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有关中国电影票房的数据。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让人们印象最深的现象就是国产电影已在票房上实现了对好莱坞大片的碾压。在票房方面好莱坞大片面对国产电影基本失去了以往那般强大的竞争力。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642亿,国产片票房达411亿,也是第一次超过400亿,占比逾64%,创造了历年新高。
2017年票房榜前20名,7部国产片合计票房142亿,12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40亿;
2018年票房榜前20名,11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22亿,9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2亿;
2019年票房榜前20名,12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71亿,8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0亿。
而最近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分别是559亿、609亿、642亿,增长势头明显。国产片票房和年度票房势头一样,也在增长,而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却在逐渐下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曾经,在流行文化上,中国是被美国和港台主宰的。美国是塔尖,港台是二传手。美国是原版的美国洋文化,港台则是美国文化的大框架下填入了一些中文性的内容,是假洋鬼子文化。
那时的年轻人,以看美国片、港台片为时尚、为荣,以唱英文歌、粤语歌为时尚、为荣。
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而只可能在以后的历史书中出现,而封存在70后、80后、90后这三代人的记忆中。
最先倒向下的港台片,港台歌,以粤语歌为标志,这个过程是在新世纪以后逐渐发生的,然后就是最近两年几年发生的好莱坞电影的迅速败退。
以影视为中心的文化产品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技术层和内容层。技术层是表达的方式和技术,内容层则是表达的文化内容。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是文化产业的崛起。
因为文化产品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也是分为两个层面的,技术层的崛起和内容层的崛起。技术层的崛起,是通过对西方文化产品,尤其是对美国文化产品呈现技术的逐渐引入和学习,来逐渐提高技术水平。内容层的崛起,从从本上来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开始抛弃对西方文化的崇拜,承认甚至认可中国自身的文化。
最近几年电影出现井喷式崛起,开始碾压美国电影,是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最前沿表现,也是文化产品两个层面崛起的共振的结果,尤其是内容层的急剧崛起。
在文化产品的两个层面中,内容层远比技术层重要,对文化产业的崛起起着决定作用。
文化产品的内容层,就是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产业的崛起,核心在内容层的崛起,而内容层的崛起,其核心又在文化自信力的提升,即对中国自身文化的自我认可程度的提升,包括对当下的中国文化的自我认可的提升,以及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替身。当然,当下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体的。
概而言之,以电影业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强势崛起,是中国文化自信急剧提升的结果和表现,是中国文化复兴的表现。
国产电影崛起的标杆,是2017年的《战狼2》,位居中国电影史票房排名榜首。值得注意的,在截止到2019年的中国电影史票房排名中,前10名中仅有一部是美国片,其余9部均为国产片。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9部国产片中,其中有4部2019年上映(图中标红的),分别是:《哪吒》、《流浪的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其余的5部也均为最近4年内上映: 《美人鱼》(2016)、《唐人街密探2》(2017)、《战狼2》(2017)、《红海行动》(2018)《我不是药神》(2018)。
这些新兴榜霸国产电影,其核心特征是对中国文化进行承认讴歌,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正能量,在这一点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就是位于榜首的《战狼2》。
《战狼2》所讲述的是,位于海外的中国军队,如何与恐怖邪恶势力斗争,保护中国公民安全快速撤侨。所讴歌的核心是中国军队所代表的正义、精神和力量。
《战狼2》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热映的《烈火英雄》,以及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都是此类题材。
一度,在文化学术界,“主旋律”是一个应该被批评批判的题材,反应“主旋律”的影响作品,也一般被认为是政府宣传,甚至谄媚政府。但是,主旋律题材成为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霸,大家自愿花钱涌进电影院去观看,意味着“主旋律”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赞赏。
这些“主旋律”实际上是当前中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主旋律”的排斥,意味着对当下中国文化的不认可、不认可。反过来,对“主旋律”的认可,则是意味对接受和认可。
因此,中国电影业市场格局中美的逆转,是中国文化态度发生重大变革的结果,越来越接受、认同,甚至赞赏中国自身的文化,同时,则开始厌倦、甚至厌恶此前好莱坞电影所宣导的美式文化。
因此,中国近期所提出的提高文化自信、复兴中国文化,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实实在在地上演,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地上演。
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的提升,并非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问题。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在这个问题上,实践已经远远领先于学术。
尽管在学术上,已经有了“复兴中国化文”、恢复“文化自信”的提法,但是这些提法是受实践刺激的结果。是现有的实践中的“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的提升,然后才有的学术上的,而非相反。同时,目前学术界对实践界中所发生的“文化复兴”现象非常不充分,导致当前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学术研究远远滞后和脱离实践、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