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石狮永宁曾经的四大家族之后,是深闺大宅里走出的女作家!

2019-05-26     微观泉州

她是石狮永宁曾经的“四大家族”之后,

是深闺大宅里走出的女作家。、


(一)


高寒很爱穿旗袍,春夏秋冬,什么质地款式的都有,粗布呢子的、绸缎蕾丝的、还有黑色皮质的。

那年大学毕业到石狮永宁中学当老师后,她就跟母亲宣告,从今以后,她就只穿旗袍。母亲觉得不像话,她便回母亲:“你那么多女儿,不差我一个跟别人不一样。”


高寒要穿旗袍,因为她觉得女人就应该是穿着旗袍的样子:高挑苗条、端庄高贵、优雅娴静、独立自主。她清晰地记得,父亲反驳母亲的那些话:“女儿和儿子都一样。女儿更要读书,而不是整天围着灶台转,只有读书,才能自立,才有社会地位。”

当时他们家还住在石狮永宁老街58号,已是家道中落。高寒在那边出生,在那出嫁,1993年搬离后,就很少再回去,也回不去了。


透过58号大门上一个巴掌大的门框往里看:塌了,全是黄土,耷拉在半截半截的残垣上。幸好临街的连排木板大门还完好,遮住了幽深后院的清冷破败,也掩住了一个兴旺了近400年的家族史。

何止一个家族。这条宁老街201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曾是石狮永宁镇的商贸中心,聚集着四大家族,富庶而繁华:

“荣兴号”油坊彻夜加工,三只乌槽大木船常年往返经商;“永进巷”把红绫一路铺到外高墺,张扬铺张得让人瞠目结舌,扬名闽台两岸的大商号“霞源”,拥有“奉天浩命”圣旨盒的“日茂”商行……


高寒家就是荣兴商号,老街58号就是荣兴府,也叫兴源府。三只乌槽木船,一只北上宁波、烟台,一只往台湾,一只南下印尼。去时,一路售卖花生油、面线、豆饼等货物,卖完再一路南下经过南京苏杭,买入当地时下新货,回来本地再卖。

这样的家业,从明末清初,传到高寒爷爷那辈,是第十代。家道中落在第十一代,正是高寒父亲6个兄弟这辈。

那是任谁也难逃的一个历史大劫,国家战乱、红卫兵抄家、制改公私合营……


(二)

“我的父亲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作风,他一生不拘言笑,不怒而威。”高寒也不知道,家族十代经商,怎么突然在父亲身上出了一条文脉。可能要归功于祖母对高家的贡献。

以前高家世代人丁单薄,高寒的祖母出身普通渔家,不算门当户对,却为高家生下6儿5女。显赫的时候,祖母的父母忌辰都是坐轿子回去的,儿子们跟着她骑着马,她则打扮光鲜、珠光宝气。

正是因为从文,高寒的父亲才会对一落千丈的家业感到特别的无能为力。他把自己更深地埋进书堆里,更加寡言少语,穷到没钱买书时,就拿来字典一遍遍地翻阅。他下令,子女不允许大声喧哗,上学之前,不许走出兴源府大门。每天吃完晚饭,6个孩子统一围坐在餐桌前做作业,他自己就是老师。


“大抵是怕我们被别人教坏了吧,我们出去他会生气。母亲性格比较着急,我们偷跑出去或者考不好会被母亲关起来打,打到竹子折断。父亲反而不会对我们动手,只是沉默。”高寒说。

高寒的父亲叫高武铺,在当地被称为“文霸”“活字典”。高寒几乎继承了父亲对文学书画的热爱,她目前是中国作协唯一一名石狮籍女作家。

小时候,她经常一个人躲在阁楼里看书,每次过了饭点,家人到阁楼喊她吃饭时,她会莫名地因为害羞大哭。那种对文学的感情,以这样一种早熟的心理呈现了出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流行蓝色复印纸的手抄书,才十来岁的高寒跟着大人,三更半夜传阅着三部手抄书:《归来》《一双绣花鞋》《少女之心》。她几乎在《归来》这本书的女主角丁洁琼身上,确立了她一生追求的女性形象,包括她后来20多年对旗袍的挚爱。

至今,高寒的衣柜里仍常备着40多件旗袍装。



(三)

石狮后杆柄村有一座杨家大洋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实际房间170多间,坊间称“九十九间古大厝”,人口最多时有300人。

高寒写过一本小说《大洋楼》,故事场景就发生在这栋楼里面。现实里,这栋楼的最重要女主人之一,也来自兴源府。


书末尾的跋有这样一段自述:因为远在异国他乡一个八十多岁的女人还孤独地活着。她仍然烫着张爱玲式的翻卷头发,穿着裙子,带着玉手镯。优雅而孤独地活着。她的存在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和冲动,给了我汹涌的源泉。

那时候,高寒大概35岁。她觉得已经到了必须赶紧把这些个故事写出来的时候。

趁还在永宁中学当老师的暑假便利,高寒用了37天,几乎每天一万字的笔写速度。中午由先生负责打饭,晚饭就吃简易的咸饭,因为用脑过度,头发大量脱落,体重也从90多斤瘦到70多斤。

六年后,这本《大洋楼》正式出版,期间不断修改。最后定稿,几乎全盘舍弃了初稿的文字,用20天重新默写了一遍。这本书获得了“第五届泉州市刺桐文艺奖一等奖”,也是高寒迄今花费最多心血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能让当时的文艺奖评委全票通过。

它写了大洋楼里的女人,更确切地说,是闽南华侨妇女,一个特殊时期的妇女群像。她们的丈夫远渡南洋谋生,寄回来锦衣良帛,盖起华丽丽的洋楼,唯独重洋两岸,夫妻难聚首。

别人看到的一栋栋富丽堂皇的洋楼里面,其实是一颗颗孤独寂寞的心。有人疯了,有人变坏了,更多人则默默恪守着一个传统妇女的节与孝。高寒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她年轻时美丽得体大方,遇事时智慧包容明理,却最终也只能在异国他乡孤独终老。

现在,这栋大洋楼的主体建筑已经没人住了,但当你置身在这么庞然的一栋建筑中时,你肯定非常想知道,曾经发生在这170多个房间内的故事。你甚至能欺骗自己,十多米的幽深门廊内,仿佛还传来了细细碎碎的声响。


丨高寒:原名高晶璟,1966年出生,石狮女作家。已出版的散文集《情字一身债》《心灵的守望者》,长篇小说《欣荣府》《大洋楼》,短篇小说集《清平乐》上下卷。

来源|花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FDBmwBmyVoG_1ZnU9f.html