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90的父母而言,收集卡片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往往为了一张卡片买来几包方便面,当然面很可能是直接去了垃圾桶的。在娱乐方式并不多的当时,这是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
现在的孩子同样有着同样的娱乐方式,只是相比以往,商家的手段更加的高明,卡片的种类更加多,收集难度更高,但同时,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的引导意识仍然停留在我们父母的那一代,孩子的分辨能力同样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提高。
10岁男孩花1500元买奥特曼卡片,家长:“这些没用的卡片!”
在长沙星沙的一名10岁孩子,偷偷用了1500块的“巨款”一次性购买了多包“奥特曼卡片”,把爸爸王先生气疯了,看到眼前的一堆金光闪闪的卡片,爸爸王先生气不打一起来,他实在无法理解这些卡片有什么好处:“简直把我气死了,竟然把我过年时留给他保管的压岁钱全部买了这些没用的卡片。”
王先生说,其实孩子很早就开始收集这种卡片,以往只是5块、10块的购买,谁知这次居然连压岁钱都掏出来了。
这种“奥特曼”卡片在小学生群体中,尤其是小男孩中间的确特别流行。为此而一掷千金的孩子并不是少数,在星沙的几个小学门口,不少小男孩的手上都拿着厚厚一叠卡片。不时就有几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小脑袋碰到一起就挥舞着卡片相互“炫耀”,争得脸红脖子粗。
对于家长来说,这些卡片确实一无是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是他们社交的“身份凭证”,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是他们与同学“竞争”的条件,王先生的例子中,过去孩子沉迷于此的时候,并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等到孩子花费巨额的时候,才觉得气急败坏。
孩子沉迷于此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卡片的帅酷美
在过去,就有不少因为家长缺乏引导,而让孩子沉迷于电视动漫情节而造成的悲剧,例如孩子模仿喜洋洋灰太狼里面的情节,把小朋友给烤熟的事件,相比之下1500元的代价不足为提。
那么,孩子为何会对这种卡片如此迷恋呢?尤其是男孩子。仅仅因为卡面的帅酷美么?
- 崇尚力量的错误方式
对于小男生来说,他们往往更崇尚力量,而奥特曼恰恰是力量的极致表现,可以说,每一个看过奥特曼的小男生,都有着化身为奥特曼保卫地球的梦。
幼稚吗?确实幼稚,但孩子就是幼稚的。他们固然是不可能变成奥特曼的,所以动漫周边就成了他们的心头好,仿佛一卡在手,力量我有。
就像我家的熊儿子,他喜欢假面骑士、变形金刚、钢铁侠这些力量象征,所以他所选择的玩具都是诸如变身腰带、变形金刚这些。
他们崇尚力量,但是却无法获得这些力量,更没有家长引导他们对力量的正确认知,那么奥特曼卡片就是他们得到力量的最佳标志。
- 建立的错误的攀比心理
攀比是不可取的吗?并不,攀比心理正向运用在学业上,就是一件好事情,但孩子是不会有这种认知的。
当一个东西在孩子间形成了风气,那么没有的孩子,就会出现融入不了圈子的状况,说不上被排斥,但是没有共同话题,甚至会被取笑是孩子所面临的状况。
同时,孩子天生就会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拥有一张“稀有卡”,就是孩子间莫名的荣耀,会被羡慕被追捧。
而前阵子也有另外一个事件,同样是这样的原理:某品牌的电话手表特有的交友功能,以及其排它性,让孩子们必须要拥有该品牌的手表才可以加入好友圈。而加入后,孩子们又会比拼,谁的功能更强大(拍照、支付)等等。
- 建立了错误的金钱观
钱是要来花的,钱可以买来快乐,买来荣耀感,买来地位...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捷径”往往是诱惑他们走向错误的最大原因。
有一个问题是,他们知道1500元的价值所在吗?在他们看来,钱只是换来快乐的工具,至于这样做对不对,是否要有节制,光凭他们自身是没有这种认知的。
小结:不引导孩子认知的家长,终将苦果自食
像王先生的例子,生活中并不会少见,究其原因是放任孩子,让他们自行观看动漫,孩子会形成何种价值观全凭孩子自己的造化。
这些情况,只要当时家长有稍加引导,就不会出现。而这份引导也并不困难,往往就是一集动漫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因为忙而把孩子甩给电视爸爸,手机妈妈,那么结果,就是家长苦果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