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立冬一过,压箱底的棉被开始派上用场,街上穿着冬衣的人也多了起来。前几天,北方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而南方湿冷的“魔法攻击”也不可小觑。
天气一冷,那些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便受欢迎,尤其是各类炖羊肉、红烧肉等,里头下足了肉桂、八角、茴香等温热性的调料,不仅肉香诱人,吃下去还暖洋洋。对于胃寒又怕冷的人来说,真是暖身又暖胃。
这些香料里头,豆蔻尤是一绝。不仅西方人烹制冬季美食离不开它,中医也拿它入药,一味豆蔻,横贯中西。
豆蔻之别
说起“豆蔻”,中国人想到的是诗里的“豆蔻年华”,而西方人联想到的可能是航海、岛屿和黄金。中药里的豆蔻有三种,其中草豆蔻算是“本地土著”,白豆蔻相对产量稀少,而肉豆蔻则完全是个“舶来品”。据说肉豆蔻是葡萄人扩张殖民地期间发现的,后来荷兰人意识到这种珍贵香料的价值,封锁了产豆蔻的几个海岛,使得豆蔻的价格贵比黄金。
豆蔻可以磨粉使用,味道尝起来苦苦的,但把它加入浓郁的肉汁或是红酒中,就会产生非常美妙的味道。中国人不仅拿它当卤水里的调料,还进一步探索豆蔻的功效。中医发现豆蔻消食解腻的作用,来源于它辛温下气的药性。三种豆蔻的药性都十分相似,但从应用的历史而言,还是草豆蔻用得最多。
豆蔻之性
《本草述钩元》中说草豆蔻“极辛而温,调散冷气甚速”“主散中土之寒,并寒之化湿以为郁滞者”。以果实入药的豆蔻味辛性温,又具备了干果类药材“下行”的特点,有散胃寒、降胃气的作用。冬季受寒,或者吃了太多寒凉食物后,出现胃胀、胃痛时,用草豆蔻便可以帮助脾胃驱散寒邪,达到消胀止痛的作用。
而用豆蔻腌制肉类食物也自有“医理”,浓香不仅可以增添风味,更能帮助脾胃运化。古时候的人加热饭菜不方便,冬天也不得不吃冷掉的食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油腻的肉食尤易如此。但如果加入辛温的豆蔻,便能预防胃胀,让食客们更放心地享用。
寒冷的冬季里,易胃痛的人也不妨备一壶豆蔻茶,饭后尤宜。
话说补土 | “望梅止渴”真有效!秋热不退,用它收一收
话说补土 | 姜还是老的辣!不论老或少,中国人缺不了它
话说补土 | 秋季燥热便秘,吃它甜过糖水,“掂过碌蔗”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
《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