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桃子上市,母亲每隔几天就会从早市上买回来一些桃子,有毛桃还有油桃。吃着这些或软或硬的新鲜桃子,我就想起20年前,我去批发市场卖自家桃子的经历。那时的西安,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闹哄哄的巨大的农贸市场。
1
2000年前后,交易市场还不够发达,更没有现在的网络销售,想要桃子卖个好价钱,果农们只能把果子拉到省城西安,在一个叫朱雀市场的地方销售出去。所以那时候去西安发桃,成了果农在夏季里一项重要的经济营收活动。
西安地势低洼,所以那时候去西安叫下西安,记得第一次听这个说法,我还以为到西安去就是下一个长坡那么容易,后来才知道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的关中农村,除过苹果之外,桃子也有很大的占比。暑假伊始,桃子大面积成熟,其中有一个品种叫晚五四,我家种的就是这种,个头极大,利核,成熟后之后从中间很容易掰开,白色的果肉里爬着一条条红纹路,味道甜中带酸,变软后,酸味几乎完全消失,只剩下饱含甜味的汁,吃起来十分过瘾。
图 | 网络
一般下午四五点,吃完午饭后,稍微歇息一下,大家就得赶到地里摘桃。天气很热,桃毛乱飞,人的脖子是最难受的地方。我家当时只有二十来棵桃树,但那几年桃子的产量却十分可观,几乎每天下午都能摘到四到六筐,桃子很沉,每筐有五六十斤,筐子装得满的话能到七十斤,一个成年人对付一筐桃子也很吃力。所以,在暑假里,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派上了用场,成了得力帮手。
桃子装筐后,用架子车拉回家里,接下来的就是等待发往西安的大货车了。这些十几米长的东风大货车都是私人的,司机根据桃农的筐子数量收取运费,当时一只筐子好像要收五块钱。大货车到后,大家就互相帮忙把装满桃的筐子一只只搬进车厢里,筐子要垒几层高,跟货车外围的铁框架一般齐,再用大麻绳搂紧。
图 | 网络
车厢满上之后,要去发桃的人就一个个爬上车,他们会坐在车厢的最上面,屁股下面是帆布,帆布下面是一截一截木板,木板下面就是桃子。这些发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一种难抑的兴奋的光彩——要去西安了,要去挣钱了,谁能不兴奋。
之后,大货车从村里出发,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跋涉,才能到西安。当载着一车桃和人的大货车行驶在西安这座大城市的宽阔柏油马路上时,它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2
进了西安城,车开到某一处,大家就得从车顶上下来,因为这样一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不符合城市的交通规范。我记得曾经有一趟桃车就被交警拦下来,司机被叫过去先批评再罚款,让大家干等了一两个小时,最终影响了那次发桃的收入。所以快到那些交通管制严格的地方时,人群里会有一个人发出一道命令——来,大家都下来吧,于是大伙纷纷跳下车厢,沿着马路走上十来分钟,等过了那段路,再一个个重新爬上车顶,继续保持那种惹眼的风景,朝着已经不远的目的地过去。
到了朱雀市场,天色基本暗了下来。为了抢占有利空间,人们争分夺秒地把桃子卸下车来,摆好,再把每只筐子上面的桃子整饬整饬,让最好看的桃子处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等市场顶棚上耀眼的灯光打下来时,一场盛大的交易便拉开帷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里的人越来越多,嘈杂声也越来越大。那时候机动三轮车还很稀少,桃贩们几乎都是拖着自己的人力三轮车走进来。他们大部分是男人,也有一些女人,还有相当比例的操着南方口音的人,他们一进来,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就像水一样蔓延开来。
图 | 网络
桃贩们会先在市场里转上几圈,摸摸当晚桃子的底。等掌握了基本的情况后,就会站在一个比较钟意的摊位前问价,桃农会依据自己桃子的品质给出一个稍稍高出行情的价格,桃贩再还价,来去几个回合。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成交。
那些一边东张西望、一边问价,而自己又不给价的桃贩基本还是在打探行情的,要么他也许压根没看上你的桃子,只是顺便问问。当然,也有谈了多次最后价格没谈拢成交失败,桃农目送桃贩惋惜走开的情况。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个惋惜的桃贩过了一段时间又折回来,让你再杀杀价,这说明这个桃贩是真看上你的桃了。
桃贩的三轮车一般也就装个两三筐桃子,所以,一个晚上一家桃农至少会和两三个桃贩交易。有时候桃农带货太多,桃贩也多,大家七嘴八舌,大人们周顾不上,有些桃贩也跟我们这些半大小孩谈起生意来。
记得有一次,父亲有事出去了一会儿,我一个人盯着自家的几筐桃子,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问我价格,还给我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但因为父亲不在,我不拿事,他等不及就走了。后来父亲回来,也说那个价好,那天晚上,我一直在人群里找那个中年桃贩,但他再没出现。
3
晚上九点前后,是交易的高峰期,很多生意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的。
刚到市场那会儿,大家的情绪好像还没到位,当天桃子的质量和价格好像还处在一种朦胧的匹配关系中。到了晚上九点钟,一切试探已经完毕,桃农的果子几斤几两桃贩心里已经门清,价格已被限制在了一个极其有限的商讨范围内。
十点之后,大部分桃子已经装上了桃贩的三轮车,他们带着满意的神色,一边抽着烟,一边推着车子离开。到了十一点,桃农几乎把所有的桃子都批发出去了。那时候水果是紧俏商品,根本不愁批发不出去,只要价格谦虚点,总有人要,但往往还会剩下三五个人的几筐果子杵在原地,这时候,大家伙会帮着一起推销。
图 | 网络
有性子敞亮的人会对着几个还在市场内转悠的桃贩喊道:对了呷,就这个价了,赶紧拉走,不挣钱。这些桃贩子是没挑到自己满意果子的人,他们显得比较失落,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下乘的果子也有价格优势,也有消费群体,他们一般会在最后把果子要上拉走。这对于桃农们来说,也是最优选择,哪怕吃点亏。因为果子肯定是不会再拉回去的,运费再加上折腾根本不划算,何况桃子不易保存,颠簸几次烂了就只能当垃圾倒掉。
4
发完桃后,这时候的大家都饥肠辘辘了。于是在一个熟悉附近的人的带领下,一帮人走进一家面馆,掏出批发桃子换来的钱,叫上几碗油泼面,大快朵颐起来,我们这些孩子也能吃到喜欢的炒面。
饭毕,人们一个个地钻进车厢里,空了的筐子被一只只叠起来摆放在一个角落,车厢里空出来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大伙在里面休息。此时已经到了凌晨,幽深夏夜,空气凉爽,司机会把马力开足,以几乎飞行的速度在马路上驰骋。大人们已经在车厢里打起鼾来,而这时候的我们,会在充斥着桃味的车厢里,欣赏这座城市,眺望远方灯光璀璨的令人遥想的风景。
作者:鼠爸
陕西人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