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人瓦特改良成功实用型蒸汽机为标志,人类社会在18世纪60年代正式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较之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正是这种对能源利用方式的更新和变革才造就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实现,能源的重要性自然也不用多说,那么如今人类社会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能源是什么呢?我想所有人脑海中冒出的词儿都一样,那就是-石油。
图1 石油已成为"工业的血液"
人类很早就知道石油这种能源的存在。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古代文明就已经懂得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等各种用途,而公元7世纪开始拜占庭帝国海军仗以横行地中海、黑海的"希腊火"就是用石油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海战武器,在中国,陕西延安附近的石油被初步利用的时间更是长达千年之久,当然,尽管古人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但实际大规模利用要到19世纪后半叶了,1856年,在普洛耶什蒂建立了人类第一座规模化炼油厂,利用大气原油蒸馏装置炼制灯用煤油,此后随着人类对石油成分的逐步研究和理解,石油迅速成为主要的消费能源之一,堪称"工业的血液"。
图2 中国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
而在中国,尽管早在西晋时期就由利用石油资源的记载,但真正大规模消费石油还是起于新中国建立之后。众所周知,1949年之后,在前苏联的帮助之下,中国迅速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仅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建设了156个工业项目,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攀升的石油消费,1969年,中国石油消费达到了40.2万桶/天,而如今呢?据国外权威数据,中国2018年石油日消费达到了1352桶原油,49年增长了33.8倍之多,原本依赖国内原油生产还能满足需求,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1993年开始中国就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仅仅去年1年中国就进口了4.61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3%,可以说一旦爆发战争,海上运输线被切断,中国庞大无匹的工业体系就将限于停顿。
图3 位于东部沿海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实际上各大国早早就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美国国会在197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和保护法案》,随即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目标是建立10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到2005年,美国已经建成了7亿桶的石油储备,据说目前已经达到了7.27亿桶;而欧洲从1968年开始就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欧盟各成员国石油储备基本都在80-90天之间,那么中国呢?说起来有点儿可怜人,中国在2001-2005年的第十个计划期间才正式建立国家性质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在这之前,中国各种储备石油加起来也只够用21天,而新建立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分为政府储备和企业强制储备两部分,目标是90天,政府层面陆续建成了9大石油储备基地,尽管自2016年后中国就没有公布过具体储备数量,但据外媒估计,政府储备加企业强制储备差不多由6.8亿桶左右,能保证约80-90天的石油消费。
当然,石油战略储备的根本目标是防患于未然,毕竟石油储量本身是有限的,特别是几个产油大国本身就处在态势紧张的火药桶地区,随时都有可能断供,前不久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遭袭击,产量在2天内缩减到原有的1/3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