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峏山杨”传人杨木斋逸事

2019-10-29     最忆是巢州

作者:杨茂林

杨木斋医生1898年出生于巢县柘皋峏山大杨村,早年于父祖在巢县城内开办的诊所学医。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占领了巢县,巢县城内十分混乱,全家被迫“跑反”到乡下钓鱼台小镇行医。后来日军又在钓鱼台修筑起碉堡,前来钓鱼台看病的人诚惶诚恐不敢进镇,为此生意十分清淡,又辗转来到磨旗墩村行医谋生。




杨木斋医生此前曾在江南宣城街北门木地巷一带行医,当时宣城县内有一位大法官的妻子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经多方寻医问药都没有治好,已经到了生命危在旦夕的地步。听说城里来了一位杨医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上门求诊,结果被杨医生治好了。这件事使杨木斋医生在宣城一带声名鹊起。




杨木斋先生还有一件事在宣城一带传为佳话。有一次杨木斋医生到乡间给病人上门就诊,在路上看到一帮人抬着一副棺材急匆匆地向前面走。杨医生发现路边上有从棺材里滴出的鲜血,并止步告知这帮人说:“棺材里的人没有死”,抬棺材的人只好停了下来,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似信非信地打开了棺材。结果发现棺材里的那个产妇果然没有死,原来是因为难产而昏厥过去,现在已经苏醒过来了。俗话说的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此杨木斋医生被当地百姓冠以“神医”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杨木斋是峏山杨妇科医学的传人,他牢记杨家人“医者仁心”的祖训,加上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平时又为人善良,常常为那些家境贫寒的穷苦人免费看病。这样每天前来就诊的病人总是客堂满座,而且无论怎样的疑难杂症只要来到磨旗墩杨医生家,都能做到药到病除,为此受到十里八乡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杨木斋医生来到磨旗墩后,在这里行医将近二十年(1941-1958年),他为病人看病总是替病人着想,体谅穷人家的经济困难,尽量节省医药费用。此外在战争年代,他还经常免费给巢南新四军、游击队的指战员治伤,给他们的家属看病。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为几位新四军七师高级干部家属医治好了妇科病,很受新四军的赞赏和拥护。解放后,杨木斋医生被推选为巢县人民政府政协委员。




磨旗墩的杨祖进是杨木斋医生的后人,他继承了“峏山杨妇科医学”的医术。与他随行搭档开中药店的傅昌期药师,也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他与前来寻医抓药的每一位客人说话总是和声和气,语气亲切感人。他不仅业务熟练,而且为人也十分热心,常常替病人想得十分周到,很受老百姓的赞赏和尊重。

最忆是巢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CYuHm4BMH2_cNUg2y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