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大省陕西,近十年陕图借出最多次的是穿越小说

2019-11-01   贞观

1909年陕西省图书馆建馆,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10年的岁月。这一百多年里,随着识字率的提升,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养成,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2018年中国成年人的阅读率达到了80.8% 。

那么人们都在读什么?我们身边的西安人都在读什么?这次,我们联合陕西省图书馆,抽取出了自陕图数字化后陕西人的读书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到陕西人阅读趣味的变迁,当然,也能看到变迁背后,我们和我们所组成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当时都在关注着些什么。

1

我们将陕图2010-2018年每年借阅量top10的书籍罗列出来,从书单的变化中,可以看到陕西人跟大部分中国人一样热爱读小说。

陕图2010-2018年借阅量前十榜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010年,陕图借出图书次数最多的前三名里,只有一本是我们熟悉的作者——借出量第三名的《谜踪之国. Ⅰ 雾隐占婆》,作者是盗墓小说的鼻祖天下霸唱。借出量第一二名分别为《穿越泰姬陵》和《丑女皇后》,是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的网络小说。在这一年中,不只是第一二名借出量的书籍我们没有听过,其他受欢迎书籍也多是没人听过的网络小说。

盗墓小说的崛起,源自于天下霸唱在天涯论坛连载的《鬼吹灯》,帖子一出,立马成为了热门红帖。后来《鬼吹灯》转到起点中文网连载,又经过新浪读书和起点中文的大力推广,《鬼吹灯》在网络小说读者中一炮而红。传奇盗墓小说作者南派三叔,刚开始只是在《鬼吹灯》贴吧连载同人小说,后来以此为开篇的《盗墓笔记》,也在起点开始连载。《盗墓笔记》的连载,让盗墓小说正式成为了当年人们的阅读潮流。

到了2011年,陕图借阅量最大的书是一本我们都没听过的《错嫁良缘 洗冤录》。这本融合了穿越、悬疑、探案等多重元素的网络言情小说,将会从2011年开始,直到2014年,连续五年位于陕图借阅书籍榜第一名。这五年中,《错嫁良缘 洗冤录》一共被借阅了677次,借阅次数甚至超越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尽管2012年10月,莫言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陕图内的阅读榜单中,仍然没有莫言的文学作品。严肃文学阅读首次登榜,是2013年贾平凹的《古炉》。当年阅读榜单中,《古炉》从一众网络文学杀出一条血路,排在了当年借阅榜的第二名。

陕西人网文阅读的爱好会一直持续到2014年。2014年,陕图借阅前十排行榜中,终于出现了诸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严格意义上作家的作品。村上春树自从《挪威的森林》出版后,成为了现象级作家,可能也是国人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村上的那本《当我跑步的时候我在谈什么》,标题句式甚至成为了当年媒体爱用的推送标题句式。

到了2015年,阿莱的《尘埃落定》登上了借出榜第一名,第二名是儿童类绘本图书《勇气》,第三名是金庸的《连城诀》。在整体榜单中,贾平凹和金庸的作品屡次上榜,严歌苓、钱钟书、杨绛等也出现在了榜单作者中。这一年内,网络文学的借阅量突然降低,本地人的阅读书目出现了巨大转向。

张嘉译、何冰、秦海璐等人主演的《白鹿原》电视剧2016年播出,这一年里,《白鹿原》的借阅量成为全年第一。陕西人的文学阅读倾向,从这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天然受到陕西作家群的吸引,二是跟随着时代流行进行阅读,但是追逐的脚步有点滞后,比如莫言2012年得奖后,陕图莫言的作品借出量也没上榜,村上春树自2000年汉译本发行后引发的阅读流行,陕图内的借出量同样不算多。

从2017年开始,东野圭吾将成为陕西人借阅榜中的常客,甚至横扫馆内借阅书目。东野圭吾书写的侦探小说,往往有着社会学视角,又因为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文化,他在作品中暗含的各类家庭伦理、校园欺凌等问题,中国读者普遍具有很强的同理心。

当然还有各类东野圭吾小说的改编电影电视剧,近有国内17年翻拍不太成功的《解忧杂货铺》,远有06年绫濑遥主演的《白夜行》,影视化改编和原著交错,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东野圭吾的作品。

陕西人也不能免俗,陕图借出排行榜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陕图的借阅榜单中,几乎能看见东野圭吾所有的作品。当陕西人沉迷于东野圭吾的时候,上海图书馆2018年借阅排行榜中,第一名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第二名是《平凡的世界》,第三名是网络小说《盛世医妃》,第四名之后的阅读书籍大部分为网络小说和金庸的作品。

陕西人的图书馆借阅书籍水准,和上海比好了不少。

2

除了每年书籍的借阅前十榜,我们还搜集整理出了陕图每年的各类书籍的借阅量。陕图的全部图书分为四大类:自然科学、文学、社会科学和少儿类。其中,文学类读书借阅量最大,少儿类紧跟其后。往往文学类书籍阅读量第四十名的借阅数,都比自然科学第一名借阅数多一倍有余。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陕西人最爱读的自然科学类书籍,有《富爸爸穷爸爸》这种通俗理财读物,这本1997年出版的通俗理财读物,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六年,而在未来几年中它也频繁出现于陕西省图书馆的自然科学书籍前四十名榜单内。也有《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种博文集合书,这本书的豆瓣评分8.2,但是最有趣的短评是一条五分好评。



2018年,自然科学类书籍中和python有关的书目虽然没进借阅量前三,但是它们几乎占据了借出榜的第八名到第四十名左右。Python适用于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可以用做大数据分析。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陕西人的计算机入门书籍还集中在Java领域,2018年Python强势登陆,这背后代表着人工智能方向已经是现今计算机学习中最热门的领域,以及大数据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儿童类图书中,从2010年开始到2018年,最受欢迎的童书作者应该是杨红樱和沈石溪。杨红樱的现象级作品《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等,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90后记忆中,经常有一个同学带了一本杨红樱的小说,整个班级传阅过一遍后,再也找不到自己书的经历。

2014年的时候,儿童类书籍的阅读也出现了转变,少儿读书绘本的借阅量会逐年增加,甚至有和文字类图书平分秋色的趋势。

从2015年到2018年中,陕图社科类里的《蔡康永说话之道》已经连续四年上榜。教人如何说话和如何成功书籍的流行原因背后是相似的理由:人们渴求“成功”。

3

如果我们将陕西省图书馆中的借阅读者按照年龄分开,可以看到2018年一年内,我们的老年人和孩子都在看什么书。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少儿读书类型不出意料,基本都是绘本,孩子们从关注动物开始关注外星人和科学。老年人关注的图书也在意料之中。《后院》是典型的官场小说,《风流》是作者描写了上海郊区南汇从1990年到今天的变化。《缠中说禅: 教你炒股票》广受老年人的欢迎很好理解,毕竟“缠论”已经在知乎里拥有了自己的词条解释,这是一种在炒股人群中非常有名的教学理论。我试图看了一下这本书,但没有看明白他在说什么。

4

从以上榜单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出2010-2018年九年中陕西人的阅读脉络。

2014年之前,陕西人阅读的书籍多为网络文学。以穿越宫斗、架空历史为主,其中夹杂了起点文学男频小说《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网络文学虽然此时已经不是质量上的黄金时代,但是两年以后,2016年3月《斗罗大陆》作者唐家三少成为首位年度收入过亿的作者,四次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冠军。网络小说,确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文学类别。

陕西人的阅读转向出现于2014年到2015年。2014年时,陕图图书借出量前四十名大部分仍然为网络小说,2015年突然出现了严肃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这很可能和移动互联网大量普及有关,2013年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了183.8%,2014年到2015年增长了72.2%。移动互联的增长,改变了陕西人阅读网络小说的媒介形式,人们从看出版纸质的网络小说转变为通过手机网站追文。

另一个阅读趣味的转变出现于2017年前后,陕西人开始青睐日本推理小说,尤其是东野圭吾的作品。这种阅读潮流,可能受到影视剧影响,也可能受到日本推理小说流派演变的影响。日本推理小说从早年间偏向浪漫叙述的本格派推理,到后来松本清张探究“犯罪者的动机和如何看待犯罪”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演变,社会性逐渐加强。如今我们最关注的日本推理小说可能正是在回应我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疑惑。尤其面对极端社会事件时,我们更愿意抽丝剥茧的发掘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像生病后,追问医生“为什么会生病”一样。

这样看来,每一次的群体阅读选择,就是当时人们的目光所及的方向。

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为国人对西方新兴学科的无限渴望,各大出版社想方设法地出版了大量翻译介绍国外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论著,有四川出版社的“走向未来丛书”、三联书店的“文化:中国与世界”论丛、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五角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学科丛书”等。《陕西日报》就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记录了1987年二月二十八日的一个普通的下午,“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一时半,记者去申办借书证时发现,离开馆还有半小时,等候借书的人已成群结队”。我们知道,那是一个渴望知识的年代。

再过十年后,我们将如何回忆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也许正是要借由当今当下我们手上阅读的书籍和阅读潮流,继而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时代精神光谱。

  • 感谢陕西省图书馆的数据支持。

作者:铛铛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宅饼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