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天小长假过去了,明天孩子们就需要收拾心情,回到校园中继续学业学习。
在假期的快乐和学业的枯燥之间,存在着一个让孩子难受,让家长苦恼的过渡期:开学症候群。
01 开学症候群的本质:变化
开学症候群大家并不会陌生,与开学症候群、星期一症候群一样,主要是因为经过一段快乐、轻松、安逸的假期后,突然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及规律的生活,从而产生的身心症状。
而开学症候群的本质在于三个转变:
- 不规律到规律的作息节奏
随心所欲的假期作息节奏,和学期内必须规律的作息节奏
- 随心所欲到遵守规则
假期的时间随心所欲的支配,和学期内必须遵守的种种规则
- 从宽松到紧张的监督节奏
在学业上,孩子通常扮演被监督的角色,监督者则是由父母和老师扮演。
尤其是父母,在假期认为孩子需要休息泄压,从而对孩子采用了宽松的监督节奏,到了开学突然之间就变回了严厉的父母,孩子须得接受这个转变。
而要度过开学症候群,不单单孩子要努力,家长同样需要作出拥抱变化的改变。
02 孩子拥抱变化的三种方式
对于孩子而言,有三种方式可以顺利度过开学症候群,三种方式有各自的形成方式:
其一、安全感充足型孩子--适应能力强
有一类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被称为“来报恩的孩子”。他们天生有充足的安全感,生活节奏规律,对周边的陌生事物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而家长顺着孩子的天性进行教育,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独立探索,这让孩子心中有了一个足够强大的安全岛。
无论面对何种变化,他们都能欣然接受,并且瞬速调整自己,适应过来。
这类型孩子面对开学症候群能非常迅速地度过,甚至不会出现开学症候群。
其二、准备充足型孩子--循序渐进地过度
这类型孩子,他们在假期(或因自身、或因家长有意为之)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规律性生活,只是节奏相对轻松一些。
例如,在学期内时是8点起床,9点歇息;在假期他们在9点起床,10点歇息。
又例如,在临近开学的时候,父母有意识的让他们提前恢复到开学的状态,把开学症候群的种种不良表现在家中提前释放;
其三、顺其自然型--被无视的开学症候群
对于没有实施前面两个方式的孩子,时间就是他们修复开学症候群的最好良药。
但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不管不顾,而是对孩子在开学症候群的种种不良表现中,予以理解,不关注他们的错误行为,关注他们的情绪并予以安抚,给予时间让他们进行适应。
顺其自然,指的是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于这三种方式,被使用概率最高的是顺其自然型,然而难度最高的也是这一类型。
这意味着家长需要顶住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不耐烦,顶住外界对孩子的评价的压力,顶住允许孩子在学业上一时落后的焦虑。
03 孩子需要时间,家长需要情绪ABC效应来调节自己
如上所述,在孩子的学业出现问题,在校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需要承受多种压力,这要求家长要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否则但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不耐烦,就足以让家长崩溃,从而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最终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开学症候群症状。
那么,今天的重点,就是为家长们带来一个情绪管理的方法:情绪ABC效应。
- 初识情绪ABC效应
情绪ABC效应是关于情绪掌控的一个心理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
- A指的是Activating event(事件),指诱发性事件;
- B是Belief(信念),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思维,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 C是Consequence(结果),指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情绪ABC理论认为,不是事件A决定了情绪C,而是对事件的看法B决定了C,埃利斯认为人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考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进取精神。
二、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所以要改善情绪应从思维着手。
三、人具有倾向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所以坏情绪是避免不了的。
四、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能使用语言交流,而思维需要借助于语言表现,因此不断地用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埃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也就是情绪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 理解情绪ABC效应:一个小故事
有两对夫妇,一天晚上,这两对夫妇中的两位妻子,都分别为自己的先生做了一桌子大餐,然后她们分别打电话给自己的丈夫,表示希望丈夫回家吃饭,但不约而同的,两人的丈夫都表示自己有应酬/加班,不能回家吃饭。
第一户的妻子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为先生做了一桌子菜,老公却不吃,她认为老公觉得自己酒肉场上的朋友比自己的妻子还重要。
而第二户的妻子却因为这件事更心疼自己的老公了,她想:谁不想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饭,可是我的老公却忙得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
于是,第一户的夫妻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差点就离婚;而第二户则一直是相敬如宾的。
显然,两种不同的想法产生了两种女人,也培养了两种男人、两种家庭。可见情绪ABC理论中的B,信念和看法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
- 学以致用
在认知和理解了情绪ABC效应之后,我们可以怎么样学以致用呢?
对待孩子的开学症候群所带来的种种不良行为,我们可以:
【1】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同时正面自己的坏情绪
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并不困难,不论如何我们只需要理解并记得他们只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安抚即可;
正面自己的坏情绪则相对没那么容易,通常我们会用“我是为了他好”来掩饰我们的错误教育方式,实际上错了就是错了,也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怎么会是为了他好呢?
对于能正面自己坏情绪的家长而言,当他们产生坏情绪,并因此作出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他们会这样想:
“没错,我是伤害了孩子,这是因为我对他的这个问题已经气馁了,但我相信我可以收拾心情,在下一次坏情绪到来之前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前者是推卸责任,掩饰错误,而后者是承认错误,并自我鼓励。
【2】有意识的让自己进入积极思维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常遇到两种人:
第一种:遇事先抱怨,而后再行动;
第二种:遇事先想解决方式,而后行动;
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事情必须被解决,无论是你抱怨的思维模式在前还是积极的解决思维模式在前。
面对孩子的开学症候群,我们需要有意识的让自己进入积极思维模式中,最好的方式是多问自己几个“还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出现了赖床迟到的现象,在多次叫早无效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陷入愤怒和不耐烦的情绪中。
在正面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后,如果我们能多问自己几个“还可以怎么样做?”,我们就可以发现让孩子准时起床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早睡、用孩子喜欢的早餐吸引孩子...
你的对事物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对事物的情绪。
淅爸有话说:开学症候群,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一种情绪问题,如果要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需要的是帮助、是抚慰,而不是盲目的增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