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战再次爆发,会发生什么?美专家:核弹齐射,9000万人死伤

2019-09-29     123军情观察室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一次核战争的模拟,用于推演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下,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爆发核战争之后会发生什么,模拟的结果以4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整个过程形象展现了整个过程:俄欧爆发核战后的数个小时,欧洲几乎每个中心城市都已经遭到了5到10枚核弹的直接袭击,受袭地区将有9000万人立刻死伤,随后核辐射逐渐扩散,整个欧洲的人口都将因为巨大的核辐射而死亡殆尽,随后更是在全球扩散​。

推演的结果还对核战争之后的态势发展持一种悲观态度:即刚开始的时候,核轰炸的首要选择仅仅是军事目标,但随着损失加剧心态崩溃,大家都开始破罐子破摔,双方最终将彻底毁灭对方变成了目的,人口密集的非军事地区随后也成为打击的目标,核战因此失去控制。 其实,仅从上述两点视频里反应的内容来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最新推演结果似乎不令人十分意外,这个结果呈现了核大战的恐怖景象,也强调了核战争发生之后双方会从有限打击最终变成大规模的核报复,这些前人早有提及​。核战争到底有多么恐怖,早在1945年全世界人民就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爱因斯坦曾说:我并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肯定是用石头和木棍。从这番话不难看出,这位天才科学家也对核武器深深的恐惧。

而即使没见过核爆广岛,长崎,在众多的核实验影像资料和影视作品当中,对核弹的威力也都有十分形象的反映。上个世纪60年代,核战阴影更是早已深入美国文化,因为当时美国尽管社会繁荣,经济发达,但每个美国人几乎无时不刻不处于核大战的恐怖阴影当中,早上起来面对繁荣的城市,却发现一颗核弹从天而降,对当时的许多人而言,这就是现实担忧,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更是把人类拉到了核战争的边缘,整个美国社会都笼罩在世界将随时毁灭的紧张气氛里,美国政府甚至从小学校开始教育孩子们学会如何在核战中避难

甚至仅仅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卖根本没用的防毒面具和防辐射服的商人都能捞一笔大财,而艺术家们对核战争之后的世界进行幻想甚至直接诞生了废土文化观,基于此而诞生了大量的电影,书籍和游戏,可见,当时对核战争的恐惧早已深入骨髓。

而在美国高层,对于到底应该依赖哪种核战略,也早就爆发过有限核战争和大规模报复的理论之争,这种思潮影响至今,普林斯顿大学当时也处在风暴的中心。50年代美国艾森豪威尔时期,因为美国有绝对的核优势,艾森豪威尔主张削减国防开支发展民生,削弱了常规部队之后,美国的安全就只能交由大规模核报复来保障,因此当时的美国政府一直秉承大规模核报复的策略,美国高层认为,美国只要证明自己能用核弹彻底毁灭对方,就能有效地阻止热战。然而等到苏联拥有了洲际核导弹后,这种战略的真实性就被现实否定了。因为苏联也有了大规模的核报复手段,此后几十年双方都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当中,而越南战争的爆发则证明,核平衡依然无法保障不爆发热战。

美国因此开始将平衡常规战争和核武攻击的关系,即维持摧毁对方的能力,从而转变为有限打击上,同时开始投入资金重视常规武力的发展,而当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考夫曼教授就是反对大规模核报复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今,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结果仍旧表达了这种想法:核大战当中不存在任何理性,有限核战争仅仅在核战争爆发前有效,而之后就只能是大规模的核报复了。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在此时推出这个推演结果,当然也不是只想重复前人,除了单纯警戒人们之外,也是对当前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的一种告警。自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不少欧洲专家已经发出警告,欧洲爆发核战争的风险已经加剧,这部短片,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这种担忧心态的反应。

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恫吓欧洲的一种策略,因为对于没有核弹的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对核战争的恐惧心态开始变得强烈,然而除了依靠美国和北约外,欧洲几乎没有对俄罗斯进行核反击的能力,这种恐惧感已经明显反映在了一些国家身上,例如处于"前线"位置的波兰,此前甚至直接要求美国直接部署其国内,理由则是"一旦遭单侵略就核平俄罗斯保卫自己"。如果美国是想用核战风险来敲打欧洲,让欧洲更团结在北约身边,也是说得通的一种策略。

不过,跳出政治思维角度去看,仍然能发现普利斯顿大学在提醒所有人:即使今天人类社会繁荣昌盛,但是其被人类亲手毁灭的风险依然高度存在,因此人的理性才是抑制核战争中的最后一根保险栓。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理论似乎也受到了质疑,​前不久曾有专家提议将核弹的管理权交给人工智能,让它来决定人类的生死,那么问题就来了​,机器真的能比人更加理性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TBcfW0BJleJMoPMWt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