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出生时遍体金黄,满屋香气扑鼻,小名香孩儿。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官至飞捷指挥使,遥领岳州防御使。尽管听起来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实际上只是个中下级军官岗位而已。五代十国时遍地指挥使防御使,就像清末连个马夫都是个记名提督。
洛阳夹马营,今天的夹马营烧烤很出名。
和很多父亲一样,赵弘殷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从赵匡胤的名字上看,“匡”是“纠正、振兴”的意思,“胤”是“延续、继承”的意思,看来老赵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太满意,指望小赵能更有出息一点,兴旺发达、光宗耀祖。
令赵弘殷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不但实现了他的愿望,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从《宋史·宗室世系表》的统计可以看出,两宋宗室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宋太宗赵匡胤兄弟三人一脉的所有男性子孙就达59495人,接近占当时中国男性人口的千分之一。
十二岁那年,赵匡胤全家从洛阳夹马营迁到了河南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的护圣营。夹马营、护圣营都是父亲驻军所在的营地,他的童年是在军营中度过的。在军营里他还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贺氏。贺氏出自江东名门会稽贺氏。贺氏的父亲贺景思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同袍,两家都住在护圣营官舍,交情非常好,来往亲密,赵匡胤自幼便与贺氏青梅竹马,经常在一处玩耍。贺家有一种自酿的酒,非常香甜可口,赵匡胤经常去她家喝酒,醉翁之意不在酒。
贺氏性情温柔贤淑恭顺,二人感情甚好。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匡胤为其聘年仅16岁的贺氏为妻。然而贺氏体弱多病,红颜薄命。958年正月三日,贺氏因病过世,无巧不成书,两年以后的960年正月三日,赵匡胤带兵行至陈桥驿便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当夜,史书记载太祖大醉不省。
他当了皇帝之后,思念爱妻,忆及往昔,下旨向贺家索要这种酒,贺氏族人将酒和酿法一起献了给他,他看到酒,赐名“鉴湖春”。
河南巩义田野中的赵匡胤永昌陵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赵匡胤二十一岁,弟弟赵匡义、赵匡美及一个妹妹相继来到家中,父亲的官职却多年未发生变化,家里的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改善。赵匡胤是家中唯一成年的孩子,他希望能自食其力,帮父母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赵匡胤此时已经成家了。
刚出门的赵匡胤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踌躇满志,他先投奔了父亲的故交复州防御使王彦超,先找一份工作干,可惜别人没接纳他。他又投奔了涿州老乡随州刺史董宗本找了一份工作,很快又因为得罪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不得不走人。
经历风餐露宿,赵匡胤来到南方之旅的最后一站,汉水边上的襄阳,再往南就出国了。望着滔滔江水,赵匡胤感到特别无助,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过了,能投奔的地方都去过了,但好运还是不肯眷顾我,现在我该何去何从呢?
襄阳再往南就到荆南(南平国)了
这时候他又累又饿,江边寺庙外有一块地,长着鲜嫩的莴苣菜,赵匡胤毫不顾忌地拔起莴苣生吃。寺庙的和尚正在睡觉,梦见了一条黄龙在菜园里一连吃了好几畦的莴苣。醒来后吓坏了跑到菜园里看见赵匡胤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生莴苣。老和尚看赵匡胤不是凡人,收留了他。住了几日后老和尚让赵匡胤往北不要往南。
开封城中枢密使郭威正在招兵,深处乱世,从军才有出头之日,赵匡胤听后便决定不再回家,直接到军营投军去了。赵匡胤走在路上写下了生平唯一一首诗歌: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也就是在这一年,赵匡胤结识了郭威的养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