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俄罗斯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通过俄网Polit.ru发布消息称,他那部前后拍摄十余年的旷世奇作,《列夫·朗道》(DAU)将于四月中旬通过官网发布。
绕过影院、跳过流媒体,直上资源。
堪称是这个晚春里的“核爆级发布”也毫不为过。
谁能想到,这部轰动全球的奇作,会在此时,用这种方式和观众见面。简直措手不及。
4月16号,《DAU》如约而至。
首先放出的是《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和《列夫·朗道:退变》(DAU. Degeneratsia),每部只需付3美元便能在48小时内任看。
这也很“DAU”——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仍旧将自己的作品锁定在他自己建造的系统内,也没有坐地起价。
仅仅3美元,就能将一个导演15年的功夫、700小时素材、一座虚拟城市及其历史,尽收硬盘里。
打从2006年从美版《GQ》知道这部电影和背后的离奇故事开始,迄今已经14年。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在不经意中就画上句号。
而围绕这部电影,在公众号、在豆瓣、在微博、在朋友圈,从艺术的、从政治的、从道德层面的撕裂,正在拉开序幕。
DAU是什么?
《列夫·朗道:娜塔莎》非官方海报
是21世纪以来,最具有争议性的社会实验和影像艺术,是本世纪的《意志的胜利》。
21世纪初,俄罗斯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准备拍一部关于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的传记片。
“疯子”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现现在的演员很难去想象曾经苏联时期的场景,以及那时人们的心理活动。
所以,导演就萌生出了“把他们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的想法。
在这个疯狂的想法催使下,导演按1:1的比例在乌克兰复刻了一座城,于是这个名叫“机构”的地方便诞生了。
在这个完全封闭的空间里,共有超过35万人参与。
被选中的400多人完全按照当时苏联的情景和生活方式来生活工作,不仅不要报酬,而且要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所有与那个时代无关的东西全都成了违禁物品,连提都不能提。
俨然一个与外界绝缘的“平行世界”。
导演还原了所有的细节,包括所有的服装(甚至是内衣裤)、发型、乃至食品包装和香烟牌子
该项目前后准备跨度超过十年,积累了700多个小时的镜头素材、250万张图片、4万件衣物、8000小时的声音素材、4000份文件资料。
最后,导演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依据不同年代的背景和顺序,制作出了14部时长不一的电影。
DAU系列14部电影(图片来源网络)
在今年柏林电影节首映的两部,分别是这个系列中的第12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和第13部《列夫·朗道:退变》。
毫无疑问,借着自身的话题度和背后动机,《DAU》瞬间“引爆”柏林。
影片的两位导演及《娜塔莎》的女主角(中)
关于影像伦理的问题,让DAU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大尺度的暴力镜头、真刀实枪的性爱场景、压抑恐惧的时代氛围,这些都让这部影片充满了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
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这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在片尾处有一场针对女性的严刑拷问戏,镜头直接展示了军官对女性扒衣服、扇耳光等一系列侮辱性的动作。
这段骇人且直白的拷问段落,令观众感到生理不适,备受折磨。不少观众直接退场,对导演破口大骂。
而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勇士”们,也给出了非常极端的评价。
大多数媒体还是给出了好评,尽管不得不承认它看起来的确有些诡异。
卫报(Guardian)记者称其是“一部怪异且令人毛骨悚然的影片”
但也有一些媒体看得一脸懵逼,比如下面这位国际银幕(Screen International)的哥们。
“没有上下文背景交代,这部戏本身感觉就像是一个粗略的,有些杂乱无章的片段”
最终,这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在柏林电影节中斩获杰出艺术贡献银熊(摄影)奖。
究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伟大艺术实验,还是“臭名昭著”的艺术丑闻?
影片摄影师Jürgen Jürges领取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
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娜塔莎》。
坦白来说,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尺度”。
影片主要描绘了一位名叫娜塔莎的服务员,她供职于一家秘密研究所经营的餐厅。在这个封闭的研究所内,汇集了员工、科学家和外国访客。
娜塔莎的日常生活很单调,白天上班工作,打扫卫生;晚上则和年轻的同事奥莉亚一起喝酒消磨时间,倾诉自己对生活的幻想。
娜塔莎(左)和她的同事奥莉亚(右)
在一次聚会上,娜塔莎和外国来的科学家卢克·比热变得亲密起来,在酒精的作用和彼此的吸引下,他们发生了关系。
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娜塔莎以为自己的生活会因为这次的“小插曲”而发生一些转变,没想到却依旧没有任何起色。
直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克勃格)中的弗拉基米尔·阿齐波将军对她进行审问,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将迎来另一重天翻地覆的变化。
影片的大尺度戏份发生在近三分之一处,而那段令人议论纷纷的暴力审讯戏则发生在影片的后40分钟。
除此之外,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描述娜塔莎的生活日常,她的工作情况,她和奥莉亚之间的关系,争吵、打架,再和好、喝酒等等。
对于那些对影片整体背景不太熟悉的观众而言,这些段落显然缺乏一定的戏剧性,也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导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只是要拍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从海量的素材中发掘出故事性。
所以很多时候,影片中大量细节的行为和反应都是来自这些非职业演员的自由发挥。
比如片中娜塔莎和奥莉亚打架的那场戏完全是两人真打,醉酒也明显是真的喝醉了
既然这样,好奇点就来了——这些演员,究竟哪些是他们在自然情况下身体的真实反映,而哪些又是带有强烈的扮演成分?
再加上,导演称演员在片中随时有叫停的权利,但是她们全部都坚持下来,并没有出现某些“失控”的场景。
这也意味着,无论在镜头前的他们呈现出一种多么生活化的真实状态,都会带有某些程度上的“表演”性质,而这自然会削弱影片所强调的某种真实的“窒息感”。
不过,目前官网上的这个版本,相比柏林首映的版本有所删减和调整,从原来的145分钟变成了如今的137分钟。
而由于时长的变化,女主角的态度转变也失去了原有的力度。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或许跟影片所面临的指责和争议也有很大的关系。究竟是出于导演自主的决定,还是针对批评的某种妥协让步,目前还无从得知。
不过,就影片目前的这种程度,仍然足以“吓退”一大批观众了。
从目前豆瓣上影片的评分构成来看,撇开那些之前没看片就打分的无效评分以外,最新的评价中,膜拜震撼的有很多,给出差评的批评声,也不在少数。
虽然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在这些封闭空间营造的压抑氛围之下,镜头略带侵略性的视角,都试图真实地展现出某种极权统治下,人物的困境与脆弱。
但有关影像伦理、导演的创作动机、该实验的社会意义,以及拍摄过程中演员是否受到心理创伤等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恐怕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讨论。
据称,另一部长达近六小时的《列夫·朗道:退变》,从柏林的355分钟变成了369分钟,反而长了。
《列夫·朗道:退变》
究竟增加了什么,又调整了什么?
或许要等观众们看完所有14部《DAU》的影片,以及更多的幕后影像资料后,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观点和答案了。
其实,《DAU》这个系列一路走来的经历可谓是“命途多舛”。
且不论它在筹备之初就顶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遭遇到无数的阻拦,种种困难都使得它的诞生更像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而在柏林之旅结束后,五名俄媒记者就给电影节总监卡洛·查特里安( Carlo Chatrian )和执行董事玛丽埃特·里森贝克(Magritte Rissenbeek)提交了一份的公开信,发布在本国的女权主义电影网站KKBBD.com上。
网站截图
在信中,他们对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提出了质疑,并共同表达了对片中展示的精神和性虐待情形的担忧。
与此同时,《DAU》还成为了俄罗斯官方的目标。俄罗斯文化部谴责这部电影是“色情宣传”——特点就是赤裸裸的性行为。
按照俄罗斯的法律,如果以政治宣传和淫秽色情进行指控的罪名成立,那导演就要付出牢狱之灾的代价。
不过,即便影片被扣上了“色情宣传”的帽子,俄文化部仍然拒绝公布影片的相关租赁证明。
意思就是:片子我看了,我说它是它就是,不是也是。你问我咋看到的?那不告诉你!反正我看没看你又不知道。
对此,导演伊利亚还是为自己的作品做出了辩护:
“在《DAU》系列电影中没有反对政府或相关的东西。它在讨论关于人性的话题,不给人机会去看它是很愚蠢的事情。”
他还补充道:“我敢肯定这部电影会在俄罗斯上映,因为它不是色情或暴力电影,这些元素或许存在但不是主要元素,它们只是人类脆弱故事的一部分。”
未来《DAU》还能否进入院线或者发行蓝光,暂不得知。
但围绕《DAU》的撕裂,才刚刚开始。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