就连量贩零食内部都开始分化,有的经销商的生意一定举步维艰,卖掉自己的生意在以前被看做是一种保底的手段,但如今,这样也不保险。
业内曾有个经销商将5000万的生意卖了140万,而一些同行甚至认为,140万都算是个“好价格”。
所以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代理量贩零食不好对接的一些SKU,来协助零食集合店形成厂商+经销商的商品闭环。笔者始终认为,完全跨过经销商是一个伪命题。因此继续留在牌桌上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哪怕利润少一点,也要加进供应链里。
零食集合店目前的趋势就是区域密集型,各大品牌都以总部为基地持续向外小范围扩张,因此在覆盖不到的地方,经销商仍能发挥出一锤定音的作用。随着全国化的展开,点肯定是会越铺越多的。
因此,笔者建议还是采用两步走战略,一方面配合量贩零食做好渠道,一方面将自己多年的方法论和产能衔接起来,自研或者代理拳头产品,如果经销商能做出一款白牌好产品,约等于拥有了向量贩零食议价的权利。
随着战国时代的来临,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对经销商的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以前考验能不能拿到货?能不能卖的出去?现在考验的是综合能力,也就是经销商向全链条经销商的演进。
未来,对经销商的考验,一定是战略能力,学会做存量市场,是需要提升的方向之一。
现在许多做实体企业的老板请了创业教练,他们是不懂业务吗?不是。他们是希望通过更专业的管理方法来降本增效,探索出更好的业务模型。
还有没有更好的路径降本增效?
2023年10月9日-11日,【第五届中国快消品大会】将在深圳举办,在这场大会上,专门设置了【零食与折扣】平行论坛专场。届时,零食店头部品牌创始人、快消品一线品牌高管、全国优秀经销商、零食折扣行业深度观察者将齐聚深圳,围绕“零食折扣”话题深度交流,共同探讨零食折扣的未来和机会!
“私信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