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武志红 &张罐子
责编 | 五花鹿
来源 | 武志红(ID:wzhxlx)
欣源有话说
这篇文章,我很喜欢,非常感谢武志红大大分享哦
我们都很忙。其实,我们和孩子的生命,都需要一些留白。
才能休息,调整身心,思索,进而蓄力。
我们对时间的索取是无底线的。
有舍有得+效率+留白,生命最好的模式了。
我们慢慢慢下来,也希望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的一生,其实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浪费。
——武志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每天忙忙碌碌,非常累,但一旦想停下好好放松,就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比如工作了五天,周末本是休息时间,但多睡一会都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非得给自己找点事做。
而真正动起来后,又倍感无力,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敢好好休息,做事又提不起劲,导致效率低下,于是便越来越自责。
我认识一朋友,多次转行,仍找不到心仪的职业。
平常上班已经足够累,下班回家后,他仍继续熬夜学编程,周末也花上十几个小时去学习其他技能。
整个人都充满了焦虑。
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他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拖延了,坐在书桌前磨磨唧唧,半天都学不进一个知识点,效率极低,特别浪费时间。
事实上,他内心已出现了两种声音在“对抗”:
一方说,现在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你大可以先停下缓一缓;
另一方却说,别再浪费时间了,看看如此积极向上的别人,你凭什么不努力?
据我了解,很多人也有这种矛盾的感受,既想放松,却又苛责自己浪费时间。
但在这,我要大胆地提出一个观点:
我们的人生,其实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浪费。
也许会有人疑问:
你怎么可以鼓吹浪费时间呢?
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啊!
但要知道,能坦然地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以及放松上,至少不因为拖延、低效就对自己进行猛烈的人身攻击,也是一种心理能力。
要让自己能坦然放松,需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害怕浪费时间,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
因为,我们本身处于一个非常焦虑的社会,严重内卷化,每个人都卯足劲往前冲,生怕自己被排在末位。
太多的人都秉持这样一种 “竞争意识”:
我不努力,就会落后于别人;
太落后了,自己在他人面前会很难堪,
所以一定要鼓足干劲去争取机会,丝毫不能浪费时间。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去追求某种程度上的功成名就,并且不自觉地跟身边的人作比较。
最典型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
不仅是父母渴望孩子做到这样,有很多成年人也会给自己施加这种压力。
如此一来,自然就会越来越焦虑,更加不敢说什么彻底休息和放松这些事情了。
因此,在环境驱使下,焦虑的我们总告诫自己,非得做些什么乃至做成什么,才不至于被淘汰。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工具化”。
关于“自我工具化”,我们可以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每个人都有一匹马,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驱赶着它,使它不断向前走,至于要去哪里,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
甚至在马累到走不动,需要休息时,仍旧在后面一直抽打着它,哪怕仅是挪一小步也好。
非常怕它停下太久,会浪费太多时间,以至于追不上马群,或者被其他人的马超过。
于是,这匹休息不够却仍被逼着向前的马,只能靠时不时拖延着不肯走,去抵抗抽打自己的人。
如此一来,便形成一种焦灼的状态: 人越想往前,马越磨蹭着不认真走。
实际上,非得去做些什么的我们,就像是这匹马本身,把自己当做前进的工具,不断忽视它的感受,不断催促它。
但无论人还是马,都是活生生的生物,一旦被“工具化”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
他从不敢停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哪怕只是看电影或刷短视频娱乐一小会,都觉得自己在荒废人生。
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越来越明显的拖延。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确实缺乏休息,身心实在撑不住了,所以潜意识就用拖延去抵抗不断鞭挞自身的自己。
而这时候,又会因为拖延的自己在浪费时间,而感到深深的焦虑和罪恶。
可以说,总想着“非得做些什么”的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没血没肉的工具,完全不把自己当作人。
他们完全没办法去关心自己的内心需求,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往哪里走,只是闷着头往前冲。
那么,可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自己当个“人”。
在这里,我要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这辈子效率最高的,是打理《得到》年度专栏那段时间。
每周六更,每期至少写一万六千字,最终写了一百万字;
同时,一周内还有三天在做咨询;
并且,我还停了一家公司,又开了一家新公司;
此外,还装修了一套大房子。
在这种情形下,我还是觉得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经常刷网页、胡思乱想、犹疑、拖延等。
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呢?
因为,我做不到时刻保持那样高效的节奏。
假如每天都保持那样的状态,我可能会有一种“快要死了”的感觉。
因此,除了刷网页这些方式,有时我还会取消一周的咨询,让自己轻松一点。
无论是做咨询也好,还是写作也好,我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累积一些状态。
所以实际上对我来说,浪费时间和写作构成一个连续体,都是完整状态的一部分。
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其实我就是想说:
有时候低效地消耗时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休息方式。
而想要获得这样的休息状态,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法。
1)切忌自我工具化。
要清楚,我们不是冷血的工具,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
只有把自己当人,我们的生命维度才能展开,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而不只是一直混在马群里,马不停蹄地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去哪里。
况且,即便是马,也需要停下休息、饮水,接下来才能跑得更快啊。
所以,假如一个人,总是一路跑着往前冲,往前撞。
从不敢停下来,花费一些时间去看看身边的人,看看身边的景色,看看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
这样的生命旅程,就像一场漫长的苦役,如此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笃定地跟自己说:
生命是可以放松的,人是需要放松的。
我们不是AI,不是工具,需要适当休息,才能做得更好。
2)拖延症,是个伪话题。
太多人都有拖延症,同时还为此内疚:
我太罪恶了,怎么可以如此荒废时光?
说实话,我也有过类似的焦虑,并且据我了解,和拖延症作战的朋友,少有胜利的情况。
但经济学家王福重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观点:
拖延症是个伪话题,人生就是要好好去拖延,拖延又怎么了。
这种说法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体验,真正重要的事寥寥无几。
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到:
人的一生,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犯错,可以浪费,能做好一些关键的选择,做好一些重要的努力,就可以了。
我曾设想过:如果不拖延,不浪费时间,我肯定还能写更多东西,做更多实在事。
但实际上,我却深深地觉得,把一些时间,浪费在美好的无用之事上,太幸福了,也更加有了动力去做其他事情。
于我而言,最明显的,就是摄影这件事了。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在鼓吹懒惰反对努力。
努力自然重要,只是想说:
我们可以好好学习放松,可以适当放松一些,特别是需要减少焦虑和自我攻击带来的内耗。
生命需要避免的,是低效的努力,加上严重的自我攻击。
这些被焦虑充满的努力,常常是在事情表面上拼命努力而已。
讲到这,我突然想起在《你好,生活》里,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讲的那段话:
说走就走的旅行
和家人的聚会
大汗淋漓的球赛
无所顾忌的拥抱
一次热闹的派对
一场坐满观众的录像
身心疲惫的飞行
甚至毫无障碍的呼吸
那些过去不值一提的事
现在想想,每一个字都觉得幸福
那么,祝你我都能从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中,找到舒适和自在。
END
作者: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第十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轻松愉悦高效的减肥法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宝宝树、抖音、快手、知乎、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视频好懂,杜绝注水,只放 干货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
宝宝树平台每周三早、每周六晚直播
可以提问,也可以学干货知识哦!
欣源文章,一直叫好不叫座
母婴用户需求短暂
欣源坚持八年不易
如果大家觉得有帮助
欢迎介绍给亲友
恳请大家帮这个忙
欣源这厢有礼了,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