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环巢湖:庐江唐氏椒枝堂宗谱之《跋》

2020-02-19     最忆是巢州

作者:唐宗玄

《序》、《跋》是姓氏宗谱前的定性括文,多为本族贤者、名人撰写,也有请外族名人贤达撰写的。其内容大多谈古论今,内容丰富,文体流畅,呈现出原作者博闻强识、文采照人的特色。


下面与各位分享一下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续修的庐江潜川唐氏宗谱(椒枝堂)(以下简称椒枝堂谱)中尚选公撰写的《跋》,截图如下:


(椒枝堂谱上《跋》截图)

【《跋》文】

自古圣王之道,首重亲亲。夫亲亲之意,必由谱牒载诸本原,上治祖襧(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职紊合离,以垂不朽。此仁人孝子之用心,而为人后者,所宜亟讲也。

慨自生人之性情各异,贫富攸殊,而亲者往往失其亲疏者,遂愈至于疏。

虽有一、二贤裔寻往事访遗踪,当将涣之际,殆戛戛其难举矣。

缅我唐氏,自总辖公发迹古巢,历时清、从政、君用三公,世仕元、明,夙称望族。

至文玉公有二子,长讳守川、次讳守宗,即余十二世祖也,遭明末之变,宗人离散,兄爱佳山而迁庐邑,公乐流水而徙舒东。

迄今,忆卜居之始,百有余纪,户口繁滋,里居星布。倘任其涣而不知萃,则祖宗之灵无以慰,我族人之孝思何由达乎?

往岁,由吾兄西庵见通族皆衍私图,因合春、海、祖三公之裔而纂辑之。于兹三十余载矣,而兄按续修之期,居叹继起之无人。

前辛未之夏,遍择族中,维以斯任,议嘱于予。

(予)虽不敏,敢以仔肩他谢耶?

顾思兄当日者兼法欧苏非不尽善,而特虑有不便于览也。故不揣愚陋,谨遵欧阳氏五世复提,俾祖若孙、父若子,显列一堂。

凡生卒嫁娶与夫功名节孝,而昭穆有条,一开卷而视如指掌矣。

兹已协族中同勷(即:襄)盛举,逐户纂录,不数月而重刊告成。盖至斯而始遂其亲亲之意也,后之览者也将有感于斯文,是为序。

十六世孙尚选跋

撰写《跋》的尚选公,登仕郎,字应万,号汉熙。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即1769年),卒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享寿六十。登仕郎并不是个实职,在清朝,只要官位达到九品,都会被授为登仕郎。也可以通过封赠获得。谱中并没记载尚选公具体担任的职务,应该是一个正九品的虚职,但至少说明尚选公是当时族内贤者和当地比较有文化的乡绅名仕。尚选公是守宗公的玄孙,也是我的远祖尚明公(守川公的玄孙)的堂弟,其生活在舒东庐西一带,大概在舒城杭埠至庐江郭河、广寒、牛首等地及附近区域。

《跋》将续修谱的本末交待得很认真、很清楚,足见纂辑者的用心良苦,反映了祖辈先人对需修谱非常上心,耗费了很大精力,对于今日续修谱建祠工作非常有启迪作用。


【通篇要点】

1、整篇《跋》文,文笔流畅,叙述简介,来龙去脉清晰,要点特出,点出续修谱牒的意义,促进尊祖敬宗、和宗睦族,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和社会良俗,显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普世价值观。

2、交待了本支庐江潜川唐氏椒枝堂族人源自古巢迁巢始祖总辖公,历时清、从政、君用三公,世仕元、明,在巢邑西乡早就是望族。桐荫堂谱上记载:总辖公仕宋,授武略将军。椒枝堂谱上记载:时清公仕元,原授怀远将军,又授奉直大夫;从政公仕元,授定远将军;君用公仕明,初授中顺大夫,升提中宪大夫,明洪武以人才,特举授浙江金华知府。十八户唐始迁祖总辖公在南宋初就迁居巢邑西乡,时间比较早,而其他姓氏正常在明初迁居到巢邑西乡的,这样时间要早二百余年,再加上时清、从政、君用三公,世仕元、明,成为望族是必然的。

3、十二世祖守川公、守宗公是胞兄弟,遭明末之变,守川公迁庐江,守宗公迁舒城。告诉后人守川公是十八户唐迁庐始祖,守宗公是十八户唐迁舒始祖,关于守川公是迁庐始祖,详见《晋阳唐氏十八户唐迁庐始祖守川公考略》一文,有兴趣之人士可以查阅。

4、尚选公的堂兄西庵,见通族皆衍私图,合春、海、祖三公之裔而纂辑之,是为椒枝堂谱续修之始。查谱知,西庵是尚忠公的字,尚忠公,太学生,生于清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毕生为续修椒枝堂谱而努力,是吾族人之楷模,永载谱册,千古流芳,万世永垂。尚忠公是守川公的玄孙,是永裕公的次子,也是我的远祖尚明公的亲堂弟。开璋公生子四:永俊、永禄、永福、永裕。永俊公生子二:尚国、尚陛,永禄公无子,永福公生子三:尚珍、尚明、尚荣,永裕公生子二:尚志、尚忠。

5、关于谱的制式,尚选公考虑之前尚忠公兼顾欧阳氏与苏氏,不便于阅览,采用欧阳氏,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用起来很方便。

6、尚忠公、尚选公等先辈从乾隆年间开始,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数朝,一百多年时间,从尚字辈起,经振、作、建、绍等几辈人的辛苦付出,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完成续修谱,所以说光绪三十一年的潜川唐氏椒枝堂谱是汇聚了前后五辈人反复续编修的,从当时社会环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言,工程之巨大,可想而知。期间还经历了咸丰至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民间俗称粤匪长毛)的兵灾祸乱,唐老屋等村庄被长毛烧毁,族人多数跑反至六安州山里等地避祸,有不少族人流落他乡,更有不少人下落不明,真是族之浩劫。

7、庐江潜川唐氏椒枝堂宗谱是明末以来陆续从巢湖西乡十八户唐迁徙之庐江、舒城等一带的东分、西分、中分等三大分的族人合修之谱。至于为何没有上分参与,从目前的资料分析看,应该是上分族人在四大分中人丁最少,直至需修谱定稿时,没有上分族人迁徙到庐江、舒城一带。过去家中兄弟多时,土地不足,粮食产量也比较低,在兄弟分家时,一般就会有想办法迁出去,开疆拓土,创建家园,特别在朝代交替乱世时,如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阶段。


【延伸语】

今天潜川唐氏椒枝堂族人不仅分布在庐江、舒城等地,更有合肥、安庆、芜湖、池州以及江西、四川、北京等地,甚至国外,族人迁徙更频繁,分布范围更为广泛,需修谱难度很大,原本计划与巢湖西乡族人共同续修总谱,因人丁众多、分布区域太广等一系列原因,庐江潜川唐氏椒枝堂宗谱(光绪三十一年)入谱族人的后人中积极热心宗亲商议,先续修椒枝堂谱,距离上次修谱已过去115年了,再不续修,难度越来越大。只要我们团结族人,借鉴先辈的修谱方法,学习前人的乐于奉献精神,举族之力,定会早日完成续修谱之重任。


目前我们庐江潜川唐氏椒枝堂族人正在有条不紊、积极有序进行续修宗谱建祠堂的工作,热切期盼椒枝堂族人和亲友们踊跃参加,谨记我们的字辈:思子文守、之开永尚、振作启建、绍述承宗、遵崇效法、习为能通。


今天你以家族为荣,明天家族因你而耀!!!


【作者简介】唐宗玄,宗字辈,建安公之玄孙,得名宗玄,晋阳唐氏庐江潜川椒枝堂裔孙,笔名潜川唐人,现居合肥。


最忆是巢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Z4RX3ABjYh_GJGVeh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