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左侧小程序码进入购买页面
今年7月15日下午,我关注的某官媒微信公众号单独发了一条推送《求援!好吃的陕西大荔黑布林面临滞销》。画面上,一个头发花白的农民大叔蹲在一大片烂掉的黑布林旁边,手中拿着一个黑布林,眉头紧锁。
陕西黑布林滞销?
这让人觉得疑惑,一是我没有看到本地媒体的报道;二来,这个季节正是果子的采摘期,这个阶段果子才刚刚上市,然后就滞销了?
之后我也没有把这个当回事,但是几天之后,陕西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在微信公众号里吵的沸沸扬扬,很多官方媒体和助农平台纷纷发声,滞销的区域也从大荔一个县扩展到了西安周至以及临渭区。
从陕西黑布林局部种植地区果子滞销到全陕西黑布林种植区果子滞销,才仅仅一周多时间!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到底是啥原因造成的?
我这个人比较较真,就想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于是,我就在7月19号这天,约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一块去大荔和邻近的临渭区黑布林产区跑了一趟。
回来后又持续关注了一段时间陕西黑布林滞销的事情。如今这件事大体上也算是尘埃落定。
我复盘一遍陕西的黑布林滞销事件,从起因到结束,就像陷入了一场恶性循环。简单来说,就是:
陕西黑布林大丰收,有点儿供大于求,但本来可以卖上价,果农可以保本赚点儿钱,电商不知道从哪儿拿到了大荔政府出函,卖惨营销,结果引发了整个陕西黑布林的滞销,导致果农不得不用更低的价钱赔本卖果子。爱心助农结束,受损的还是果农。
当然其中种种细节,可讲的实在是太多了。
1
先说说,滞销的消息是从哪里来。
官媒微信公众号发的这条推送最后写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一般助农信息,很少有这样的措辞,除非是这条文章通过某些渠道推送给了该官媒微信公众号 。
我注意到在这条推送里,出现了一个“阅农”的公众号,提示可以关注公众号后直接下单。
关注了这个号之后,我翻看了一下他们的推送消息。基本可以确定,滞销的消息,最早是从这里出来的。
7月10日,“阅农”发了一条推送,《求助!陕西大荔黑布林遭遇市场危机别让烈日下辛苦劳作的贫困户血本无归,政府发函,请求大家转发支持!》,内容和官媒微信公众号一模一样,目前这条推送的阅读量是7万。
这篇文章中还展示了大荔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函件。
据我后来了解,这个函件确实是真实的,并在文件中提到了农副产品滞销的现状。第二个,“阅农”是第一家在推送文章中,展示这份函件的公众号,9号发布的函,10号阅农就发了大荔黑布林滞销的消息。
大荔县部分农副产品滞销,跟大荔县黑布林滞销,是两个概念。大荔县的农副产品中,黑布林不算是支柱产业。
总之,这条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在5天后,出现在了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之中。有官媒背书,大荔黑布林滞销的事情,一下子就给坐实了。
我相信相关部门出具公函,希望能有电商平台来帮助果农售卖农产品,是出于好意。
但这件事情,从那条滞销文章发布那一刻开始,就失控了。
黑布林滞销风暴很快就席卷了陕西。
过了一周,“阅农”在7月23日推送了一条新的消息,《突发!对不起,车翻了,你买的黑布林可能滚下山沟了,我们全部补发,请您耐心等待》。
在这条推送里,不仅有大荔3000亩黑布林,周至的2.5万亩黑布林,一共1000多万斤的黑布林亟待销售。
8月7号,“阅农”平台又发布了《真诚的道歉!致黑布林爱心买家:对不起,我们食言了!》,文章指出,这次助农,一共有15万单次的人们参与到了这次的“助力黑布林”活动中,引起了超过几十万网友的关注及帮助,截止目前,一共帮助果农销售100多万斤黑布林。
说是道歉,其实满篇的内容都是在说自己没有做到最好,没有帮助更多的果农解决销售难题,感谢网友支持的留言,然后承诺做好售后工作。
至此,由“阅农”主导发起,其他电商平台广泛参与的陕西黑布林滞销爱心活动告一段落。
到这里,是不是一切看着都没有问题?一方滞销,八方支援。
但实际上,复盘整个事件,这里面的一些神仙操作,看的我也是目瞪口呆。
2
因为黑布林滞销事件,媒体也开始跟进此事。
有媒体到大荔县调查,找到了推文里的李大叔和孔大叔家发现,其本人并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了网络上疯传的“陕西黑布林滞销”求援主角,只是为了感谢电商收购自己的李子,配合着拍了些照片,以为是电商给拍照留底的。而平台对他们的家庭条件和情况的描述也与现实不符。
也就是说,公众号中那个蹲在一堆烂果子旁边,愁眉苦脸的,其实是摆拍出来的。
这种摆拍,我在现场就遇到了。
现场遭遇:同村农户不同声音 电商指导拍摄营销素材。
一个村里的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在一片烂掉的残次果旁边蹲着,讲着自己家里种了15亩黑布林,再卖不出去就活不了,一斤5毛钱连本都不够,而在一旁,一个电商公司的工作人员则拿着手机录着视频拍着照,详细的记录着。
老大爷讲的是声泪俱下,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但很快尴尬的一幕就发生了,这片果园,不是这个老汉家的,他只是来配合电商拍些素材。而随后,老大爷又被带到别处拍摄。
这一刻,我被大爷影帝般的演技给征服了!
而就在这个果园的旁边,种了10亩黑布林的杨大妈说,她家的果园今年比去年卖的好多了,8亩地已经收入了3万多,根本不存在滞销的事情,只是价格没有原来好,有些人不愿意卖。
杨大妈说,开始一斤可以卖到1.4元,因为周边的黑布林大量上市,后面价格一直掉,最低都降到了6毛钱,很多人想等价格好了再卖,谁知道越等收购价格越低。
最主要的是,在整个陕西的黑布林种植区里来讲,大荔县并非是黑布林的主要种植区,像周至、临渭区才是大面积种植黑布林的区域,一弄就是上万亩。
这次滞销事件里,最受伤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果子还在地里呢,就被滞销了。
我跟果农以及做电商的朋友大概聊了一下,觉得一开始陕西的黑布林完全称不上滞销,顶多算是市场疲软。
果子大丰收,供大于求。不好卖,这是正常的。
为什么就成了滞销?
3
我跟着朋友在大荔县走了一圈。
回西安后,又找了一些资料,有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前期消费者普遍反映果子口感酸涩,导致整个市场销售疲软,而且果树品种老化、集中上市等,也影响着当地黑布林的市场销售。
这里得先说一下,今年是陕西地区黑布林的丰收之年。
一来是气候环境好,二来主要是果农比较努力。
因为去年的冰冻灾害,黑布林欠收。所以今年在给果树疏花阶段,果农们就选择了多留花。本来一个枝上七朵花,今年一个枝上十几朵花。挂果以后,还有个疏果的阶段,但有的压根就不疏果。
赶上气候环境好之后,果子的产量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但问题也都在这里,果园需要照顾,现在村里青壮年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在经营果园,精力有限。
一颗原本结100颗果子的树,结了200颗果子,再加上精力有限的果农,你觉得果品质量会高吗?我是不敢保证。
这只是其一。
其二,果子在成熟之前,很多果商会选择抢先机。能挣钱的永远是第一批最早上市的果子。一般果子抢先上市,最多就是没啥味道。但这黑布林没成熟之前,特征就是酸涩苦,两个字概括就是难吃,四个字概括就是特别难吃。
很多通过电商或者别的渠道购买黑布林的消费者,很快吃到了黑布林的苦头。
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对黑布林的评价会是什么?除了给差评之外,我想不出别的评论。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因为今年陕西的黑布林就是这么干的。果商抢先机,果农为卖钱,在真正的采摘季来临之前,就早早上市了一批六七成熟的黑布林,结果捞了一票差评。
等到黑布林真正采摘季,大家忽然反应过来,今年的果子卖的比以往还要慢一些。赶着采摘季而来的客商,首先收到的消息是,今年的黑布林品质不行。
低口碑加上今年黑布林大丰收,果子确实卖起来不怎么好卖。这是现实情况,但在公众号的推送中,大荔的黑布林难卖跟这些因素都没有关系。
大荔的黑布林滞销主要原因是,中间商一边压价,一边不上门收果子。
这多么矛盾,不上门收果子,哪来的不断地压价,找的谁压价?找果农吗?果农不是讲,没人上门收购吗?
怎么解决市场疲软?你看人一把给搞了个神仙操作,就直接讲,滞销了。
大荔黑布林滞销了!果农特别惨!
过了两天,陕西黑布林滞销!果农特别惨!
这里面被坑的最狠的可能就是临渭区故市镇,李子是当地扶贫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产品覆盖李子早中晚期各个时段,从6月上旬到9月下旬都有持续的李子供应。结果当季的李子品种——黑布林也跟着躺枪陕西黑布林滞销事件。
果子卖不出去,您能怎么办?你只能跟着摆拍卖惨了。要不然,真的就卖不出去。
有意思的是黑布林滞销风暴席卷陕西之后,面对媒体采访,大荔县表示,我们没有滞销,我们的果子一直都在卖!早都卖完了,有些电商平台没有底线,卖惨营销。
3000多亩种植区,最早通过电商平台卖惨的区域,顺带着坑了后面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区域。
大趋势之下,说你滞销,你就是滞销了。
4
我查询了“阅农”的账号,他们建有自己的微商城,主要销售应季水果、蔬菜肉蛋、干货杂粮等。
大荔黑布林滞销这条消息最早由他们发布,文中描述的情况之严重,果农生存之困境让人看着都心疼,加上一单只需要不到30元就可以买到10斤,远比水果店便宜,爱心购买者趋之若鹜,最后15万单次的销量就是证明。
但实际情况是,如前头所讲,这些文章里的伤心的果农,是摆拍出来的。所谓的滞销,是预设的,与事实不符,大荔县相关部门出来辟谣。只有市场疲软,不存在滞销,滞销的意思是,果子卖不出去。
那为什么非得打着滞销助农的旗号?
据我所知,一般以爱心助农为名义进行电商销售,借着“我在帮果农”这个前提,电商的赔付率可以下降近10倍,而且好评率还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就如这家平台所讲,不到三十块钱的果子,可能连一包烟的钱都不够。
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讲,购买爱心产品,收货迟慢,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东西是否好吃就不再考虑了。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潜在的思维:我这是在“帮”果农。官媒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底下,爱心人士购买收到货后纷纷留言,酸,涩,难吃,成了黑布林的代名词。
但仔细想想,一包烟钱都不够,退啥呀,不退了。就当是献爱心了。
爱心,在这个时候是一门生意。
“阅农”平台29.8元十斤的黑布林销售量转化超过15万单次,他们声称十斤黑布林的成本是16元,即一斤1.6元,但另一家电商“农梦派健康生活”公布的助农成本价是19.9元十斤,一斤黑布林的价格在8毛钱左右,两者价格相差达10元之多。
但果农得到了收益是一样的,等电商介入的时候,当地大部分果农最后得到的都是一斤8毛钱左右的收入,有的地方果农甚至5毛钱一斤将果子忍痛卖掉。
滞销之下,你的果子再好,是卖不上价的,议价权并不在果农手中。并且果子保鲜期很短,要不低价卖,就只能等着烂在地里。
就压价这事儿,还真不是那篇滞销文章里的中间商。至于说是谁,就真不好讲了,滞销的风声一旦被放出,果子掉价很正常。
5
同样的,滞销风暴之下,参与此次爱心助农的大部分商家,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此次黑布林的销售,成本最高的反而是人工和包装快递费,包装的,采摘的,分拣的,装车的,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就得100多元,平均到一件就在1.5元左右,而一件快递的包装箱是2.7元,快递费5元,以及其他耗材、折损等,这些成本加一起就超过10元。
带我去考察的朋友说,他们上百人半个多月销售了110万斤黑布林,和“阅农”平台的量差不多,但是他们一单卖20,人家一单卖29.8,不能说,所有参与此次助农的电商平台没挣钱,还是有人挣了钱的。
这里面,快递公司真的是献爱心了。
10斤的箱子,全国发,一单只收5元,快递公司需要一辆大车,天不亮就到渭南仓库等候装货,下午装好货后直接拉到西安的配送中心发往全国。
这样下来,相当于这一个车就只为这一个点专门服务,一车能拉4000多单,按正常的价格成本核算,快递公司一车下来甚至还会赔钱。
总之,到了8月份,陕西黑布林滞销风暴,总算是告一段落。是不是皆大欢喜,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想聊一点自己的看法。
7月初的时候,朋友公司同事一起先后跑遍了渭南市大荔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周至县的黑布林主产区。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市场秩序混乱,三地的黑布林集中上市,量特别大。
收购价格一直在降,有的时候一天早上收购价和下午的收购价相差达20%。而且往年的往年的很多大客商今年没有来,水果交易,靠的就是大宗采购。这条路一开始就没走好。
在新闻中,比如大荔县,黑布林在他们那里就是小产业,一众的配套设施压根没有,产业链不健全。
此时,电商的力量就显得额外重要。
阿里、京东等平台上的多家电商企业和供应链也开始深入到大荔、周至等地进行大量采购,助农销售,对缓解当地果农的卖难的问题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商的销售占比也较往年大幅提高,甚至一度超过50%。
我不好评价,在整个事件中,发布滞销消息的平台是出于什么样的意图。
农产品市场是一个消费市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是农产品定价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因此往往会出现价格越低越没人买,越卖不出去的怪相。
我此前做过一个统计,有一年仅人民日报官微在半年内就发了不下30余条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爱心助农的微博,而滞销的产品往往是大众农产品,报道的地域均局限在村镇一级,且以村户居多。
媒体平台的发声确实对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带来了一些改观,也吸引了一些客商和电商前去采购,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
一方面是政府没有对此建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旦遇到这种卖不动的情况,就只是想着怎么尽快将农副产品卖出去,至于什么价位卖,不重要。
对果农来讲,种植的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产品品种是否老化,果园管理是否标准,已经不是要考虑的事情。反正有人兜底,蹲在地头上摆拍,也无所谓,年年卖惨都行。
但从整个产业上来讲,这是对陕西黑布林种植并不是好事情。
作者:南山小石
西安市民
版式设计: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