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被逼当众表演,有多少孩子的一生,都在被父母支配

2019-12-19     励步英语青岛校区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把自认为好的给孩子,

而是帮助他去获得自己想要的。”

最近一季《少年说》出现了一位“坑爹”的同学被广大网友刷屏了。


节目中初一19班的张炜姗在视频里吐槽喜欢“坑”自己的爸爸:


爸妈为了让她全面发展,从小就逼着她上各种兴趣班,学唱歌跳舞;参加朋友聚会喜欢让她当众表演……


可是炜姗并不喜欢唱歌跳舞,更不愿意当众表演。


于是她决定在勇气台上“坑”一次爸爸,对着爸爸说:“爸爸,你一直说你唱歌很好听,今天我也请来了我的朋友,要不你现场也唱一首给大家听听。”

而此时她的爸爸找各种理由不唱:没有伴奏唱不出来,这么多人……


后来主持人陈铭问:“感觉到被支配的恐惧了吗?”

这一句话点醒了千万父母。

我们强迫孩子学某个特长,或者强迫孩子表演时,我们根本考虑不到孩子是被支配,是不乐意的。


生活中这些话是不是又觉得特别熟悉:

“让你学习、学琴、学画画......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供你上学读书,我们才过的这么穷,你不能给我争点气。”

“待会在同学面前好好表现,回家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

......


这些对话的背后,都是在给孩子传达一种理念:你只有满足了我的需求,我的期待,你让我高兴了,我才会更爱你。


当父母总是用附带条件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去完成某种合作的时候,其实就是父母在控制孩子,从孩子身上来实现自己的期望。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而只有生活在尊重中的孩子,则会懂得尊重,才会和父母有商有量,孩子的幸福感也能多一些。

还记得去年《奇葩说》有一集的辩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其中一位辩手分享说:这不是一道脑洞题,这其实很现实,所谓的完美定制方案,其实就是指父母希望孩子按他们的“谱”过一生。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会给他们设定人生关键字,这些关键字一定是看起来很美好、很光明的。这些父母就是最近这几年经常被提及到的“直升机式父母”。


我的初中同学小阳就是在这种每天头顶上被“直升机“盘旋着的环境下长大的,从小学到结婚,人生被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小学时,每次她和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间父母都要精确到分,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一分钟。


因为成绩不错,老师和班上同学都推荐小阳被当选为班上的班长。而她的父母因为怕当小阳当了班长之后要花很多的时间为同学们服务,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小阳最终也放弃了当班长的机会。

到了上高中文理分科时,小阳很喜欢文学,想一心学文科,而他的父母则表示:“文科没有用,学理科。”她只得乖乖地选择了理科。虽然成绩仍然不错,但是学得很痛苦。


工作后,小阳的父母又担心她远嫁。毕业后进了让她考进了家里一事业单位,过两年后又安排了相亲。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把自认为好的对的给孩子,而是帮助他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哪怕过程再崎岖,最起码是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


如同《巨婴国》中讲到,父母将“我必须全能或完美”的婴儿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全能或完美”。而实现这一切的方式却是打骂等原始手段。


韩剧《天空之城》男主之一英才就是在这种“巨婴王国“下长大的孩子,为了上最好的学校,他的生活被父母掌控定制得完全没有喘气的空间,考试的满分也是被逼出来的。考不到满分就不准吃饭睡觉,即使生病了也不能落下一天的功课。

父亲更是暴躁,动辄就是动手,打得他遍体鳞伤,而母亲,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认认真真地学习,生病也不能停下。考试考第二名,妈妈会在半夜里冲进来拿掉他的床垫,成绩下滑被妈妈诅咒去死……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认为,爱不是伤害,控制才是一种伤害,如果有伤害那就不是真爱。

我们大人最常犯下的错误就在于不把子女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认为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必太讲究方式,不必顾及子女的感受。


可是,爱孩子、为孩子好不能等于控制及干涉孩子,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独立的想法给予一定的分离,以免对他们的人生造成伤害。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父母有哪些令人难以接受且常见的逻辑或思维模式?


在回答中,“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得到了一万三千个赞同。


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分离。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孩子,就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企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规避可能遇见的风险,甚至安排他的终身。


可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正确的养育孩子,是让他们活出自己。

正如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说的那样:完美的人生是充分拥有选择权。我们让孩子努力,不是在为孩子做选择,而是为了让孩子未来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给孩子自由,不是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要有充满智慧地引导,让他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定义自己的完美。

能被定制的是工业品,不能定制的才是艺术品。爱孩子,就给他充分的选择权,别以爱的名义去束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bclHW8BMH2_cNUgAB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