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一股子烟味和炭味,一点也不好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爱喝?

2023-07-27     小陈茶事

原标题:岩茶一股子烟味和炭味,一点也不好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爱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这两年,福州多了很多装修很不错的茶空间。

泡茶物件,一应俱全。

环境也够清净,适合约上朋友一起过去喝茶。

带上几泡近期自己满意的好茶,call来身边有空闲的朋友,能消磨许久时光。

昨晚因为台风“苏杜芮”即将到来的缘故,夜风徐徐,特别凉爽。

然后,身边有位胆大的老友,不顾台风天,也跑出来和朋友在外面喝茶了。

没想到,到了地方后,店家生意还不错。

包间已经满座,只能坐在大厅,前后还坐了两桌人。

好在隔得远,还有绿植挡着,勉强还算能隔音。

《2》

好巧不巧的是,朋友中途出来接了个电话。

然后,听了一耳朵,靠近店门口那桌客人的谈话。

听口音,还是一桌外地人。

A男声:“福建茶这边卖得太坑了,今年的某某肉桂竟然要卖八千一斤,我蹭着同事的茶,喝了一口巨苦,想不明白有啥好喝的。”

B男声:“我之前也在直播间买过茶,介绍那是什么老丛,花了八十拿下一盒,里面才6泡,不好喝,有一股怪味。就这种老丛水仙,据说外面还有卖万儿八千的,喝岩茶的都是人傻钱多吧。”

朋友一听,耿直的脾气顿时上来了。

然后就上前掰扯了几句,为武夷岩茶博回公道。

“你们喝过好茶吗?就这么污蔑岩茶。”

“我出差这么多年,半个中国的茶,起码都喝了个遍,现在只喝岩茶。真正懂茶的喝过岩茶之后,其他茶还看不上眼。”

随后,那桌客人里有位壮汉,果断出声杠上。

“我们说得都是事实,岩茶就是一股焦糊味,连老丛水仙也不过如此,一点不好喝。”

一听这话,那位直脾气的朋友,已经攒了不少怒气。

于是乎,继续输出:

“80多一盒还想买老丛水仙,怎么可能,你花八十去喝老班章试试,那明明就是假茶。”

壮汉也不服气,八十多的老班章,那是老班章吗?能喝吗?

这时,朋友抓住了对方的逻辑漏洞。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卖八十多的老班章你不喝,同样价位的老丛水仙你就喝,亏你还说自己懂茶,怎能这么双标呢?”

此话一出,两边暂时安静下来。

再后来,这场有些不愉快的“论茶”,就草草结束了。

《3》

昨晚接到朋友的电话时,他的大嗓门还在吐槽这件事。

其实,从评理的角度看。

麻花觉得,朋友没错。

除了语气重了些,说的道理没有错。

就事论事,假设一盒6泡的老丛水仙,只卖80块。

即便按单泡10克来计算,6泡就是60克。

这时,做一下简单的算术题。

那款所谓的老丛克价是1.33元,每斤500克,合计起来斤价是666元。

按斤价六百多的价格去买岩茶老丛水仙,不用多说,正岩地界的,一概没戏。

至于半岩的,也很勉强。

算上包装、宣传等各方面溢价,这种六百多的老丛水仙,山场环境难有保障。

没有了好山场做靠山,做出来的水仙,很难达到醇厚柔滑的极致汤感。

但即便如此,斤价六百多的岩茶,如果从中喝出难闻杂味、怪味,也很不应该。

至少,按这个价位去入手岩茶,品质底线不能踩。

哪怕茶汤不醇,但喝入口至少是“有茶味”,没杂味。

喝下之后,带几分回甘。

总体感受起来,不算好喝,但也不至于难喝,才算正常。

从帮理不帮亲的客观立场看,那桌对岩茶连连给出恶评的陌生茶客,他们除了没有喝到好岩茶外,其他想法也没错。

毕竟,花了斤价六百多的价格,买到一款带杂味的问题老丛水仙。

这件事,不论搁谁身上都会愤愤不平!

顺势吐槽几句,在所难免。

《4》

从这场喝茶论战,能看出这样的圈内现状。

岩茶的圈子,舆论有些“两边倒”。

爱喝岩茶的人,对武夷岩茶爱得深沉。

一入岩茶深似海,从此,彻底将其他茶当成浮云。

另一边,圈内能看到的岩茶恶评,其实也不少。

“岩茶有啥好喝的,一股子烟味和炭味。”

“慕名喝过大红袍,焦炭一般的味道好重,真难喝。”

“不知道是不是买错了茶,我喝过的岩茶肉桂,根本不香。”

“武夷岩茶又贵又不好喝。”

“尝了一口领导的岩茶,那滋味,苦得就像中药,真不知道怎么能喝得下去!”

这种两极化的舆论,难免会让人看得有些懵。

话说,岩茶是好喝,还是不好喝呢?怎么各方的观点评论,都不一样?

这个问题背后很复杂,很深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岩茶到底好不好喝?取决于你遇到的是什么茶!

遇上好茶,能少走弯路。当然是觉得,泡出来的茶味香清甘活、留香持久,又香又醇。

但是吧,一旦“遇茶不淑”,连连在买茶时踩坑,尝试性喝了很久,都没有遇到一款对的茶。

当然会让很多新人对岩茶留下负面评价。

并且,这种初印象形成之后,再想扭转与改观可就太难了。

《5》

假设一个新手喝岩茶的探索路上,频频踩坑。

喝到焦糊味很重的八道火肉桂;

买轻火新茶时,遇上汤水发浑,茶味涩苦的走水茶;

慕名去喝老丛水仙,结果遇上雨水青做出来的,沤青味明显,闻着还有苔藓腥气的怪味茶……

这些不愉快的喝茶经历,错的不是普通茶客,而是制造这些劣质岩茶、垃圾岩茶的商家。

理不辨不明,找对事情根源,才会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市面上,各方对岩茶的评价,之所以出现舆论两边倒的根源。

是因为,外面卖的岩茶,良莠不齐。

而各式垃圾劣质茶的出现,会败坏岩茶名声。

上个礼拜在文章里,麻花已经分享过,整个茶圈(不止是岩茶),应该来一场低端产能淘汰。

9.9元包邮的便宜茶;香精味的茉莉花茶;做旧老白茶;假冒的正岩茶;各地便宜茶青做成的“正山小种”……

这些只有产量,没有质量的劣质茶。

食之乏味,弃之不可惜。

除了占据廉价优势外,与好茶半点不沾边。

继续留下来,对整个圈子都没有任何好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16acda850c37107c34282e7012db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