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别急着打骂孩子,他们其实更想获得帮助

2020-02-26     辣妈菲也


周末快吃饭的时候,我正在厨房忙着炒最后一盘青菜,妞妞在饭桌一直拿着装了汤的碗在玩,爸爸就喊她别玩,不然汤都要撒出来。妞妞没有听,还是一直在左转一下右转一下,结果真的把汤打翻了,汤撒了一桌子,滴到了凳子和地上。

爸爸立马破口大骂,“你没长耳朵吗?我都喊你别玩,你干嘛还玩!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听到动静探头出来看,就看到妞妞眼泪汪汪地扯了一张纸巾在擦桌子。

我立马放下盘子,关了燃气出门,也拿了一张纸巾帮她一起擦桌子,同时用沉着的语气和她说“汤撒了没有事的,我们擦干净就行,擦干净就没事了。”

把桌子、凳子还有地擦干净之后,我又对孩子说,“你看,这不就擦干净了。”

我重新装了一碗汤给妞妞,问她“你刚刚为什么要转碗,这次这碗汤我们就不能转啦。你可以告诉妈妈你刚才为什么要转吗?”

“要喝汤,转转吹就不烫了。”孩子带着哭腔。

“这样呀!可是你转着转着就容易把汤转撒,这次我们就坐着拿汤匙,勺一点吹一下,吹多几下就凉了。”原来是娃急着要喝汤,又没有想到汤匙,就想着边吹边转就不烫了。安抚好娃,我就进厨房继续炒菜。娃也喝到了想喝的汤。

很多时候,有些父母总会因为娃的各种不听话而生气责骂孩子,殊不知,其实被你责骂的孩子,他们其实只是没有太多生活经历,没你想得那么聪明,想获得你的帮助。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纯粹是因为感同身受,小时候的自己也因为不懂某些事而做错事遭到父母的谩骂歧视。

忘了大概从几岁开始,自己喉咙里就总有很多痰,每天都要在家里吐上好几回。最开始是随地吐,后来就被父母责骂“你不要再吐痰到地上了。”可是喉咙里的痰并不会因为父母的禁止而消失,于是我就躲着父母偷偷吐,为了怕他们发现,还专门吐在了沙发和墙的缝隙里。

可是还是被父母发现了,直接揪着我臭骂了一顿,期间还夹杂了农村的各种污言秽语,什么你这个遭人嫌的臭孩子!怎么那么恶心!你以后出门就没人和你做朋友之类伤人自尊不好的话。

那时的我,内心满是羞愧,恨不得整个人都消失在这个世上。后来到了寒假,我随家人去了哈尔滨游玩,与广东的潮湿燥热不同,在北方更多的是干燥寒冷,而我的毛病也居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现在回想起此事,更多的是无言以对。或许是那个年代的父母都没有太多养育知识,习惯对孩子糙着养,所以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更多地是利用父母的威严强硬地逼孩子改掉,而不是知其然究其所以然帮助孩子寻根问底,看看问题到底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最后通过科学系统地方法帮助孩子纠正不好的行为。

今天之所以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也是因为我担心,现在有些父母依然会走我们的父母走过的老路,有孩子依然和当年的我一样,在遭受着因为不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法做了错误的事情,遭受到来自父母的斥责。这些父母,是否又知道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求他们的帮助?

比如到点了孩子却还在闹腾不睡觉,或许是因为今天的孩子特别没有睡意,需要你帮助她酝酿睡意;

比如我们饭菜都煮好了,孩子却迟迟不动筷,是因为孩子今天没有吃饭的欲望,需要你帮助她唤醒食欲;

又比如孩子学习不好,某个科目总是学不好,是因为孩子卡在了某个难点,需要父母陪她一起攻克……

以上想法的改变,也是因为我在闲时阅读了很多有关“正面管教”的书籍。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就是习惯从自身出发,学着改变自己,而不是控制他人。

你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们需要彼此尊重,这个不能因为你是长辈而她是孩子就轻易改变。为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年幼无知还不会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建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独立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以下几点是我在和孩子相处中遇到问题经常使用的技巧,个人认为非常有效,各位父母可以作为参考。

1.有“为什么”,就有怎么办

小时候我们习惯问父母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懂这个未知的世界,大了,我们对孩子问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

就拿餐前洗手来说,我家孩子之前说什么都不肯洗手,换做是她父亲早就破口大骂,强硬拽着孩子去洗手。而某次被我发现之后,我就开始揪着她问“为什么”。

“为什么不去洗手,是气温太冷了吗?是你不够高吗?是因为洗手会弄湿外套吗?……”孩子每回答一个“是什么”,我就立马回馈一个解决方法。机智如我,最后孩子都是乖乖就范洗手。


2. 聆听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经常在你身边晃,那肯定是因为她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因为疫情的关系,我和孩子他爸都在家办公了。孩子总是来我两办公的地方晃,其实就是想让我们陪她玩。

认清楚孩子的需求后,我和孩子约定,每隔30分钟,她就可以来找我或者爸爸玩5分钟。她知道你是说话算话的大人,所以再和你做了约定后,她就会乖乖听话,不会再随心所欲地在你繁忙的时候过来打扰。


3. 尊重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所以,你不能要求她像一个名门淑女一样食不言笑不语,只用言语上的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能就妄想让这个两脚动物乖乖听话。

面对当我们说了孩子,孩子不听的时候,我们只能不断地改变自己,和自己说,要平和,不能生气,要用温柔包容孩子所带来的混乱、冲突以及不如意。

很多时候,使用打骂来管教孩子真的很简单很见效,可是这有效的背后却是踩着孩子的自尊,造成他们长大后更容易自卑不自信不爱说话自闭。

与那些在包容的环境里,在父母的理解和爱陶冶里长大的孩子相比,这些长期处在父母斥责下的孩子需要耗费更大的时间精力去调整自己的内心,才能鼓起勇气去相信自己,去正面自己内心的需求,去拥有爱人和爱己的能力。

哪怕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方式只剩下斥责,我也不愿意用这种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更希望我和孩子我们之间的有效沟通方式是亲密友好的,我们之间的的相处时光是快乐和轻松的,我想让我的孩子在彼此尊重的环境里学会尊重他人,在浓稠的爱意里学会爱己和爱人。

我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作者:辣妈菲爷(spicymom2014),从神经大条、没心没肺的文艺青年,变身三头六臂、金光闪闪的妈妈;从通信业世界500强海外骨干,变身回国女性创业者;从科学育儿、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窥婚姻、女性觉醒;愿我像一个人格鲜明的闺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LO3hHABjYh_GJGVgf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