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深夜心梗离世,医生:睡前1个习惯,害了不少人

2019-11-21   小复先生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达2.9亿,其中,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高达100万。

34岁男子范先生,前两天加完班回到家中,习惯性的点燃香烟,抽着抽着,突然觉得胸口传来剧烈的疼痛,随后便昏迷在地。

妻子听到动静,看到范先生这个情况,慌忙拨打了120。

到了医院经过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心脏造影,发现患者3条大动脉有两条都出现了严重的堵塞。

医生征得家属同意后,抓紧为其进行了溶栓治疗,遗憾的是,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还是离开了人世。

手术室外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哭倒在地,"你这可让我们娘俩怎么活呀……"

医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惋惜道:睡前1个习惯,害了不少人

很多加班熬夜的人,都有抽烟的习惯,用抽烟来提神。

但是,烟草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像尼古丁、焦油等,进入体内以后,会使冠状动脉发生收缩,使心脏压力突然升高,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率。

而且,烟雾中还含有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量,易引起心肌缺血。

据统计,全球大约38%的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因为抽烟引起的。

心脏害怕2件事,生活中注意远离,减轻心脏负担

1、长期熬夜

目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熬夜是主要因素之一。

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破坏身体的正常运转。

熬夜时,身体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加,损伤心血管功能,诱发猝死。

2、大量喝饮料

近年来,心梗患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其中,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大量喝饮料。

有研究显示,每天喝1-2倍的含糖饮料,会增加35%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风险。

而且,过量饮用含糖饮品,还会导致体内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分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导致血压、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身体出现3种表现,可能是心梗要来了,注意警惕

表现1:频繁胸闷,逐渐加重

如果发现自己频频出现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就会缓解,需要小心是冠心病,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这多半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随时可能会破裂,堵塞心血管诱发心肌梗死。

表现2:发生晕厥

晕厥也是心梗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方式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晕厥又是持续几秒钟后就会自行恢复,严重的会导致猝死。

表现3:频繁心跳加速

心慌是心率过快的主观感受。

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预防心梗,坚持做好3件事,保护心脏健康

1、喝——玲雁菊花

高血压患者必须多喝水。但除了喝水,还可多喝些茶,有助于软化血管。

玲雁菊花,是降血压的能手,它含有丰富的Anti-Oxidants及植物甾醇。

坚持服用,能清除血管壁上的垃圾和脂质,增加血流量,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并结合植物甾醇起到双重降血压的作用,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戒烟限酒

烟草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发生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

因此,长期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很多。大量饮酒可能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对于长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渗透血液后,会对冠状动脉造成很大的影响,加重病情,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心衰。

3、少久坐,多活动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回流到心脏也会变得困难起来。

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可能诱发血栓,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坚持锻炼,如:慢跑、跳健身舞、骑车、爬楼梯、打太极拳等,会使大脑兴奋,同时增强了心肺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供给心脏充足的血液和氧。

牢记心梗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1、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地抢救,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

2、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或用消心痛/冠心苏合丸一粒、速效救心丸10粒含服等。

3、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烦躁不安时可服用安定等镇静止痛药。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要保暖。

4、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病情好转稳定后,安全转送到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