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白酒,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茅台,茅台的产地贵州也站在世界面前,因为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虽然贵州最有名的酒是茅台,但贵州的好酒远不止茅台,但在茅台的光环下并不出名。
有些酒产自贵州,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但现在却很难找到身影,真的很遗憾,你知道多少呢?
1.董酒
本身作为“中国名酒”其中一个,只要生活稳定,老老实实不做妖,也可以依靠“国家队”光环一直在下降,但它有点不幸,仍然缺乏一点头脑。
首先,国家开始履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约》,董酒不得不删除配方中的一些珍贵成分。从那以后,董酒的味道发生了变化,但情况并不太糟糕。
没想到老厂长去世后,董酒开始了两年的内耗,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如果只走到这一步,董酒就不能说是惨败。不幸的是,董酒的下坡路才刚刚开始。
1997年,振业集团入主董酒,让董酒放弃了独特的董香酒,改为浓香酒,活活把董酒“糟蹋”了十来年;一句“不喝董酒不懂酒”广告词让董酒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完全脱离消费者。
虽然后来振业拍拍屁股走了,但董酒换了别的“主家”,但还是每况愈下。
董酒现在真的混得不好,但仔细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公平地说,近年来,董酒仍有许多值得品尝的白酒,只是想挽留住消费者的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缘得仿台酒
茅台上市前,中国的主流香型一直是浓香型和清香型,即使在以酱酒闻名的贵州也不例外。当时贵州的酿酒作坊基本都是浓香型酒,但木台浓香型酒就是例外。
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制作大曲坤沙酱酒,采用12987年的古酿工艺,酿造时间长达一年,出酒率仍然很低。
所以当时缘得仿台酒的产量不高,但由于酱酒的热度不高,供需平衡非常容易,但茅台上市后,酱酒迎来了第一波“高热”,缘得仿台酒的产量开始捉襟见肘。
正是在这个时候,茅台镇的酱酒作坊和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保护商标,缘得仿台酒还建立了酒厂。
虽然产量没有太大提高,但酿酒师傅始终坚持采用古老的酿造工艺,这在一堆碎沙翻沙的酒厂里是一股清流。
但是后来9.9的酱酒让整个茅台镇的名声都臭了。一时间“茅台带个镇,入手要谨慎”顺口溜传遍白酒圈,这句话一开始并没有影响到这款酒,因为即使不是茅台镇的酒,也需要谨慎入手。但没想到这句话后来听到大众的耳朵,变成了“不能买茅台镇的酒”。于是,刚走出的缘得仿台酒,被迫退回贵州。走向全国的计划最终以惨败告终。
对于爱酒的人来说,董酒的衰落和缘得仿台酒的走不出去,都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