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的正统续集,怎么就被拍成了超级英雄电影?

2019-12-11     奇遇电影

1980年的恐怖片《闪灵》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讨论,能做到如此历久常新的电影,能有几部?

更不可思议的是,经历过几次影视重拍,40年之后,它终于迎来了斯蒂芬·金钦点的“正统”续集——《睡梦医生》(Doctor Sleep)!

消息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40年一期待,可谓是吊足胃口。

日本版电影海报

11月底首映后,它的口碑不俗——IMDb 7.6、烂番茄也有77%的新鲜度,昆汀把它列入年度最佳前三名(第一名正是《爱尔兰人》)。

但很可惜的是,它的票房扑街了,首周只有1400万美元,最后收7000多万。

不过,作为斯提芬·金的书迷和恐怖片爱好者,这部必刷。


40年前,史蒂芬·金一点也不喜欢电影《闪灵》。

彼时,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刚刚写出自己的代表作《闪灵》,这部作品脱胎于他的真实生活,小说中的主角正是史蒂芬·金压力与恶习的集中承载体。


小说在出版之后大受欢迎,也赢得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关注,他与史蒂芬·金取得联系,准备将《闪灵》改编成电影。

史蒂芬·金因获得大导演的认可,非常兴奋,他甚至自己改编了一版剧本寄给了库布里克,希望能被直接采纳。

然而库布里克并不领情,他直接和另一名小说家黛安·约翰逊写了一版与原著大相径庭的新剧本,而史蒂芬·金的那一版,他甚至连看都没看过。

史蒂芬·金与库布里克


不信鬼神的库布里克,大量删改了原著当中的奇幻元素,导致《闪灵》由一部奇幻小说变成了一部心理惊悚片,基础设定、剧情、甚至结局都被他大改特改。

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与曲解原意的改编无疑令原作者非常不悦,史蒂芬·金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还数度表达他对这部电影和库布里克的厌烦:

“我觉得《闪灵》就像一台庞大、华丽的凯迪拉克,但是内装没有引擎。它上映时有很多评论不喜欢它,我跟他们的想法一致,那时候我选择不要说出来,但是说实话,我根本就不care这部电影。”

“库布里克,想得太多,感受太少。”

另一边,“魔改大师”库布里克当年也没多在意史蒂芬·金的看法,甚至还表示史蒂芬·金的“文笔不行”、“作品内容薄弱”。


由于对原著的曲解引发观众不满情绪,1980年电影《闪灵》初上映时,招来了很多负面评价。

但就像库布里克其他的电影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的评价反而越来越好,到如今,《闪灵》已经被广泛视为恐怖片经典之作,库布里克的改编也逐渐得到主流认可。


然而这丝毫改变不了史蒂芬·金对这部电影和库布里克的成见,到20多年后的今天,《闪灵》仍然是他最讨厌的电影(或许没有之一)。

因此,当40多年后,有人声称自己要为电影版《闪灵》拍摄续集,并且剧本还获得了史蒂芬·金的认可时,所有人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

迈克·弗拉纳根(Mike Flanagan),这位资历尚浅的青年导演,究竟是如何摆平史蒂芬·金对电影版《闪灵》的成见,拍摄出这部所谓的“正统续作”的?

这部电影的成色又如何呢?

史蒂芬·金与迈克·弗拉纳根


总体而言,《睡梦医生》对《闪灵》的电影版和小说做出了“教科书式的融合”。

一方面,本片与电影版《闪灵》有着高度关联性,我们可以在片中看到无数的致敬和复刻桥段。

另一方面,《睡梦医生》缔造的世界观更接近于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说,这是它获得史蒂芬·金认可的重要原因。

史蒂芬金认为《睡梦医生》拯救了他对《闪灵》的厌恶


为了让观众迅速回想起当年被杰克统治的恐惧,影片在开篇阶段就一比一复刻了电影《闪灵》的一些片段。

前作结局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得到了交代——杰克的妻儿幸存了下来,但妻子温蒂在不久后死去。


40年后,当年的小男孩丹尼已经成了大叔,但远望酒店的怨灵却始终缠着他,于是丹尼用自己的能力将他们封印在了内心的一个个“箱子”当中,这种能力名为“闪灵”,可以理解为某种超能力。

独自生活的丹尼一度失去人生目标,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用酒精麻醉自己。

伊万麦克格雷熟悉的脏马桶

幸而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进入了一家疗养院,用闪灵预知能力帮助逝者安息,因而得名“睡梦医生”。

在后面的剧情中,我们得知这种闪灵能力并非丹尼独有,能力者分散在各地,每个人所用有的闪灵能力也各不相同。

像其他涉及到特异功能的电影一样,本片的闪灵能力者也分成了正反两派。

正义的能力者一般选择隐藏自己的能力,如普通人一般生活;而以萝丝为首的反派,则通过吸食同类的闪灵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在影片中,反派们盯上了一个拥有强大闪灵能力的女孩——艾布拉,后者希望阻止他们的阴谋,于是与丹尼结成了同盟,共同对抗萝丝一行人,故事主线也就此展开。


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出现过无数次对小说版《闪灵》的致敬。

比方说,原著小说中幸存的黑人厨师迪克,在电影里被写死了。到了《睡梦医生》里,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活”了下来。


在电影《闪灵》中,被模糊化、神秘化处理的“闪灵”这一概念被完全揭露,回归了史蒂芬·金版《闪灵》的奇幻风格和灵异设定,且并不与电影版剧情矛盾。

与此同时,片中与电影版《闪灵》相关的彩蛋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无论是开篇复刻的丹尼踩单车,


还是那个童年阴影——裸体老大妈,

又或是最后回到远望酒店时的一幕幕经典镜头“回放”,都足以让库布里克的粉丝大呼满足。


总体而言,《睡梦医生》保留了电影版《闪灵》的剧情和人物设定,又将内核偷偷置换成了小说原著的奇幻风格和宿命轮回的论调。

在库布里克与史蒂芬·金二选一的选项中,导演迈克·弗拉纳根选择了第三个选项——“我全都要”,他试图做到的是“两边都讨好”,使这部影片无论放在哪边,都能称得上“正统”。

这几乎是一个最安全的选项,但与此同时,弗拉纳根也为“正统”二字做出了种种妥协,这些妥协或许会让你意识到,“大家好”,可能并不是“真的好”。


《睡梦医生》的导演迈克·弗拉纳根,在近几年凭借《鬼入侵》、《杰罗德游戏》等恐怖片成名。

他是一名很有想法的导演,作品皆野心十足。

在2013年的《鬼遮眼》(Oculus)当中,他使用了丰富的现代元素打造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鬼较量;


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杰罗德游戏》(Gerald's Game)去除了超自然因素,用单一的受困场景展现角色的绝望情绪;

《鬼入侵》中,弗拉纳根又将恐怖与亲情融合,煽情感十足。


不难发现,这位恐怖片导演一直在挑战着各种不同的风格,但弗拉纳根本人认为,他的作品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准则——“少即是多”,他始终希望为观众留下想象空间,从而“催生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恐惧”。

但是当他这次站在两位巨人的肩膀上,花费大量精力在两者之间斡旋时,他的“准则”和个人风格似乎被放在了最后一位。

为了给电影《闪灵》的粉丝一个交代,《睡梦医生》在前半程花费了大量笔墨去书写丹尼的劫后余生,导致全片节奏显得过于温吞。


为了讨好原著粉丝和史蒂芬·金,他将“闪灵”这一抽象概念,实体化为活生生的魑魅魍魉,使得影片的整体观感更像是《X战警》式的特异功能大乱斗。


电影《闪灵》中原有的神秘感和未知恐惧感荡然无存,“史蒂芬·金化”这一做法也呈现出了过犹不及的倾向,而弗拉纳根的“少即是多”准则几乎完全沦为牺牲品。

弗拉纳根仍在片中加入了一些“私货”,即他的故事编排固定格式——“心理空间-父母双亡-影影重重的叠加记忆”,但他的个人风格表达就仅限于此了。

必须说,相比于40年前库布里克“魔改造经典”的强烈个人表达,“两边讨好”这个最安全的选项,也是最平庸的选项。


整体而言,《睡梦医生》仍是一部非常符合当下审美的合格恐怖片,你可以在片中看到不少《怪奇物语》、《小丑回魂》等流行恐怖片的影子,影片在恐怖性、娱乐性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

它充满了对《闪灵》的情怀和精致复原的诚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粉丝的怀旧欲,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写给《闪灵》的一首诗”。

但由于妥协色彩过于浓厚,影片缺失了风格化的呈现和更加大胆的尝试,最终不免流于平庸。

《睡梦医生》的平庸,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今年的另一部“正统续作”——《终结者:黑暗命运》。


两部影片的豆瓣、IMDb评分都出奇一致地徘徊在7分上下,票房表现也都中规中矩。

仔细想想,阻止他们再往前一步的,或许正是“正统”二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3Ao9m4BMH2_cNUghl8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