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温暖朗读音频
音乐:Herbie Hancock-Alone and I
歌曲:问题总部&金其禾-Song about Soul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 牛妈彭小蹦(ID:pengxiaobeng)
“信号解读”——当孩子样样都要和你对着干,那说明他想要有更多的权力,这种权力往往是指他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掌控感。
比如,自己决定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而现实生活中,可能受到了桎梏,让他感到很不舒服。
其本质是由于孩子长大了,父母还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还停留在原地,孩子没有得到更多应有的权力。
孩子不会立马就释放这些信号,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压制”之后,孩子才会去反抗。
“应对方法”——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退出战斗,不要和孩子对着干,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我曾经让一位妈妈试着这样对青春期儿子说:
“妈妈之前一直让你待人有礼貌,热情打招呼,本意是希望你能有好的人际关系,但后来妈妈发现,你和老师相处很热情很有礼貌,这说明是妈妈多虑了,妈妈为自己的不信任道歉,今后不管你怎么做,我不会再做任何要求了,因为我相信,不管你怎么做,你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孩子一开始会观望,望着望着就好了。
“信号解读”——当孩子行为倒退,他在向父母争取更多的爱和关注。
出现这样的信号,往往是因为孩子受到“爱的威胁”,比如妈妈和孩子有了短暂的分离,妈妈离开后,孩子可能不哭不闹,一直忍着直到妈妈回来,各种作各种矫情各种无理取闹,是因为孩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一下妈妈离开后的感受,用索取更多的爱来填补妈妈离开后的失落感受。
类似的情况,还有家里出现老二后,老大发现,那个什么也不会的老二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照顾,所以就会模仿,示弱,以此获得更多关注。
“应对方法”——试着和孩子共情,并引导孩子试着用正确的方式和父母连接。
比如:“妈妈知道你想让妈妈多陪你,妈妈也想多陪你呢!你慢慢吃,我就在这陪你,不着急。吃完了妈妈还陪你一起玩跳高高的游戏。但是明天妈妈得上班哦,下班后还是这样陪着你!”
“信号解读”——孩子呈现出这样的语气,不要只当童言童语,或许,真的因为哪一次事情,让孩子“伤心”了,要趁机解开那个心结。
“应对方法”——听孩子说,比如“宝贝刚才说大人说话不算话,妈妈想听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孩子很可能就会说出内心的“不愉快”,如果真的是说到没做到,道歉就好了。
“信号解读”——这是青春期非常常见的一幕,父母认为孩子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不懂自己,“说了也没用”。孩子在求“理解”和“认可”。
当孩子呈现出这样的状态,说明孩子感到沟通受阻,父母应该少说多听,让孩子重新有表达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期间,作为父母多听少说,才能对孩子有影响力,如果动不动就提一堆建议,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说的话,父母根本没听进去,没有尊重自己。
“应对方法”——少说,多听,保持积极倾听不是不说话,而是表达我们的信任和兴趣。
比如:“你说的这个,我很有兴趣”“你再多说一点,我想多听你说说”“很有意思的样子,你继续”……
都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就开讲道理,是很无用的。孩子说不定比你懂的还多,可你一讲道理,就算你的功劳了,那孩子肯定不干了,没价值感了呀。
“信号解读”——上图的孩子还愿意表达“说了也没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再想说任何话了。因为上图的孩子,可能得到的回应是:“怎么没用了,叫你说又不说,我们还要怎么对你?!”你看,说了不但没用,还得挨批。
“应对方法”——沉默、拒绝沟通,说明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已经透支严重。要完全换一个思路,重新和孩子连接。
这个时候,对父母的挑战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肯定不是一下就能调整自己的,最好是可以找到专业的人员支持,解开亲子之间的隔阂。
“信号解读”——孩子做不好事情频繁发脾气,急躁,不要只怪孩子脾气随了谁,这其实是“自卑感”累积的一个征兆。
“自卑感”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感受,当自信心比较充足时,我们是可以忍受暂时的不够好,但是自卑累积到一定程度,复原能力就会低,就容易陷入在自卑情绪中出不来,所以情绪就会波动起伏大、暴躁。
“应对方法”——第一步还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不要因为害怕孩子生气就轻易放弃,随他去。父母一定不能不管不顾,而是积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帮助孩子一点一滴,通过战胜困难的方式,走出困境,从“做成了某件事”中获得能量感。
“信号解读”——当孩子吹牛、撒谎、找借口频繁,那多是孩子的无奈之举。孩子通过自己的经验审时度势,才决定撒谎。一般来说,是孩子无法应对父母的过度惩罚。
“应对方法”——允许孩子犯错,更要给孩子去试错、承担责任、承担后果的机会。
“信号解读”——这或许是普遍的痛,但大多数孩子的行为是很难达到父母的节奏,尤其是现代社会城市父母的快节奏生活。
孩子出现这样的信号,是指明显比平时更磨蹭、拖拉,比如写作业拖延半小时以上才开始写,那大概率是不愿意去做这件事。
“应对方法”——多去听孩子的困难,对一半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学不会”“太难了”“作业太多了”,还有一个很重要,“在学校不开心”。所以,要去找到拖延的原因,然后再去帮助孩子。
“信号解读”——梦境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当孩子出现睡眠问题,频繁梦到妖魔鬼怪,说明孩子白天的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
“应对方法”——旁敲侧击,看看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压力,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的人员,可以更快速找到方向。根据经验,通常孩子的压力来自老师和同学,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同学的孤立等。
“信号解读”——说明孩子出现了社交困难(注意,我说的是频繁送东西给别人)。可能孩子在讨好,或者被迫。
“应对方法”——不要带着急切和责备的口吻,听孩子说说,送给了谁,有什么感觉和收获,找到孩子的原因和动机,再决定是否需要引导孩子。
“信号解读”——所谓沉迷,不是说接触网络就叫沉迷,多数孩子都喜欢电游,判断沉迷的重要标准是,孩子会因此而躲避、逃避现实的生活,比如现实中的学习和社交、现实生活中的娱乐生活。
出现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信心,找不到成就感,所以才会转移到虚拟世界,用轻松的方式获得成就感。
“应对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孩子在现实中获得满足感。
如果孩子真的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父母会非常难,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放弃自己的趋势,如果亲子关系良好,会比较容易,但这个很少见,多数孩子走到这个阶段,亲子关系也陷入冰点。如果亲子关系也不好,建议求助专业人员的协助。
“信号解读”——社交挫折。社交上的困难,比学业还重要。孩子或许被孤立,或者被欺凌。
千万不要认为“为什么不孤立别人,一定是孩子自己的错”。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求助信号!
“应对方法”——社交挫折,不一定是因为交朋友的方法,或者朋友不友好,最根本的还是要关注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
在群体中,孩子对自我的判断很大程度影响他的社交能力,当然,总是让孩子受挫折的环境也是不利的。
“信号解读”——自卑感累积的信号。
“应对方法”——当孩子总是选择放弃,不要着急上火暴躁指责,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和孩子的能力、态度都没太多关系,孩子也急切想做好,越是着急越是做不好。所以,最重要的是帮孩子搭建脚手架,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一点点向上爬的能量。
千万不要把“求救”信号
当成是无理取闹
那是一个宝贵的修正机会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只需19.9元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轻松应对各种育儿场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作者介绍
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阿德勒学派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理事,出版育儿漫画集《成长,不慌张》入选全国家庭类亲子阅读书目。微信公众号:牛妈彭小蹦,ID:pengxiaobeng
主播介绍
温暖,尹建莉父母学堂主播,愿用温暖的声音来传递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