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年糕妈妈成长营(ID:ngmmjy)
欣源有话说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很难受……
咱们可以了解一下,危险防不胜防,尤其是孩子们一起撒欢儿追逐打闹,相互“比试”的时候。
事情发生,还常常投诉无门……器材旁往往有提示啊!
如果是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儿导致受伤,找到肇事者,扯因果关系,责任划分,两边儿也常常扯不清楚……麻烦又麻烦。憋屈又憋屈。心疼,悔恨,自责,责怪他人,家人互相责怪,纠结……内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跟肇事方、小区管理者、警察、律师、医务人员频繁交涉,频繁请假照顾受伤的小朋友,却又要努力赚钱治病……繁琐又繁琐,身累心更累!
看看这事儿可多了,网上随便搜搜,扯皮的事大把:
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啊!想想万一出事,得多麻烦,咱们真得仔细考察。
(跟大家提醒下啊:注意又注意!万一事情发生, 第一时间喊警察!不要破坏现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感谢糕妈提醒大家,整理分享哦!在这儿,欣源主要想跟大伙儿补充分享一下,孩子太小, 说教听不懂,打骂没用(搞不明白逻辑),怎样给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做 安全教育。
孩子们都喜欢玩健身器材,我们也喜欢在一旁拍照……看孩子爱玩儿,也总是不忍阻止孩子的探索欲望。
我们管孩子的边界在哪里?方法如何呢?
怎样向孩子传递危险,让他既不会放飞自我,又不会畏首畏尾?
不要简单粗暴,把孩子扯走了事哦(“危险”啥意思?听不懂,联系不起来!孩子极有可能在后边儿拖着大人手哭一路……)。这可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机会!既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也给他传递了危险边界的概念。
看这些文章,深入了解具体危险点在哪里,自己上手先操作一下,再演示给孩子看!这样有利有据,帮孩子“ 可视化理解”(百闻不如一见哦),最好能找更有趣的玩耍方式替代,孩子往往也不会太闹了。
这么看来,扯走了事,多可惜啊!而且孩子没能理解,大哭大闹半天,咱们并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倘若让孩子理解了,他会思考判断,下回自己尝试做决策,也会在意妈妈的意见。可以说,搞懂一次,一劳永逸哦。
1.可视化理解,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看这图文,甚至视频!尤其视频,视觉冲击太大了。见仁见智吧。日本人在这一点是放飞自我的,柯南都是儿童节目, 也会让孩子把自己养的动物亲手杀了吃……让孩子知道这世界真实的模样。
我个人觉得还是悠着点儿的好,这也是一个妈妈本能的直觉呢。谁都希望孩子的世界美好一些。
2.那可视化理解怎么做?拿 草,或手套,布娃娃,衣服角等替代物演示就好啦!
比如,怕孩子玩刀子玩剪子切到手,不用真的给孩子看剁手视频啊……平常切菜切肉,就是很好的替代物。孩子看在眼里,咱们简单提一提“手指会受伤 ”,还是容易理解的呢。
前阵子,一则视频让糕妈看的心里一惊——
一名广东佛山的四岁男童,跟着妈妈一起下楼遛弯。在小区楼下健身器材区域玩的时候,妈妈看了会儿手机,孩子出事了。
@南方卫视
当时,这名男童是反向坐在健身设施中间,当他身体前趴时,手柄顺势倒下。而他放在设施上的小手瞬间被夹住了。
经送医院检查后,孩子左手无名指第一指节骨头已经粉碎,需要截肢。
@南方卫视
得知结果,妈妈后悔不已。哎,谁能想到呢?简简单单下楼遛个弯,就在平时大家都在玩的健身区域,居然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无独有偶。
现场玩“开汽车”游戏,孩子“小鸡鸡”被夹住!
10月6日下午3点40分,冉屯路与秦岭路交叉口东侧路南的冉秋苑。
这是一个临冉屯路的小游园,站在路边就能听到孩子哭声、叫声传出来。
游园厕所南边围了一堆人,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孩子趴在一个方向盘形状的健身器上,和孩子一起哭的,还有孩子的妈妈。当时,她把孩子放到方向盘上玩“开汽车”游戏。
这个健身器叫着肩关节康复器。
顺着孩子开裆裤可以看到,“小鸡鸡”夹在方向盘转动轴套与轴中间的夹缝中,因为夹住后方向盘转动过,“小鸡鸡”被拉得很长。
孩子哭闹着,妈妈牛女士也哭得稀里哗啦。
桐柏路几名巡防队员不让人靠近这里,他们已打了119和120。
解危:消防队员用秀珍工具解决问题:
很快,中原区消防大队派消防队员赶到现场。
他们带着大型切割器和扩张钳、消防剪,赶到后发现,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因为这个地方无法下切割刀,一旦切割,可能二次伤害孩子,风险太大。
他们拿出小刀和小钳子,蹲在方向盘下。
三位队员仰脸小心地撬着,一道道汗水从他们脸上掉下来。
大约20分钟后,一名队员说了声“好了”。孩子突然不哭了,“小鸡鸡”获释了。围观的人一阵欢呼:“消防队员真有办法。”
孩子的“小鸡鸡”被夹得红红的,肿起来了。牛女士抱着孩子,上了120急救车。
市民声音:街头健身器多次弄伤孩子
看到前前后后这一幕的王先生说,这个游园中的健身器已经不是第一次伤害孩子了。
“前些时,几个小男孩在南边一个筒状的健身器边玩儿,一个男孩的胳膊夹进筒内的夹缝内,哭了好久,胳膊都肿了。”
王先生建议,有转动轴的健身器,应在活动轴外面装一个铁罩,能降低许多风险。
部门声音:“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这个游园的责任部门是中原绿化所,一名工作人员说,游园内的健身器,是由教育体育局安装的,是惠民工程的一项。
听说这起事故后,这名工作人员认为:“健身器上写得很明白,孩子在健身器上玩儿,应由家长带着。这个被夹的小男孩才9个月大,孩子是被母亲抱着放置到方向盘上‘开汽车’的,如果孩子自己爬到这个健身器上,最少也要8岁左右,那他绝对不会穿开裆裤。孩子妈妈把孩子放在方向盘上时,应该向下看一看。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昨日下午,孩子妈妈牛女士在电话中说,孩子转到儿童医院后,“小鸡鸡”一直肿着。“大夫检查后说让观察,我怕将来影响他的生育,也怕肿着影响他排尿。我们昨天晚上就回家了,大夫说,在家观察一段后,我们再去复诊。”
“健身器吃人”的案例,不是第一次了:
2020年4月,湖南湘潭某小区,一名2岁女童趴在脚踏式健身器材上,一只手伸到了下面,意外被健身器材给划伤,一共缝了8针。
2018年2月,湖北武汉一名8岁女童在玩太极推揉器时,双腿夹在推揉器的钢管支撑上,整个人斜挂在中间的立柱上,一动不动,不幸身亡。
2015年6月,新疆一名5岁男孩跟着其他两名小孩从荡椅上跳下。这时荡椅已经失去平衡剧烈摇晃起来,男孩一时躲避不及,头部被卡在荡椅与地面之间,造成颅脑损伤当场死亡。
这些惨剧,不免让人唏嘘。为什么看似安全的健身器材,却成了伤害孩子的“杀手”?
因为, 健身器材根本不是儿童游乐设备!
一般健身器材区域,都会树立一块警告牌,上面写的非常清楚:
12周岁以下儿童应在成年人监护下进行锻炼。
放任孩子独自在健身器材区玩耍,本就是非常危险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就算有大人在旁看护,这些器材对小宝宝来说,也绝不是安全玩具。今天糕妈就带大家好好了解下,健身器材为何对宝宝不友好——
健身器材操作不当,有多危险?
糕妈盘点了下发现,目前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种类,主要有这些:
双人漫步机、划船机、扭腰器、单人腹肌板、太空休闲椅、太极推揉器等。
每一种健身器材的背后,隐藏着多大的安全隐患呢?
双人漫步机
双人漫步机的高度是符合大人身高的。因此从脚踏到扶手的距离,基本都是固定的,大概在90厘米左右,大人使用时,可以非常轻松把手搭在扶手上。这个高度对小朋友来说,就没那么友好,妥妥地高了。
1. 太高的扶手孩子容易脱手,摔出器械外。
2. 如果孩子正好站在晃动的漫步机前后方,可能会被脚踏砸到。
3. 笨重的脚踏来回晃荡,可能会卡住或者撞到小孩的身体部位。
划船机
划船机拉桨需要非常大的臂力,并且要求能稳稳放下。小朋友根本无法推动,而且小朋友的手臂和腿都不够长,无法以正确姿势够到划船机的手柄。
但是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危险——
划船机座椅和手柄能上下摇动,手指等身体部位可能会被夹住。比如上面那个四岁男孩,就是手指被夹住,导致截肢。再看一下这个看着都觉得痛的动图。
另外,划船机落下时巨大的冲力,小孩如果拉不住,可能会砸伤围观的孩子,或者伤到自己。
而且,把手和脚踏位置对小孩来说太远,坐上去拉不到,可能会有摔落风险。
扭腰机
看似都是圆角的扭腰器,小孩子操作不当的话也不安全。
扭腰器的底盘非常灵活,使用时需要拉住扶手,进行旋转。
但是扭腰器的扶手高度,并不适合身高较矮的孩子。
有些孩子可“聪明”了。既然身高矮,咱就坐在底盘上玩! 左右转动非常容易崴脚。
当然,有些小孩会选择站着玩, 没拉稳扶手会摔出去,磕到或者摔伤。
单人腹肌板
这个器械是用来锻炼腹肌,所以正确的使用方式是:
然而,很多孩子却是用来攀爬玩耍,因为杠杆之间的缝隙并不大,手脚等被夹住的风险就很大了。
有些孩子甚至用它来当作滑梯,从上滑下。一不小心,屁屁就被硌疼了。旁边扶着的小手,也很容易卡进缝隙中,而滑下去的重力会让来不及伸出的小手被强行扭转。
太空休闲椅
这种类似秋千的设备,会让孩子们特别青睐。当然,因为并不是专门的儿童秋千,所以危险也不知不觉降临。
1. 没有安全带,飞得太高孩子容易摔出去,甚至倒栽葱。
2. 链条结构的绳索会让孩子的手指卡住。
太极推揉器
两个并排的大圆盘看起来很有趣,不少小朋友会去摸摸碰碰。
一不注意,手就被卡住了。
如果圆盘转速过快,靠近时身上皮肤可能会被划伤,而且人都可能会被卷进转盘中卡住,引起更大的事故。这就是妥妥的教训——
街头调查 健身器材好多已残废
昨天下午,晚报记者调查了部分装有健身器材的小区和游园。
伏牛路与伊河路交叉口一个小区,一个跷跷板的一个扶手已经不见了。小区保安称,这些健身器归物业公司管,没听说物业修过。“没有专业工具和专业配件。”
五一公园里的体育中心,前些时,这里健身器材一半受损,虽然维修过,但是,还是有一架漫步机的一条腿被扔在一侧。
晚报记者调查了9个小区和游园,没有一处的健身器械完好无损,不是丢零件,就是坏在那里无人问津。
一家社区的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市区内的健身器材,有两种安装途径:一种是小区自己装的,为的是提升小区的品位,一般由小区出资。另一种是公益的,如公共游园和大型公园里的器材,不少是体彩部门捐建的,由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安装,一般隔几年更换一次,但维护这一块一直存在政策空白。
“就拿小区的物业公司来说吧,虽然有水电工和维修工,但健身器材太专业,一旦坏了一个零件,只能换一套,我们物业公司没有这个财力啊。”
“这两类身份不同的健身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安装后一旦损坏,很难找到有人维修。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说,更怕伤了市民。健身器使用率高,算是易坏品,维修更显得重要。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希望促使相关部门重视维修健身器这个工作。”
带娃在小区,到底该怎么玩?
健身器材的隐藏危险实在是太大了,看着都让人害怕。所以娃在小区玩耍,最好不要去健身器材区域。
带娃在小区里玩耍,怎样才能玩的既安全又开心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开有车经过的区域。
选择花园或散步道等小区规划好的活动场地,才能让宝宝撒开丫子跑。
1-1.5 岁
这个阶段正是学步期,所以带娃一起在小区里散步溜达就很开心了。
牵着他的小手,学学步,边走边和他认识那些花草,摸一摸,闻一闻。或者看看天上的小鸟、云朵,就很有趣了。
或者推着玩具车,跟别的小朋友互相交换着玩。
1.5 岁- 2 岁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已经走得很稳啦!所以妈妈们可以一起带娃在小区花园里跑跑、跳跳、爬台阶,或者一起玩“你扔我接”的传球游戏,能让宝宝好好耗电。
另外,宝宝还可以玩很多车。 扭扭车、滑板车,三轮车……都能让娃玩上好久。
2 岁- 3 岁
这个阶段可玩的东西就很多了。
宝宝的认知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春天可以跟宝宝一起去找美丽的花,秋天可以一起捡形状不同的树叶,小区里的每一处花草,都是认知的好地方。
而且他们逐渐有了社交意识,跟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情商和社交能力,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培养。而且他们还喜欢和更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玩,跟他们一起玩跳格子、转圈圈、躲猫猫……
另外, 驾驭平衡车、滑板车的能力,在这个年纪都会大大得到提升。别忘了带上头盔哦!
最后要跟大家强调的就是,不论在哪里玩,大人的视线一定一定都不要离开孩子,哪怕一秒钟。很多意外和伤害,都是大人及时发现就能避免的。
作者 | 年糕妈妈成长营
来源 | 年糕妈妈成长营(ID:ngmmjy) 年糕妈妈的官方教育平台,关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探讨你关心的幼儿园教育、性格养成、智力发展。关注我,抓住孩子的黄金发展期。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