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吗?

2019-11-05     i卫士

1995年,在卫生部的领导、支持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我国了解早期艾滋病流行状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判断艾滋病疫情、评估防治工作效果的重要信息来源。

一、为什么要建立哨点监测系统?

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判断各地区特定人群艾滋病感染和流行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相关信息推断不同地区特定人群艾滋病的流行水平等,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信息。

二、设置监测哨点有哪些要点?

第一,哨点设置应与当地流行形势匹配,并考虑可行性。根据当地艾滋病病例报告信息或相关信息(如治安信息等)决定当地应该开展监测的项目。一般根据流行形势需要(通常是以当地首先出现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相对容易操作的人群和方法对他们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和收集相关危险信息来开展监测工作,例如在部分吸毒和卖淫嫖娼现象比较严重的省份,根据实际在监管场所对吸毒者和暗娼进行监测;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用男性就诊者疫情反映嫖客疫情变化。

第二,哨点监测一般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开始。在我国高危行为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等,当这些人群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多次超过5%时,就应该在当地开展一般人群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一般人群通常用孕产妇或婚检人群来代表。

第三,当危险行为方式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哨点监测征集监测对象的方法也需根据情况相应变化。

三、开展哨点监测工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哨点监测应该尽可能缩短监测对象的征集时间,并尽可能让所有满足条件的监测对象全部参加,样本量应该满足判断疫情变化的需要。根据当时国际组织推荐,每个点样本量应该为400人,尽可能不少于250人。这样,如果在当地某哨点从来没有检测出过HIV抗体阳性者,就可以推测当地该人群代表的危险行为人群HIV感染率最高不会超过1%。

第二,哨点监测征集被监测对象通常不是概率抽样的方法,而且可能各地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结构不同。所以应该谨慎下结论和外推结果,不可将各地结果相互比较,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哨点换了不同的方法都不该相互比较。哨点监测只是判断某一个点(代表当地该人群)的疫情变化趋势,不主张把不同哨点,特别是相差明显的点合并分析,将数年结果合并报告更是错误。如果需要判断当地某人群艾滋病流行水平,应该由了解该哨点运作的专业人员根据设点情况、监测对象征集方法和其他相关信息等来对哨点监测中该人群HIV抗体检出率进行调高或压低的方法来判断当地该人群艾滋病流行水平。把不清楚做法的各种数据拼凑出“哨点监测结果”,容易误导人们。

第三,哨点监测运作应尽可能简洁,不主张为了凑够400人样本量让多个点采样拼成“一个哨点”,这样的“哨点”如果没有细致的分析处理,得到的信息会非常容易误导决策者和工作人员。哨点监测不应承担过多内容,甚至是影响HIV抗体检出率的工作,如一些病例发现相关的工作不应该冒着影响判断流行趋势的危险压给哨点监测。哨点监测更不该收集过多影响操作的信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建议只收集性别和年龄等关键人群特征。

第四,严格讲哨点监测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稳定的检测试剂,尽可能不换试剂,否则相当于病例定义发生了变化。如果做不到这点,应该在一定流行规模地区做换前和换后两种检测试剂平行样比对结果,或在疫情巨变(HIV抗体检出率超出可信限区间)地区做三年前起始的所有标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FqcPG4BMH2_cNUgI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