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光吃不长肉,这么瘦,没有营养,都是你的错!”

2019-07-17   羊爸爸育儿

这是为娘在初步摆脱了产后神经病后,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首先我希望你能够吃得好睡得好继续爱微笑,不管你是不是聪明是不是英俊是不是高大,是不是会玩,是不是输在什么的起跑线上 。

今天,我想好好跟你唠十块钱的。算是对过去的一个历史性的总结。

你有两个胃么

话说,好的开始的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娘俩革命成功来的太快。为娘我整个孕期素食,你的奶奶爷爷们一度担心你在肚皮里的营养不良。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微量元素检查,从你伴随嘹亮的哭声坠地开始咱就胜利了,你上称称肉的那一刻是个高潮,以你爸爸爷爷奶奶奔走相告你是个大胖小子结束。但是,也是在那时开始了咱们的蹉跎喂养路。

出院回家的第一天晚上胆经时间,你在夜闹,月嫂给了你90ml奶粉。

第二天胆经时间,给了,你100ml奶粉。第三天是120,第四天是160,第五天是200......最高纪录大约是240,在你半个月大时。

月嫂休息交代我,晚上一般要喝200以上,于是我们听话的让你在这个时间必须喝完220,直到把你灌晕过去。月嫂有一次笑着问我,说你是不是有两个胃。

而为娘我常常来不及思考这些。现在回忆起来你每天半夜的长时间的哭闹应该是源自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肠痉挛;并在大剂量喂食后,肠胃负担过重导致积食和频繁呕吐。这个状况持续了一个月。

所以在月子里,甚至在之后的的三个月里,你只要醒着,就会哭闹。而我们一致认为你的哭简单到不需要思考——因为饿,我们从未想过你的哭与饿之外的其他痛苦有关。

为了让你不哭,我们让你不是含着neinei就是吃奶粉。直到我求助了哺乳顾问:我们给七斤半的你,顿吃超过自身重量高达7%的奶粉,这意味着:1个100斤的成年人,一顿吃下7斤的食物。

吃素怎么会有奶,别闹了

按照哺乳顾问的提示和安排,我纪录你的小便量,来确保你对奶水需求的满足,而非哭声。才开始意识到,养个小朋友也是要按照标准和流程来滴。我发现我的奶量可提供你达到吃饱的程度,在不添加奶粉的情况下。

于是在我学习了几本书又得到了一些鼓励后,做了一个艰难到每天内心都会不断撕扯自己的决定:纯母乳喂养。接下来你那为你的口粮发愁的奶奶半夜一听到你哭,就会马不停蹄地赶过来,时而拿着奶瓶,时而盯着我胸前的你是不是尽兴。你哭的频率与奶奶要求喂你奶粉的频率相当。

你爸爸,你爸爸的姑姑,爸爸的外婆奶奶姑婆舅妈姐姐妹妹以及我已不知如何称谓的亲戚们长辈们因为出于对你的怜爱,一致和谐地要求我给你喂点奶粉。是啊,每天这么哭,每次都哭这么惨,这孩子是有多饿啊。

所有的关爱都指向了一个有目的性的,无关思考的结论:吃素没有奶,没有奶,没有奶。所以你很瘦,你很瘦,你真的很瘦。

月子里的过度喂养造成的脾胃失调,在之后的日子里艰难的复原着,然而这种恢复是漫长的。需要保证乳母绝对的正能量,以及良好的睡眠。而这两样,一个都没有。尽管奶量看上去摄入足够,但你的吸收运化的能力以及睡眠的要求不能达标。

所以你在儿保的标准体重范围的中下游徘徊着。但其实这些与素食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一系列因缘的集合,比如孕期的饮食过于生冷,比如我先天的寒湿体质,比如我在月子里经常因为哺乳而情绪崩溃。

腹泻来了

所有的脾胃虚寒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症状,例如消化吸收不良,吐奶频繁,大便干臭,或稀,而除此可能表现出的是口水多,津液控制能力不好,睡眠易醒,背部青斑多,腹痛,体重增长不佳,唇舌色淡,眼窝青紫,面黄,鼻梁青筋等等。

直到你满四个月,你好像可以能够有那么点时间可以醒着只是单纯地醒着,不是哭着的。你学会了笑。在你睡醒的时候。你能满脸笑意的看着我定格几秒钟。

你的第一次发烧我并没有妥当处理,回忆起来是受寒发烧,使用了退热贴让寒气继续不断的进入你的体内。

那时你因为太阴里虚寒不喝水,我为了让你喝水又喂了性味寒凉的橙子水,两天后你退烧,伴随着一泡青黑的便便。之后的一个月里,你一改往日节省尿不湿的便秘节奏,开始没日没夜的拉稀。辗转去了大医院喂了你各种益生菌后,你没有改善,甚至还因此出现肠痉挛后便血。

便便时水样时泡沫,时绿时黄。但最难忘的就是那股里虚寒腹泻时常常发出的臭鸡蛋的,让人无望的腥味。受寒后发烧本是好事,但由于错误处理,病邪转里,里虚寒又引起的腹泻,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一直持续了太久。

让刚刚学会笑不久的你,让拉着肚子精神还依旧不错像没事一样的你,让脾胃刚刚恢复了一些的你,又回到解放前。

整个月你没有长一两肉。

你的爷爷奶奶们看着这么小就有拥有s身材的你,常常在我面前悲怆的感叹——吃素的奶,没营养。

不知道牛听到人们说这句话,会不会很绝望。

结缘中医育儿

在结束了长达近一个月的腹泻之后,除了体重未增之外,你的嘴唇与舌头都开始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林黛玉式的惨白,眼袋处呈现暗淡的青紫的色。在西医普及作为主流的大环境中,我没办法从百度,朋友圈,甚至是医院和诊所的医生口中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而为娘深深的开始为此质疑,为何一个孩子反复腹泻西医没有办法,只有用过敏和生理性腹泻来做解释。

对于唇舌色淡脸色苍白的解释是,没有解释,并轻飘飘地让我不要焦虑。百般思索后终于从我非常信任的哺乳顾问那里了解到中医育儿的理念,在我几乎要以为自己为你的状况是无病呻吟的时候,杨爸告诉我真正的答案,并且,让我对曾经觉得无所谓的某些状况也开始有了警觉。

眼袋青紫,睡眠不佳,背部臀部青斑,唇舌色淡,鼻梁青筋,口水多,全部指向里虚寒,也就是脾胃虚寒。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用五谷的易消化和滋阴补阳的作用疗养脾胃,让脾胃在没有太多负担的情况下重新恢复正常的状况,让唇舌面颊红润,让在体内的寒气形成的青斑消失减淡。调养脾胃的最重要的几个原则是,不使用治疗症状的方式治疗疾病,不误用寒凉中药,忌口肉蛋奶,生冷,水果,给脾胃恢复的空间和时间。一切病的根本在于脾阳的运作。

积食反应链

一开始按照中医育儿的方式喂你辅食时,在那个木气生发的六月,你在短暂的十几天里长胖了很多。我每天在你洗澡的时候给你捏脊,睡觉的时候揉腹,并在添加新种类辅食的时候,观察大便睡眠并做记录,不适时进行及时调整。一切进行的很顺利。

你的奶奶逢人必说,你吃的多好。但偶尔你也会发生不明显的积食状态。比如一块生冷的山竹引发的长时间便秘,或者一块寒的香蕉引发的腹泻。好像也没有特别的治疗,单纯等待就能渡过,又回到脾胃运转的正轨中。

直到那个中秋。

平日平均两个半小时就需要睡觉的你,那天被我们带去了很远的地方吃饭,奶奶将桌宴上好吃的又浓稠的某种蛋,还是肉羹喂了你几口,并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因为环境嘈杂里没有睡着过。当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整,也不会有更多的能量来消化食物,当天晚上你就开始低烧,持续了一天半后,又迎来了一周的腹泻。

在生长发育期的宝宝们,如果遇到积食引发的脾胃损伤,在生病之后最好的能够比平时吃的更容易消化一些保持一周,让脾胃功能自愈。但你刚刚不拉肚子时,奶奶就禁不住的要给你补充营养,例如橘子,例如饼干,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积食。

奶奶按照自己的思路默默的给你增加着一些你没吃过的营养食物。这便形成了一个反应链——积食——脾胃虚寒——喂食不当——更严重的积滞——更严重的脾胃虚寒——曾可以消化的食物不再被消化吸收——更进一步的脾胃虚寒——瘦弱——为了胖起来继续喂食不好消化的食物——更容易发生的的积食反应链。

你大约经历了多个这样的循环后,那也是为娘我产后最抑郁的时期。到最近的一次感冒为止,你甚至无法消化小米粥,和馒头,面条,和一切有形状的食物。

而这一切在你的爷爷奶奶们看来——都归结于没有喂营养食物。你那不常说话的爷爷有又一次发出悲怆的感叹——太可怜了,吃不饱,还没有营养。

积食的不是你,是我们的时代

就这样,你的脸色越渐发黄,你的鼻梁青筋从一条横筋变成短粗有力斜插在鼻梁上。

你的身材越来越苗条,我每天为了你是不是可以大便发愁,直到我带了你去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医诊所面诊时,表面看起来并无大碍不咳嗽不发烧不拉肚子甚至不哭闹的你,被诊断为,只能暂时缓解,即便神医来了也超级无敌难根治的疳积。

杨爸曾经安慰我,没事的,小孩一般到了六岁身体就会好很多,听到这话时的我很欣慰,无非再熬五年。你乖乖地吃着每一付中药,也乖乖地吃下任何你自己消化或不能消化的食物,即便你已经很饱。

你接受每一次积食,每一次便秘带血,每一次腹泻,你对每个路过你的人笑,把手里的东西给他们,你学会给我擦脸,笨拙的给我梳头,喂吃的,执着地到每一个地方都抬头指向发着光的方向。我该怎么夸你呢。

你到一岁多还不会拍手鼓掌,不会松开我的手走路,不会亲亲,不会叫爸爸。坦白说你确实有点笨,但也许你,真的很宽容。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随时给你喂奶抚慰的我,和一个可以不停地打开和盖上的湿巾盒子。你从来不需要那些你不知道名字甚至没见过的食物,你也不需要去任何你没见过的地方玩耍兜风,你甚至不需要你自己是“不积食”的,不需要自己是“每天都拉出好便便的”。

你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瘦,不在乎在熟睡中被吵醒,不在乎你身处何方。而我和众多妈妈们,和妈妈的妈妈们,爸爸的妈妈们,乃至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们,和爸爸的妈妈的妈妈们,我们常常从A走到B点,很难不被路边的穿着好看斗篷的小妹妹和烤鱿鱼摊吸引,我们决定要啃上一串,并回家上淘宝也买一件给孩子穿上。

我们听闻了五花八门的营养学,要给你补充钙镁锌维生素。我们要让孩子们长高,还要聪明,除此我们还关心身材,事业,钱包,美食还有美男子,我们坐上旅游的大巴,还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就开始搜寻中午的午饭在哪解决,吃午饭的时候,心中想着要买一个调整内衣,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内内下垂,我们被那些美丽自信和找回自己的口号吸引,于是嚼着电视剧其中的情节,快速浏览着朋友圈,却不能闭上眼睛好好的静坐一会。我们被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占据,于是我们什么都想要兜一点进来。

我们用一颗“胃强脾弱”的心不断的给自己的欲望加码。

而却从未审视是不是可以消化吸收。所以我觉得,传统中医不适合我们的时代。我们也很难遇到他们。我们受不了他们这些中医生头疼的时候不能医头,脚痛的时候不能医脚,发烧的时候不能退烧,拉肚子的时候不能止泻,咳嗽的时候不能止咳。

那些中医生慢慢悠悠的望闻问切,开了很多又黑又苦的药水让我们服用,还告诉我们不能吃生冷油腻,不能晚睡,不要焦虑。

而这似乎不能深得我们的心,我们要的是速率,是多多益善,我们要的是,去了医院马上就好,我们不在乎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只关心着,马上好了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喝酸奶饮料冰棍鸡汤代替白开水,可以继续吃牛奶巧克力。可以继续在冬天穿着露着大腿的超短裙,可以去哪哪旅游,可以继续赚钱换一辆更好的车,或换掉那条土的掉渣的旧沙发。我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无常的信息量中,寻找到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幸福。

讲真。我们需要的真的有那么多么?

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一定要记得,你得到事物的时候,也可能正在失去心。所以为娘要嘱咐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娘会陪着你穿着你那双从来都没顺脚的鞋,无谓好不好走着,走入生命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