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asa
来源 | 妈咪OK(ID:mami-ok)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
欣源有话说
这篇是对孩子的爱好,因势利导的实用指南哦! 非常感谢ok妈再次创作和分享美文
孩子个性爱好迥异。找到他的天赋爱好,事半功倍;
暂时看不出来,就泡在这个环境中耳濡目染,只要爸爸妈妈喜欢,宝贝儿大多会爱屋及乌哦。
延伸阅读:欣源说 | 孩子学习风格不同,殊途同归,都能轻松学会乐器!——多元智能理论
OK妈说:
对于咱们当爸妈的来说,若是能给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一定好的。除了技多不压身,多培养些兴趣也可以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特长所在。但是,培养孩子兴趣,最大的障碍是,当孩子兴致不高、甚至排斥时,我们很难判断出是天赋不足,还是引导方式不对。
孩子的兴趣的确需要引导,但引导并不是要把孩子“引”到我们指定的那条路上。我的朋友sasa和我分享了她在培养女儿兴趣时走过的弯路,但幸好她及时发现了问题后调整了做法,情况非常有代表性,分享给大家。
文:sasa
01
没有无趣的孩子,只有心急的父母
在蔓蔓出生之前,我就对她有个期待——希望她很擅长绘画。
原因有三:
1、蔓蔓爸爸是位画师,略微自带天分的那种。
2、我很喜欢艺术,视为逃离现实的精神乌托邦。
3、绘画是一种表达语言,可以滋养治愈人生。
从她刚会坐,我就致力于寻找她有遗传到绘画天分的证据,并且创造各种机会,带她进行“艺术的熏陶”,比如翻阅我都看不懂的画册,给爸爸布置每天亲子绘画时间……
(对,就是这么用力,这么“浮夸”)
(每天努力“熏陶”的爸爸,猛男落泪)
在她快满1周岁的时候,我终于等来了所谓的“蛛丝马迹”:蔓蔓小朋友亲自动手画(乱涂)了一道彩虹,我激动地发了圈。
然后,就再没有然后了……
(就是中间这几笔乱涂,让我“惊为天人”)
买了许多画笔,比起画在纸上,她更喜欢塞进嘴里或者扔掉;色彩认知的卡纸,乱撕一通;最惨的是,持续半年分不清蓝绿色。
辗转难眠的晚上,问她爸爸:
“会不会白瞎了你这基因?那我跟你结婚图啥呢?”
“她这才多大?话都说不利索,再等等看吧。”
“你不是说自己2岁就开始在桥头画画,大爷大妈都来围观么?”
“不能拿我比,标准太高。”
“滚!”
但是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1岁前的小孩太忙,忙着吃奶睡觉,听声音,还要忙着锻炼自己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忙着认识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
给她压这么多KPI,会不会太没人性?我决定再耐心等一等,等时间告诉我答案。
02
期待未必是好事,叛逆未必是坏事
整个1岁到2岁之间,蔓蔓都处在乱涂的阶段,而且脾气见长,不允许任何的干涉。
一旦我们说:
“我们要不要画个……”
“这里加个鼻子吧?”
“不要!不要!不要!”
然后疯狂用笔划到纸都残破,或者啪嗒一声把画本关上,扭头就走。
该放任她的叛逆,还是继续引导?
蔓蔓爸爸讲了他自己小时候相似的经历,引发了我的思考。
故事开头要从他2岁就能在桥头画变形金刚说起(也就讲了那么100来遍吧)……
总之,在幼儿园里他出尽风头,作品也经常参加比赛。就算非常淘气,老师也都护着他,妈妈也为此很自豪。
进入小学之后,他迷上了漫画书。但卡通觉得画得再栩栩如生,妈妈也不会看一眼,还会说“不务正业”。
“得不了奖,不能给大人们挣面子,他们就觉得我的长处一无是处了。从那时开始,我干脆任何比赛都拒绝参加。”
推己及人,蔓蔓爸爸觉得,她未必对绘画没有兴趣,而是故意跟我们对着干。用行动强调:不要干涉我!
想到这里,我反而觉得释怀。
期待未必是好事,叛逆未必是坏事。
2岁的蔓蔓,已经早早开始有自主意识了——这难道不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吗?
从那之后,我们调整了战略,少做一点,少说一点。
反思这个过程,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是保护她的内在动机不被破坏。
给她被尊重被爱的氛围,让她觉得对自己的行为有决定权。一旦自主感被满足,画画才有可能变成她真正感兴趣的事。
久而久之,我们自己也开始松开了“期待”的弦,尽情享受亲子时光。
03
学会发挥父母“无用”的功用
转折发生在她快2岁半的时候。
我看到一篇文章,讲了一位爸爸如何在家中创造环境,让孩子自由挥洒艺术灵感。
于是,我购置了黑板、橡皮泥、乐高等各种材料。也许是时机也刚好成熟了,蔓蔓的创造力逐渐被激发出来。
(第一个橡皮泥作品,超酷的轮滑鞋,其中一只还设计了反光镜)
虽然她还是不喜欢拿起画笔,但是动手能力很棒,跟爸爸一起搭乐高也变成了她每晚睡前必须做的一件事。
(第一个自主创造的乐高作品,Elsa的城堡)
我们还报了一个创艺班,不教技法,只是用色彩去玩不同的材质:报纸、沙子、轮胎、树叶……
每次她都玩得很嗨,逐渐找到了构建和创造的乐趣。
(对一次创作过程的有感而发)
当然,问题总是会如期而至。
有段时间,几乎每天父女二人在搭乐高时都要吵架,一度玩伴情谊濒临破裂。
爸爸控诉说,每次她构想的搭不起来就着急,爸爸一旦想帮助,就如同引爆炸药。
有一次爸爸气到离岗出走,换我去替班。结果发现气氛非常祥和,蔓蔓全程一副老师的样子指导我,甚至还会夸奖我。
经过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她把爸爸当作了竞争对手,有压力、好胜心强、急躁……而跟创造力基本为零的妈妈一起,自信心爆棚。
好吧,为我这“无用”的功用鼓掌……
因为工作忙,每天下班的陪玩成为我们跟蔓蔓互相了解的珍贵时光。
趁着这段时间,我们还引导她情绪管理的方法,也会发起良性竞争,让她锻炼抗挫能力。
这段时间我也越来越明确, 自己所期望的并非绘画技能,而正是像现在这样:通过绘画和创造,帮助她表达情绪和情感,让她的想象力落地,助她成长为有志有趣的人。
04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父母要学会加减法
周末我们一般都会制造各种机会带去看展览、儿童剧、动物园、市集……这些体验对她的语言和认知能力都很有帮助。
(浮世绘展)
(百去不厌的海洋馆)
疫情期间无处可去,整个三四月,我们都浸泡在大自然里。
工作日的春季西湖非常幽静舒适。一片草地、两张野餐垫、三四个家庭,再加上绘画和手工材料,一天就能打发了。
(西湖边的ArtWork,非常美好充实)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蔓蔓是个怕脏、害羞、矫情的小小处女座(其实是我自己怕脏)。
去到大自然,她彻底释放了天性:草地上打滚,自己上下山,徒手抓虫子,下溪打水仗……
更让人惊喜的是,她突然之间爱上了画画,并且找到了自己最顺手的画画工具(因为要求完美,她更喜欢磁力板,可以随时擦)。
自然果然是最好的老师。
每天回到家,她会迫不及待地画下印象最深刻的见闻。从一开始表情的相似和简单,到现在情境越来越丰富,串成故事。
(最初是简单的线条,上厕所的小孩)
(后来到观察生物的细节)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创作于我催她抓紧睡觉的夜晚。左边是怪兽妈妈,右边是吓得尾巴立起来扭头逃窜的老鼠宝宝。
蔓蔓爸爸越来越佩服她:“已经比我厉害了。许多大人只能做到画得很像,却失去了这样丰富的想象力。”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们掌握了正确夸奖她的姿势。
比如她画了一幅新作,如果说:“你画得太棒了!”她一定会生气。
如果问:“小猪眉毛好搞笑,新设计的吗?看起来很开心,可以告诉我它在做什么吗?”接着她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故事,一边讲一边添剧情。
夸到她真正用心的点,她的动力和成就感才会更足。
(乐高从大块得宝进阶到了小块,依旧是每天必须做的工作)
如今,我对她已经没有再多的奢求了,这样就很好。
越来越感觉,做父母是道数学题。加加减减,什么时候多做一点,什么时候少做或者不做,都是学问。
希望我能保持观察和思考,时刻提醒自己,别做孩子的掌控者,让她自己绽放生命力。
OK妈最后说:
随着OK的逐渐长大,和他一起成长的7年,我越来越相信孩子天生的兴趣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就像OK爱画画这件事,永远不需要其他人任何的敦促,他就会主动去画。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我们从杭州周边旅游归来,全家人在车上都非常疲惫,OK也是“眼神无光“。我和OK爸就想着奔回家睡觉,但那天晚间OK刚好有一节画画课。于是我和OK爸决定请假,却没想OK死活不同意,尽管他已经很困了。后面我们不得不带他去上课,他强打精神坚持上完课的样子实在好让人感动过。
所以,我一直主张家庭教育是 给孩子提供内心滋养的那部分,爸妈在这其中做的更多的或许应该是 顺势而为,也就是既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长处,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内核,也不会让爸妈自己太挑战太拧巴。
作者 | sasa
来源 | 妈咪OK(ID:mami-ok),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第十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轻松愉悦高效的减肥法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