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天变冷了,北方的筒子们再熬两周就可以感受“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而南方的小伙伴只能瑟瑟发抖,抱紧自己了。
这两天也有好些爸爸妈妈给我留言,问我怎么给秋冬的小宝宝们穿衣服,特别是新生儿,裹太多感觉宝宝像粽子都动不了了,不裹又怕着凉……嗯,这个天气是有点纠结,我今早上也在给MonMon穿卫衣还是针织衫之间纠结许久,感觉卫衣热了不方便脱,针织衫又怕漏风……
来吧,归纳一下0~3岁的小婴儿和小宝宝,在秋季穿衣方面可能会遇到的几个问题,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小科普:婴幼儿比成年人更耐寒、更怕热!
别看小宝宝很柔弱,可是他们是真真的“火体质”,比我们成年人更不怕冷!MonMon有个青梅竹马的小妹妹很厉害,从出生开始,大冬天也是光腿穿个高筒袜就好了,从小到大都不生病,小仙女无疑了。
当然,大部分的宝宝没那么夸张,那么,怎么判断该给宝宝穿多少呢?
有一条简单的法则——参考爸爸的着装。
一般情况下,爸爸都比妈妈更耐寒一些,也更贴近宝宝的体感,所以当“妈妈觉得宝宝冷”的时候,不妨先去问问爸爸是不是真的冷,再考虑要不要给宝宝穿秋裤哟!
注意,从新生儿阶段就可以参考爸爸了,新生儿也是不怕冷的。
网上还流传着一个穿衣加减公式,以26度的舒适体温为标准,所穿衣物数量为:26°-室温。
下图是一个衣服的温度参考值,那么根据这个参考值来看,比如今天室温是15度,那么宝宝需要穿的衣服为:26°-15°=11°,则可以搭配为:薄棉毛衫(1°)+厚羊毛衫(4°)+薄款羽绒服(6°)。
网图,侵删
是不是也很简单明了?
判断标准的科普已经深入人心了:摸后脖颈。但实操过程中,妈妈们仍有很多疑虑:手冷脚冷不是冷吗?围了围巾的后脖颈温度靠谱吗?晚上宝宝躺着睡觉摸不到后脖颈怎么办?……
所以,我在实际中,一般是以后“后脖颈+手心+全身”温度来综合判断的,大致有这几个判断点:
以上这些都是针对宝宝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比如睡觉、安静、低调玩耍、看书时。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一旦运动,哪怕只是简单的蹦蹦跳跳,也很容易出汗,那么,针对宝宝游戏和运动,我们建议:
我们常识里面,觉得感冒就是因为着凉,可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已经裹成了小粽子,还是感冒不断呢?
原因恰恰是:穿太多了!
妈妈觉得宝宝冷——妈妈给宝宝穿很多——宝宝一动就出汗——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冰冰凉,停止运动下来以后就更冷——感冒了——妈妈给宝宝穿更多——宝宝更容易出汗——一冷一热更容易感冒……
看了这个循环示意,有没有发现症结所在?——宝宝比成年人更容易出汗,而温差和出汗才是感冒的罪魁祸首。
因此,少穿一点,该脱就脱、该换就换,宝宝反而更健康呢。
我一直推崇襁褓和睡袋,不分冬夏。在这个问题上就更推崇了——襁褓或睡袋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更踏实,也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宝宝因为踢被子造成感冒的现象,让宝宝和妈妈都睡得更安稳。
当然,睡袋的选择也有一些小技巧,我的建议是:
小婴儿因为新陈代谢旺盛,非常非常容易出汗,上文也提到了,一旦出汗就容易感冒,那么,有哪些时候容易出汗呢?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穿着稍微少一点可以给宝宝更多锻炼抵抗力的机会,更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所以秋天宝宝的衣物增加一定不要太多太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